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讲的都是什么,具体有哪些神话故事?
相信每一个走进《山海经》世界的人,心中都有着挥之不去的疑问:此书到底是天方夜谭的描述?还是玄奇真理的另类表达?实际上阳Sir以为,它更像是一面魔镜:因为历代学者根据各自时代的条件与需求、以及个人的学术专长与偏爱,总能从中折射出不同的色彩。
先说第一点,实际上是山海经的性质问题。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答,因为《山海经》中既有真实性的一面,又有虚幻性的一面。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等都只能说明其真实性的一面,但是对于其虚幻的一面,也只能交给神话学去进行阐释了。
这里,阳Sir挑选其中影响较大的三种说法,即地理志、古巫书、神话学逐一简介之:
(1)地理志
这个说法的鼻祖应该是汉代的刘歆了,他将《山海经》的写作背景放在了大禹治水时期,那么《山海经》的作者,自然也就是曾经协助过大禹的益和伯翳等人。因为,刘歆显然发现了《山海经》中记述的很多内容与《禹贡》中极为相似,比如山川命名与物产贡赋。
当然最为直接的一点是在《中山经》中,直接叙述了大禹对于天下的总结:
毕竟,在远古的历史传说中,也只有大禹及其臣子能够踏遍四海九州之地,才能获取如此详细的地理资料。
紧随刘歆其后的便是汉儒王充了,他不仅博学而且还注重亲身实践,所以对于基于实践的知识,他是支持与肯定的,在他心目中同刘歆一样,认为只有跋涉全国,见物广博的禹和益才能完成《山海经》这样的著作。
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见闻,作《山海经》。非禹、益行远,山海不造。然则山海之造,见物博也。”——《论衡》
这个观点影响不可不谓深远,之后的北朝颜之推、宋晁公武、清毕沅、郝懿行等都持此说。在如今的现代世界更是有趣,有的人试图以《山海经》去征服全世界的地域。
(2)古巫书
这个观点的鼻祖我们都很熟悉,就是鲁迅先生,甚至他还曾专门写过《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但是迅哥儿对于《山海经》的喜爱与研究,更多是出于其对于文学的兴趣。他对于《山海经》中那些超自然的东西,特别是神话十分关注。
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推测性结论(盖古之巫书也),认为《山海经》中很多事情的记载,都与神灵祭祀或者上古巫术有关系。
《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中国小说史略》
但实际上,山海经中的“异物”虽多,但大多以金银铜铁玉等矿产为主,“鸟兽”也并非完全虚构,而是虚实参半有一些能够在现实世界找到原型,至于《海经》以下以异国为主,神灵不多。
(3)神话学
袁珂在秉承鲁迅先生“巫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山海经》,认为神话才是其本质,所以将《山海经》称为“神话之渊府”。
袁珂将现代神话学的理论方法运用到了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中,并且落实在了每一条经文的解读之上,可以说经过他的努力,《山海经》中绝大多数的神话片段都得到了系统化的解读。
他的《山海经校注》可以算得上是清代以后,第一部完整的《山海经》注本,而且是专门从神话学角度去考察。但是完全站在神话学的立场,又不可避免的丢掉了其中显而易见的地理因素。
再说第二点,实际上是山海经的神话内容。
关于中国神话的分类,实际上有很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一种比较详细的七分法:
即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部族战争神话以及自然神话。
但是如果单独去看《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拥有完整叙事结构的只有8个而已,其余大多数都只能称得上是片段。我们所熟知的有以下几个: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精卫填海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北山经》
后羿射日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海内经》
黄帝战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大荒北经》
刑天舞干戚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海外西经》
以上就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喜欢的话记得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