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要想传承,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除了多维视野的原因外,还有语言学角度的客观歧义。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开个玩笑,一个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飞出去,就是一个文化现象了。如果是两个女人,一个哼一声儿,一个呸一声儿,这文化就复杂多了。文化的广义性,导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猬难下嘴的尴尬。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呼呼,讲到这里,同学们就会发现,这家伙抄袭我们的道家始祖,试看老子原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物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用不着翻译,大家就能看出来,洛威尔抄袭老子,仅把名称换了一下,老子谈的是道,这丫改成文化了。这里开个玩笑啊。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姜义华先生分之为规范性文化,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
这种分法比较新颖,所以着重介绍一下。所谓的规范性文化,姜先生认为是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官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法,阴阳,纵横,玄,佛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文化,是中国小农社会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文化。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种种关系,风俗,习惯,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规范性文化。除去这两种文化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规范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活动,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俗文化代表作。当然了,我觉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才有效)。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 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还有人在其中搞着色,黄色文化,蓝色文化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张远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随笔中,把文化分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他说,以唐中叶(安史之乱)为界,此前是中国文化上半身,此后是中国文化下半身。细分的话,从尧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诞生,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前时期,尚没有头脑。孔子诞生前后,春秋战国,中国进入了头脑文化时代。秦始皇在一统,集权加专制,胸脯拍得啪啪响,中国进入了胸膛时代。汉朝拍得更响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关的石猪石马,一看就知道是最没头脑的人刻的。最有头脑的司马迁,却被最没头脑的武帝阉了下半身。也是这个没头脑的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导致中国两千年的知识分子大都成了无脑人。总之,张先生这么分,分得很俏皮,之所以给大家罗嗦这么多,无非是想给大家一点启示,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不妨独创个分法来。
再来就是想着如何来挽救传统文化,但在想要挽救前也要事先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才好入手。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这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以下是二战后的些许情况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911”事件以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行动时有所闻,海湾地区战火未熄,多少人生活在不安和恐怖之中。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升级为斗争,斗争再进展就是战争。不论冷战、热战,结果都是怨恨越积越深,报复一次比一次惨烈。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反之,且看巴以冲突逐步升级的恶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在爆炸中无辜丧生、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经济环境遭受重创…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小插曲——寻找良方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社会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最后才是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还要从传统文化的形势入手。
传统文化的形势
一、发展方向及观点
☆传统文化形势☆——用发展、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所处的形势
1、对照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劣: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鼓吹皇权,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抑制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发展等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高尚道德。马援马革裹尸,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天人共鸣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1.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2.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3.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2、继承
主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一些高尚品质。但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
3、吸收
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4、创新
只有继承、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二.要明确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5、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已经360多年。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资本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这十多年间,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已走入歧路。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二、态度
“两瓢冷水,醍醐灌顶”清醒认识传统文化的形势,我们应当对传统文化抱何态度?! 【形势】:世界格局(三个世界)、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及市场主义盛行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的国际大趋势下。传统文化早已丧失主导地位,并正在被人们遗忘,但其作为世界公认的宝贵遗产正在被一些先见之士有限的继承传载着,必将融于现代文化,形成现代化意义上的传统文化。 【一瓢冷水】:狂热复古者。寓传统于现代才是我们立足的方向! 【一瓢冷水】:叛逆求新者。(叛逆即理解为反传统) 【我们态度】不能忘根,中国的东西需要中国人来继承,必先保住自己的根再吸纳外来的东西。
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除了多维视野的原因外,还有语言学角度的客观歧义。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开个玩笑,一个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飞出去,就是一个文化现象了。如果是两个女人,一个哼一声儿,一个呸一声儿,这文化就复杂多了。文化的广义性,导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猬难下嘴的尴尬。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呼呼,讲到这里,同学们就会发现,这家伙抄袭我们的道家始祖,试看老子原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物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用不着翻译,大家就能看出来,洛威尔抄袭老子,仅把名称换了一下,老子谈的是道,这丫改成文化了。这里开个玩笑啊。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姜义华先生分之为规范性文化,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
这种分法比较新颖,所以着重介绍一下。所谓的规范性文化,姜先生认为是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官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法,阴阳,纵横,玄,佛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文化,是中国小农社会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文化。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种种关系,风俗,习惯,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规范性文化。除去这两种文化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规范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活动,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俗文化代表作。当然了,我觉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才有效)。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 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还有人在其中搞着色,黄色文化,蓝色文化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张远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随笔中,把文化分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他说,以唐中叶(安史之乱)为界,此前是中国文化上半身,此后是中国文化下半身。细分的话,从尧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诞生,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前时期,尚没有头脑。孔子诞生前后,春秋战国,中国进入了头脑文化时代。秦始皇在一统,集权加专制,胸脯拍得啪啪响,中国进入了胸膛时代。汉朝拍得更响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关的石猪石马,一看就知道是最没头脑的人刻的。最有头脑的司马迁,却被最没头脑的武帝阉了下半身。也是这个没头脑的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导致中国两千年的知识分子大都成了无脑人。总之,张先生这么分,分得很俏皮,之所以给大家罗嗦这么多,无非是想给大家一点启示,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不妨独创个分法来。
再来就是想着如何来挽救传统文化,但在想要挽救前也要事先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才好入手。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这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以下是二战后的些许情况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911”事件以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行动时有所闻,海湾地区战火未熄,多少人生活在不安和恐怖之中。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升级为斗争,斗争再进展就是战争。不论冷战、热战,结果都是怨恨越积越深,报复一次比一次惨烈。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反之,且看巴以冲突逐步升级的恶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在爆炸中无辜丧生、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经济环境遭受重创…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小插曲——寻找良方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社会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最后才是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还要从传统文化的形势入手。
传统文化的形势
一、发展方向及观点
☆传统文化形势☆——用发展、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所处的形势
1、对照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劣: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鼓吹皇权,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抑制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发展等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高尚道德。马援马革裹尸,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天人共鸣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1.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2.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3.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2、继承
主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一些高尚品质。但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
3、吸收
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4、创新
只有继承、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二.要明确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5、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已经360多年。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资本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这十多年间,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已走入歧路。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二、态度
“两瓢冷水,醍醐灌顶”清醒认识传统文化的形势,我们应当对传统文化抱何态度?! 【形势】:世界格局(三个世界)、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及市场主义盛行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的国际大趋势下。传统文化早已丧失主导地位,并正在被人们遗忘,但其作为世界公认的宝贵遗产正在被一些先见之士有限的继承传载着,必将融于现代文化,形成现代化意义上的传统文化。 【一瓢冷水】:狂热复古者。寓传统于现代才是我们立足的方向! 【一瓢冷水】:叛逆求新者。(叛逆即理解为反传统) 【我们态度】不能忘根,中国的东西需要中国人来继承,必先保住自己的根再吸纳外来的东西。
北京冰河世界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找北京冰河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国内专业的虚拟现实内容制作、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专注VR教育、科技红色教育领域,通过VR等高科技传承精神,弘扬文化。公司专注VR培训场景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目前研发完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冰河世界提供
展开全部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传统文化就能像营养品那样灌进孩子的脑袋沉淀为他们的文化素养了,这是工具理性的态度。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这就是说,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如果传统在上代人身上已经死了,青少年就无从习承了;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也即,要考察一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情况,看看成人世界的传统文化态度就可大致知道了,成人社会珍视传统文化,青少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别指望青少年能怎么尊重传统。
看看我们的成人社会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就说说建筑吧,中国许多城市在建筑文化上崇洋媚外,拆掉老城墙,毁掉四合院,用推土机铲平国家级文物,树立清一色儿的“欧陆风情”、“北欧印象”。这样的言传身教能“薰”出什么样的传统教育?
去年9月,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创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神话,《大长今》所以如此受中国观众的厚爱和追捧,最主要是其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养生之道到人生态度,从宫廷膳食到生存理念等等———而中国的一些导演在拍着怎样一些反映传统文化的电视呢?“帝王戏”、“辫子戏”、“戏说风”等等,让人误以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成年世界缺乏健康的传统文化认识,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形成怎样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取材于《木兰辞》的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日本改编的《三国志》和《水浒》,从漫画到游戏,衍生产品在亚洲各地热销……正如教育专家所认为的,这充分说明青少年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教育出了大问题。成人世界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创新惰性,导致了文化传承的裂痕,青少年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文化传承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言传身教,在于总体文化环境泡菜坛般的“熏陶”作用,这大概是激励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机制”,也是惟一的
就给你找了这么多,你再自己找找吧,不知道对不对你有用。
这就是说,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如果传统在上代人身上已经死了,青少年就无从习承了;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也即,要考察一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情况,看看成人世界的传统文化态度就可大致知道了,成人社会珍视传统文化,青少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别指望青少年能怎么尊重传统。
看看我们的成人社会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就说说建筑吧,中国许多城市在建筑文化上崇洋媚外,拆掉老城墙,毁掉四合院,用推土机铲平国家级文物,树立清一色儿的“欧陆风情”、“北欧印象”。这样的言传身教能“薰”出什么样的传统教育?
去年9月,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创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神话,《大长今》所以如此受中国观众的厚爱和追捧,最主要是其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养生之道到人生态度,从宫廷膳食到生存理念等等———而中国的一些导演在拍着怎样一些反映传统文化的电视呢?“帝王戏”、“辫子戏”、“戏说风”等等,让人误以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成年世界缺乏健康的传统文化认识,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形成怎样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取材于《木兰辞》的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日本改编的《三国志》和《水浒》,从漫画到游戏,衍生产品在亚洲各地热销……正如教育专家所认为的,这充分说明青少年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教育出了大问题。成人世界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创新惰性,导致了文化传承的裂痕,青少年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文化传承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言传身教,在于总体文化环境泡菜坛般的“熏陶”作用,这大概是激励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机制”,也是惟一的
就给你找了这么多,你再自己找找吧,不知道对不对你有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承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客服盲目的问题,因为传统文化不是守旧,所以很多事情必须客服,包括戴着礼仪的帽子的旧思想也得客服。剩下来的,就是一个名族传承的问题了,我们必须找到属于民族自己的东西才能去继承。其实这个问题很大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取其精华,传承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取其精华,传承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