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大檄文是哪些?

 我来答
筱鸭娱乐
高能答主

2021-04-17 · 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等等,都在这里!
筱鸭娱乐
采纳数:991 获赞数:82666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没有“三大檄文”的说法,知名的檄文有《为袁绍檄豫州》、《檄吴将校部曲文》、《为李密檄洛州文》、《七大恨》、《第二次讨袁宣言》等。

1、《为袁绍檄豫州》

《为袁绍檄豫州》是汉魏间文学家陈琳在官渡之战前夕为袁绍撰写的晓谕刘备及各州郡讨伐曹操的檄文。

文章从袁绍与曹操两人对比出发,准确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士大夫心理,着力于曹操的不良与非正义,以达到声讨曹操的目的。

文中攻击曹操家世卑污,其人龌龊无能,痛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作威作福,杀大臣,盗坟墓,忘恩负义,罪不容诛,告谕豫州吏民认清形势,从内部配合此次伐曹之举。

全文铺张扬厉,语多骈偶,气势刚健又不流于拙朴,有骨鲠之气而又文采斐然,历来传为名篇。

2、《檄吴将校部曲文》

《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东汉末年文学家陈琳站在朝廷立场,为讨伐孙权所作的檄文。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最后一次亲征孙权。曹操到达合肥后,巡行张辽的大胜之地。曹操感叹万千,久久不能平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于是,曹操给征东将军张辽大量增兵,又令陈琳做《檄吴将校部曲文》,以劝勉东吴的将校部曲们尽快投降。

3、《为李密檄洛州文》

《为李密檄洛州文》是隋末唐初文学家祖君彦为起义军首领李密所创作的一篇檄文。这篇檄文痛快淋漓地揭露了隋炀帝的滔天罪行,展现了以李密为首的起义军阵营强大的声威和必胜的趋势。

文章首先用大量篇幅声讨隋炀帝的罪恶,再大力宣扬起义军的豪壮声威,最后晓谕隋朝将领官员归降义军。

它不仅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是一篇内容宏富、风格雄放、具有文学价值的骈文。

全文言辞精巧,规模宏大,引经据典,结构谨严,气势如虹,吸收与发挥了骈文注意锤炼的优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变典雅为通俗,使之更切合实用,充分发挥了宣传号召的力量。

4、《七大恨》

“七大恨”为后金政权君主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把战略重点从原先统一女真诸部转移到反明上。天命三年(1618 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七大恨”的政治性远远大于感情性,全文并没有过多的实质内容,意在挑起女真内部对中原的仇恨,从而达到努尔哈赤自己的政治野心。

5、《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4年,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组织武力讨伐袁世凯的活动。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了帝制。

5月8日,各省军人在广东成立军务院,拒不承认袁世凯为总统,宣布由军务院“指挥全国军政”。

9日,孙中山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们继续战斗,全国人民一致响应,海外华侨也纷纷通电声讨。

22日和29日,袁世凯的心腹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也先后宣布独立,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而亡。护国战争随之结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