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买车后感觉后悔?
买车虽然越来越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这笔开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绝不是小数目。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选购一辆称心如意让自己觉得这钱花的很值还真不容易,买车以后后悔的车主绝不占少数。按理说现在信息如此发达,人们选购爱车时的自主权已经非常高了,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频频这种“后悔型消费”呢,明明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今天我就来详细地聊聊这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用车成本没有考量清楚
我一直告诉网友们和身边的朋友,买车前第一件要考虑的事情并不是要买什么车,而是“我有多少预算来买车”。这绝对不是和你们开玩笑哦,把预算考虑清楚是买车不后悔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个预算不是有多少存款,而是“我打算花多少钱来买车,这个价位的车用车成本是多少”,需要结合自己的存款和收入情况仔细考虑清楚。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买车的冲动消费并不罕见,这种任性几乎都是没有考虑到越贵的车往往后期的用车成本也水涨船高。并且买一辆30w的BBA和30w的普通品牌车,后续维修保养的成本也相差甚远,好的品牌即使时最平民的车型维修费用也会高很多,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意识清楚。
所以把“我用多少钱买车后,还能有充足的预算留做用车成本?”这个问题考虑清楚,再考虑这个价位的车中哪一辆更和你心仪才是理智之举。
买车匆忙,到底该选什么配置
还有一种常见的买车后后悔的情况——选错了配置。不过这个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买了高配后悔没要低配,另一种是买了低配的后悔没要高配。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没把自己的需求考虑清楚。
很多人因为价格因素选择了某款车型的低配,但是用着用着就会发现有些非常实用的功能自己的爱车不具备,十分麻烦,比如常见的后视镜折叠功能等等。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买了顶配车型的车主往往觉得自己当了一回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很多宣传地天花乱坠的功能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还有不少车主后悔没有买更大排量的汽车,导致驾驶动力完全不能满足自己。
关于配置这一块,要展开的话就非常复杂了,无数车评人都做过各种分析。小伙伴们买车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什么功能必备,什么功能鸡肋,心中要有一杆秤才好。
舆论诱导,其实这车没那么神
上文中提到了车评人,其实被充值这点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毕竟大家都是要吃饭的,言过其实的评价司空见惯。这也就需要观众在借鉴车评人言论的时候,有自己的判断力。很多人和我抱怨看了车评以后买了什么车,买回来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独立悬架一定比非独立悬架好吗?SUV空间一定大吗?排量小的汽车动力一定不足吗?凡事都没有那么绝对。汽车厂家的每一款车在设计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面向什么类型的用户。换言之就是不同的用户需求都会体现在不同的车型上。没有百分比完美的车,最适合你的才是好车。认识一个女生非常喜欢大车,考完驾照以后坚持要买SUV,完全没考虑自己拙劣的驾驶技巧。结果买完之后每次停车都费尽周折,不到一年把车卖了换了甲壳虫,成为很长时间我们朋友中的梗。
测评保留观点,充分试驾才靠谱
买车前既要看测评,也不能全看测评,这似乎对很多小白车主的要求有些太高了。不过只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准没错。充分试驾是车主在做好书面工作后要完成的重要一步。这里的充分试驾不是说频繁的试驾某一款车型,而是要尽可能的去把同价位竞争车型都感受一遍。虽然在耐用性这一点上,短暂的试驾并不能感受出来,但是这款车的驾驶到底适不适合你,和别的车比较有什么地方满意或者不满意,一定是能有很清楚的感觉。试驾这一步真的不能懒,而且国人常说“货比三家才不吃亏”。
综上所述,买车后悔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后悔买车”,而是“后悔买了这辆车”。所以买车这件事不要掉以轻心,充分考虑自己的需求和预算,看看车评人和车主们对这辆车的评价,再花些时间多去试驾感受,就能把后悔的几率讲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