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依旧还是那么没素质?
首先修养和素质是看似相同可是本质上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修养(accomplishment)指的是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习得,而后提高,达到某种境界后表现出来的处事方式待人接物之道,它不仅仅需要习得更需要修炼和养成;而素质(quality)的定义则比较复杂!它包括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审美情操和行为规范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人由外而内(读书,经历)然后由内而外内化(吸收,思考)后表现出来的总和!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原来的大学了。
现在上大学,有20%是真的上学,另外的那些,基本就是去消费而已。
不要说,很多专业,根本就不知道专业课是什么,就算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考试也是作弊成风,或者,老师划重点,混混过关。
到大三,就开始找工作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找工作方面,花的精力比真正地培养学生学习,花的精力要少的多(当然,不是那些名牌或者重点大学),学生上大学,也就是拿了一个证书,接着就是用这个证书,上街找工作去。
所以,现在您知道了吧。所谓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这个流程。还不如原来跟师傅学手艺。
我们依然要认识到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修养和素质是要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修养和素质不高的情况总体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与不良的经历有关。告子的人性主张是善恶并存,这点我是赞同的。每个人虽然天性上善恶程度不一样,但总归都有善有恶的。这时,除非他先天善的程度绝对压倒恶的天性,否则,自童年开始,个人的不良经历(如:小小年纪投机占便宜反而受到家长表扬、家长常常恶语相向、学校有学生恃强凌弱或老师没有师德、或是发生在身边的的其他恶性事件)由于是亲身经历因而会在心理上留下马克思主义都改变不了的阴影,进而影响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一个人,自小形成的人生意义上的观点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终生的、根本性的原则与理念。因而,中国会留下“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类的谚语。如果这个人先天恶的程度压倒善的程度......那我就不用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