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爽?
大家眼中的曹爽,通常是“擅权和无能”的代表人物。其实也未必,通过史书,也许你能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曹爽。
说到曹爽,我们必须要提到三国时代的一次失败的改革,这次改革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很重要,直接导致了政治格局的大变动,也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正始改制”。
我发现,大多数喜欢看《三国》的朋友都实际上并不读完。有这么几种类型:
桃园三兄弟都完蛋了,向“东吴鼠辈”的报仇也没有成功,心下不忿,中断阅读;
2.看到赵子龙病故即停止的
银枪白马在斜阳中渐行渐远,最后的英雄逝去,能打的都死光了,再无精彩的厮杀,兴尽而止;
3.看到诸葛五丈原归天为止的。
最后的希望破灭,无法接受伟大的理想在苟延残喘中幻灭成灰,掩卷长息,不忍再读。
其实,后三国时代也是有故事的,曹爽就有故事。关于他的故事,《三国演义》的描写和史书《三国志》基本上一致。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属于皇族。他老爸曹真很厉害,史书说曹真本姓秦,父亲为支持曹操的事业被官员杀害,曹操“哀真少孤”,收为义子,精心培养。自小就随曹操东征西杀,立下汗马功劳,文武双全,“以智谋自矜”,他曾经做过曹军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的主将。曹真和曹丕关系特别好,曹丕篡汉建魏,曹真成为了大将军。
曹真死得早,儿子曹爽和曹叡自小关系不错,曹叡即位后,让他当了武卫将军,守护皇宫。
曹叡命短,临死前本来打算把大权交给燕王曹宇,让他来扶保太子曹芳。但朝中重臣孙资和刘放和曹宇之间闹过别扭,就推举曹爽和司马懿掌了权。曹爽“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军权、政权都抓到了手中。
曹爽这个年轻人起初还是很有礼貌的,对司马懿这个老前辈“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引身卑下,当时称焉”,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但是,权力这个东西比较有魔性,拥有了就怕失去,占据了就想扩大。
曹爽最大的威胁就是司马懿,他的心腹何晏、丁谧就给曹爽出主意,认为司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就将司马懿尊为太傅,名褒实贬,削去了军权,而任用曹羲、曹训、夏侯玄等人控制住了禁军。
曹爽稳固了自己的权力以后,在主政期间,他的政治集团提出了改革制度,这就是“正始改制”。“正始改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官制改革
汉末选拔官员靠的是“察举”、“征辟”,豪门望族基本上就垄断了仕途之路。曹操掌权时搞“唯才是举”,但当时政治形势复杂,曹操也要利用和依赖各方势力,无法完全脱离时代进行改革。
曹丕时代,为了对抗宗族内部日益壮大的势力,在陈群和司马懿的主导下,搞“九品中正制”,利用士族对抗宗亲。
曹叡时代,“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政治集团争夺人才的选拔与任免权的工具,中央掌权的门阀士族通过掌握“中正官”,就能将地方的权力揽入怀中。
曹爽集团搞官制改革,削减中正评定地方官员品德、能力的权力,而是只考察官僚的日常行为,就是为了削弱中央官员对地方的插手。
这其实对加强皇权,集中权力是有益的,但肯定要得罪相当一部分朝廷重臣。
二、郡制改革
大家看三国,发现在汉末时候,很多地方官都权力很大,中央根本指挥不动些太守和刺史,这些人掌握着地方政权甚至兵权,他们与地方豪强勾连,与中央对抗,导致纷乱四起。汉室对这些地方官员的控制力非常衰弱,根本无法约束他们。州、郡、县三级平行的行政制度也产生了大量的冗官。
曹爽集团提出要废除郡制,就是想要中央的权力能够直插地方基层,削弱地方豪强的实力,稳定国家。
这对于中央集权也是有好处的,但是肯定得罪大批的中层官员和地方豪强。
三、抑制奢靡
这主要是针对曹叡时期的大规模土木建设,征发劳役,对农民正常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项改革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不是什么坏事。
随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具体过程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说了。
即然曹爽失败了,那么史书当然不会给他什么好的评价。
1.司马懿认为曹爽利用权力占据了数百顷田地,罪大恶极。
凭心而论,数百顷田地算什么屁事,你司马家莫非占得少了?
2.曹爽收留了一部分曹叡的才人和宫女。
“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
曹叡死了,低级的才人和宫女有一大堆,曹芳年龄那么小,要这些姑娘们有什用?遣散出宫,也没有家人可以投靠,曹爽收到府中也不算什么事,难道非要让女孩子们去乞讨、饿死?
3.兄弟共掌禁军
这也没有什么可批判的,不掌握兵权能行?曹操不是这样干的?你司马懿不是这样干的?
4.作窟室,绮疏四周,饮酒作乐
这屁事都算不上。
5.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
说曹爽偷东西,这罪名顶多也就拘留几天。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比较冒险,当时的优势仍在曹爽一边。但司马懿控制住了曹爽集团的家人,双方兵戎相见,司马懿肯定要大开杀戒,斩了他们满门。曹爽终于屈服了。
但曹爽屈服了,司马懿就不斩他满门了?当然不行,仍然“夷三族”,杀得血流成河。
政归司马氏,司马家大获全胜,“正始改制”彻底失败。但也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司马懿死后,政权再由司马师、司马昭陆续掌握,寒门出身的人才再遭排斥,兄弟俩在各层级安插心腹党羽,笼络豪强门阀,国家权力做为政治交易,中央集权的能力进一步削弱,国力分散,朝政越加腐朽。
西晋建立没多久,就彻底暴露了虚弱的本质,一盘散沙的权力格局根本扛不住任何狂风暴雨的摧残,随后就是“衣冠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