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 我来答
华电闯天涯
高粉答主

2020-10-3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385万
展开全部
新课程改革已经深深进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步伐,同时我们也一点一点的开始适应。顺德区使用北师大新教材已经第六个年头,我们对教材的使用可以说是从陌生走到熟悉的区域。这六年以来我们感受到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新鲜、变化、惊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教材的使用,令到我们教师不断的与敏春慧现代教育相接轨,这一点无疑是我们这六年最大的收获与进步。本人是一名前线教师,接触新教材已经第四个年头,下面来谈谈对新教材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一、感受新教材的特点。
我也是从使用人教版数学课本过渡到使用北师大课本的一名前线教师,刚刚接触北师大的教材,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材里面采用孩子们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卡通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很大篇幅上采用图片来表示各种情景,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同时也给学生有思考的空间。相比以往的书本以文字为主,这样比较令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形象、直观,这一点最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的审题、理解题意尤为有特出的作用。同时在高年级阶段教材插入的图片与时代接轨,同时也增加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桥答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北师大教材相比以往使用的教材有个很大的突破——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以往的教材给学生的感受几乎都是“学了就是应付考试”。北师大教材采用的题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每节的新课都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如教材从生活中的购物、旅游、住房、坐车等等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由于这些数学知识都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生活的认知必会迁移到课堂森喊中来,新课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者知识的本质规律。相比以往的教材,北师大新教材显得更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理念
教材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四个领域的内容,而在整个小学阶段,这四部分是一年紧扣一年,一年比一年深入,呈现知识的阶梯式、跳跃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特点。虽然北师大的教材的内容呈现的方式的多样化,但都是特别看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无论是低年级阶段还是高年级阶段,北师大都尽量安排学生进行亲自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由于教材的知识深度呈现阶梯式,整个小学阶段开始时探究环节不分得过细,并提供比较多的指导,随着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熟悉和探究能力的增强,在随后的探究中逐步明晰探究的环节,减少指导,让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高,不断得到发展。
二、感受教师角色与学生观的转变
课改以来,如果要说教师与学生的改变,那么令我们感受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都比较注重教师是一个主动的、传授知识的主体,课堂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场,忽视了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这些年的教材教学使用当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与学生的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1、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中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我们曾一度认为,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但是现代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北师大使用的这些年当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些变化,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些教学环节当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这些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操作当中,积极的看,积极地听,真实感受学生的各种表现,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信息,考虑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2、教师由“教书者”转向科研型的教师。
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设计都是由国家统一内容、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教学标准,而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严格执行这些课程规划的“教书者”,教师的教学工作过分依赖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教育工作,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便可令到一线教师可以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课程设计者。新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弹性加大了,教学教参也给教师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些年我镇举办的各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比赛充分体现到各教师受到新课程标准说的“可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一特点。
(二)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当然就包括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学”的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来感知,更加不可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发现规律;在“教”这个环节当中,教师主动设计好教学的流程,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上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
三、对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问题的看法。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而轻德育,重知识而轻能力,全面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方案不健全。教师的教学更多是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而更加忽略的是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评价。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用考试成绩来做一个标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感受到评价应该服务与课程改革,应该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一致。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分数成了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成为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下,我们不应该用单一的模式、单一的规则来评价我们的教师与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我认为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师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并理解并运用好教材,是否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是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否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一名教师,而非从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
分数,不可以作评价教师的标准;分数,更不可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水平,更加要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我认为评价学生应从以下几点综合评价:在学习当中,学生是否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有充分利用多钟感官来进行研究学习;活动中是否能跟教师、同伴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是否能独立思考问题,回答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是否行程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方面来综合评价。
百度网友01b7473

2020-10-31 · TA获得超过408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10%
帮助的人:865万
展开全部
我觉得你所说的他她新客可能改过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其实御拍就是一个对学生发展的一个教学模式的体验希望迟核采纳谢谢。镇旦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