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地震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地震震级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震级。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
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2018-03-18 广告
2022-06-06
所有的断裂带,都与沉积区域相连,有断裂带的地方一定存在沉积区域,断裂带上是地震后造成的,这就是说,地震与沉积区域极其密切,另外,所有的能量物质都出自于沉积区域。石油,煤炭,天然气,铀矿等等,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陆地地震的能量,全部来自于沉积区域。不难发现,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地震。地发生在沉积区域的边缘,中国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的周边,地震不断,所有陆地的地震无一不与沉积区域有关。
地球内部存在着很多的能量物质,这些能量物质被人们用作热能、动力的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可燃冰,铀等,人们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进行人为的释放这些物质的能量,制造了机车,发电,发热,以及炸药,炮弹等等,都是根据物质的属性,让物质转变成能量。说到这里,难道这些物质的能量必须需要人为么?不是,只要人们能做到,大自然早就做好了,大自然是神奇的,人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做到让能量物质释放能量,那么,大自然也一样可以做到,那么,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就可以自然的释放能量,地球内部存在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可燃冰,铀等能量物质,他们会按照大自然自身的释放过程释放能量,这个能量的自发式释放能量的现象怎没有了?这难道不是地震,火山,海啸等等的现象?
大自然是神奇的,人们能做到把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开采出来,然后对其进行能量释放,制造成热,电,动力,同样,大自然自身也可以完成这个能量的释放,也可以有地热,雷电,动力,这就需要思考了,大自然自身所做的这些,雷电看到了,地热发现了,但可是,大自然自发释放的“动力”,怎就没有了呢?
假如说,地震是板块运动挤压能量形成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注意看,地球内部能量矿物质自发释放的巨大动能去哪里了?巨大动能在地球表面产生的现象去哪了?
地壳运动是自地壳形成以来地壳物质所受到的地球重心的持续作用。所谓的板块漂移,地幔热对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洋底扩张等解说都是不符合地球起源和演变的历史的规则的。
2019年,已有足够的理由表明,自地壳形成以来,地壳的运行方向受北半球重心作用发生了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首先地壳是向着北极方向运动,然后逐步南移,至现代南移至赤道。赤道以南理论上不会成为地壳的运行方向。
地壳运动幅度和强度在时空上也有很大差别,通常越向北越接近现代越小;越向南越远离现代越大。
针对地壳的历史活动规律和地球的演变进程,几乎可以断言:现代地壳在水平方向的运行强度和幅度已经介入微弱期,对地壳的整体坚固和塑性不会构成太大威胁。
但是,现代地壳在升降方向上的运动却显露地相当剧烈,这种剧烈最明显表象是频繁发生高级别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