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例子?
《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夏朝是奴隶制王朝,主要的社会矛盾体现在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而夏朝的奴隶主要来源于战场所获的俘虏。在某些部落被夏朝讨伐后,其组织形式依然会被保留,但是,其成员整体会沦落为奴隶。比如:夏启在讨伐扈氏一族后,将其族人罚作“牧竖”,说到底就是:放牧的奴隶。
夏朝贵族拥有大量的田地和奴隶,据史料记载,自少康逃奔虞氏之后,除娶了虞氏的两个女儿之外,也收获了“田地一成,奴隶一旅”。少康是寄居之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少康成为帝王之后,其拥有的土地和奴隶更是数不胜数。
夏朝发动战争,一方面是为财为奴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掠夺美女,以满足帝王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其中,最著名的“红颜祸水”就是妹喜。当时,夏王桀在讨伐施氏一族时,族长听闻夏王好美色。之后,就安排妹喜以“美人计”换取了“免死金牌”。
在妹喜进宫之后,二人的荒唐行为,着实让人叹息。总之,夏朝的灭亡与妹喜脱不了干系。
平民是夏朝的社会基础,他们的地位要比奴隶高,但是,也会受到贵族们的压迫和欺凌。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平民的基数很大,民众的意愿很可能会左右王朝的安危。所以,王朝与民众的关系,不能只有“硬手段”,有时也需要“得民心”。
后羿之所以可以篡夺夏朝的王权,不仅仅是因为太康沉迷打猎,荒废朝政,还因为,他失去了平民的支持。然而,没想到的是,后羿并没有吸取太康的教训,他同样“不修民事”,不维护与平民之间的关系。最终,后羿重蹈太康的覆辙,终日游乐,后被寒浞所杀。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少康杀掉寒浞夺得夏朝皇位之后,因为,他尊重民意,愿意与百姓交流。最终,夏朝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少康也成为了夏朝著名的国君。因平民爱戴少康,在他死后,得以享受高规格的祭奠仪式。
夏朝末年,统治阶级“无能”,没有处理好与平民、奴隶之间的关系,这也导致众人深感压力之大。最终,双方矛盾日益加深,社会矛盾空前紧张。尤其是夏桀的惨无人道,不仅经常搜刮民脂民膏,还没有能力“攘外安内”,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反观夏桀,不仅不痛定思痛,还大兴土木,都是为了讨好妹喜。二人营造奢华宫殿享乐,每日余音缭绕,花重金收伎乐之人歌舞弹唱。更甚者,妹喜喜欢听名贵绸缎撕开的“斯拉斯拉”的声音,夏桀便命人安排只为取乐妹喜。不仅如此,夏桀还与妹喜造酒池行舟,做尽荒淫之事。
文人用笔墨鞭打夏桀的行径,据说,他常年奉女乐三万人,背信礼义廉耻,喜欢淫乐妇人。且“积攒”了大量美妇人于后宫,甚至,还收侏儒取乐。夏桀倒行逆施,惹怒民众,连诸侯国也不愿臣服于这样的君王,以至于,他们纷纷伺机谋反。
然而,夏桀非但不知错,还更加肆意妄为,做出了一些难以想象的荒唐行径,可谓是冥顽不灵。据《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尚书大传》记载:“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可见,百姓对夏桀的恨是牙根儿痒痒,恨不得与之同归于尽。
对此,朝内的有识之士冒死进言,却却被夏桀杀害。关龙逢大人劝谏夏桀:“作为君王应该做好榜样,爱民节约金钱,向您这样残杀无数,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夏桀气急败坏,命人囚禁了关大人,最终,把他折磨致死。
商是夏朝东边的一个属国,在商汤的治理下,日渐繁荣,国力强盛。尤其是畜牧业,非常发达,而且,他们善于驯养牛马,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在商汤的带领下,商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了质的飞跃。一时间,经济实力超过夏朝。
除此之外,商汤知人善用,提拔明相伊尹为宰相,虽然,他出身低微,但是,才华横溢。商汤非常看重伊尹,而伊尹也为商汤的天下尽心尽力,不仅为其出谋划策,还出兵征讨周围部落,一时之间“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的美名,就此传来了。
商汤看不惯夏桀的所作所为,于是,集结邻国和各部落预谋取而代之。夏桀深知自己气数已近,就连他的臣子,都纷纷投靠商汤为求自保,夏朝可谓是险象环生。甚至,“九夷之师”早就看不惯夏桀平日所为,面对商汤的大举进兵,干脆不再为夏桀而战。
商汤趁势追击,败走鸣条,夏朝灭亡。之后,商汤立即召开“景豪之命”,得到了三千诸侯的拥护,顺理成章地成为天下霸主。
自此,商汤在夏朝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更强大的统治王朝。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就此建立。另外,商汤还建立商都斟鄩,为巩固政权、兵权,商汤集合重臣在斟鄩并对他们严加看守,其目的,也是谨防夏朝后裔作乱。
一朝一代,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在不断地更替,不断地变化,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到什么时候,拥有民心的君王,他的王朝肯定会长久很多。
有道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君王执政应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即为天下趋势,这在先秦时代,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思想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