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是什么意思?
教师期望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教师的期望目标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理论、思想产生“共鸣”,需要有这样一些条件:它们能够通过逻辑防线、情感防线和伦理防线并能达到“最近发展区”。
教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其暗含的期望,以相当微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其实现多是一种无意识或者相当隐蔽的行为。
扩展资料
教师的期望效应又分成自我应验效应和维持性期望效应。
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如以前一直考得特别差得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考得很好,老师就会怀疑他是不是作弊而得的成绩。
期望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须知学生领会,接受师长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在活动中作出成绩,也需要时间,任何急躁情绪,都将适得其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洛斯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与期望倾注在自己创作的美丽少女雕像身上,竟使雕像活了起来,使他梦想成真。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做过一个“课堂中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和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的实验。
他们先对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而后在各班随机抽取 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并向各班教师伪称,这些学生是“未来的花朵”, 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而将各班其余 80%的学生作为控制组。
扩展资料:
教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其暗含的期望,以相当微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其实现多是一种无意识或者相当隐蔽的行为。教师期望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如给学生的作业以特殊的评语,甲等,评以“优秀,保持下去!”凡得乙等,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凡得丙等,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对于丁等的,评以“让我们把这个等级改进一步吧!”
这种暗含期望因素的评语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心田,也如一粒石子投入心湖引起碧波荡漾和涟漪,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励,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加强学习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