古诗的韵律美。
这首诗首句入韵,韵脚字是“秋”、“流”、“舟”、“留”,押的是“尤”韵。在诗歌中,首联的的第一句入韵,与后面的“秋”“流”、“舟”、“留”的声音反复出现,形成完整的圆形,诗人的情感就蕴含在这一意境之中。同时,由于古代词语以单音节为主这一特点,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而都是音义相结合的,所以,音也就有表达意义的作用。诗中,第一联的“秋”这个音,也就为诗歌气氛定下了情感基调,与后边的几个韵脚字一起,就如同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一样,这不但在音响上很突出,形成鲜明节奏,达到了和谐整齐的审美效果,而且又为诗歌情感营造了相应的氛围,使诗歌富有情韵,激励着读者的情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又如,崔灏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诗句来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联中的两句的平仄是相对的,形成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这样的“顿”,上下两句形成对立而又统一的和谐、整齐美,节奏搭配,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从押韵来说,这是一首首句不入韵的。其韵脚字是“楼”、“悠”、“洲”、“愁”。上一联下句与下一联出句相粘,环环相扣,表现出诗歌在音韵上的整体性。从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首怀古思乡的诗歌。诗人的情感由古及今,思想由此及彼,流露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从黄鹤楼辐射开去,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乡关的思念。诗歌所表现的是“云水悠悠,情思悠悠”,因而押的是“尤”韵。因为“不同的韵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这往往与诗人的抒发的情感相联系。在这首诗中,“尤”韵吟诵起来表现出舒缓而又悠长的特色,恰恰与诗人的对过去漫长的历史的回顾,对家乡和亲人的不尽思念之情相融合。因而,读者从音韵上就感觉到了诗歌中所包含的声情并茂的特色。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诗歌的韵律需要吟诵才能获得,这正如杜甫所说:“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同时,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不但产生和谐的节奏,提高诗歌的音乐美,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提高诗歌的情感氛围。
2020-12-0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好文学古诗词对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操、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有极大的意义。在平时教学中,多运用古诗词来授课,可以起到增强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经典古诗词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要注重意境美的欣赏是运用好这种授课方法的主要途径。
一、意境的内涵
诗的美,集中体现在意境上。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创设出来符合自己个性、时代的一种氛围、情味。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诗歌中的意与境是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而在抒情时,则往往又是寄情于物,借物载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二、意境美的欣赏途径
1、反复诵读,创设诗歌意境
课本中的古诗词作品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从形式上看,古诗词都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语气轻重等,特别是感情的投入。语言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主要就是依靠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才有可能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声声慢》时,教师可以先用低缓的语速,深沉、忧郁的语气读出这首词的深情、伤感,给学生初步的感知。然后,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情景中去体味、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就容易达到教学效果。
2、缘景明情,赏析意境美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事例俯拾即是,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正是这样情景交融的语言珍品,需要我们紧扣情与景的密切关系,引领学生倘祥在古诗词所营造的美的意境里。如周邦彦的《苏幕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荷花的神韵,抒写了自己淡淡的乡愁,创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又如杜甫的《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组成了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还有杜甫的《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这样的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这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意境壮阔,气势极大,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读者和作者同情共感,进入情境交融、物我合一的境地。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诗歌艺术中出现的景并不是自然形态下的景,而是在特定情感的支配下经提炼取舍所创造的景,它无不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而自然界中的山水花草只不过是表达个人情感的依托物。古诗词意境之美表现在意与境的妙合无间,情与景的完善结合,并变幻出种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出不同的风采。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这一道理,对分析、归纳诗词的思想内容,领会意境美,无不稗益。
3、抓住诗眼,步入意境美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如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写祠堂内的景物,更深刻地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自春色”的“自”字和“空好音”的“空”字,是这两句中的关键字,诗人用这两个字典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景物的特殊感受:春色固然美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清,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成功地写出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
4、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的诗境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李凭箜篌引中》诗作想象瑰丽,境界奇幻,“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免。”诗人用神奇的想象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琵琶行》中,白居易将难以捉摸、难以描述的声音形象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通过一系列的比喻,以“急雨”比喻乐声的紧密,以“私语”表示乐声的幽微,以“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其流利清脆,以“泉流”象征其呜咽与低沉。将高超的琵琶演奏技巧所创造的音乐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这些显然都是靠诗人的天才想象而来。阅读诗词,捕捉意境,则是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一再创造的审美意识活动,离开了读者生动活泼的想象是无法实现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作者以无尽的江水喻无穷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传神感人。作者凭借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创设的委婉、深远的意境,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古诗词时,不仅要对其中精妙之处予以点拔指导,更要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突破空间、时间上的局限,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力,把词藻还原成一个个生动意象,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逼真画面,还要让学生调动自己感觉器官的经验,去体会诗歌深层意境,获得如历其事,如l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满怀诗意,满怀诗情。也才能更好地品味出古诗词中深邃而绵远、空灵而优美的意境。
美学家宗白华在《艺境》一书中说:“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而古诗词中艺术意境同样是异彩纷呈,让人美不胜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意境美的赏析研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学生在古文方面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