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是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在正常情况下,一周岁左右就已经可以走路了,他们发现自己即使没有父母的帮助也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与此同时,孩子也开始对各种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思维也逐渐形成,并且开始试着表达自己的意见。
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任性,为什么总是跟父母对着干,任何事情都希望亲自去做,很讨厌大人的帮助,他们常常弄得父母束手无策,觉得孩子变得难管教了。其实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些父母对孩子产生的这种心理变化不能理解,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的人格偏异。如有的孩子因为家长过多的干预,就此形成胆怯、畏缩、不敢进取、不能独立自主;有的变得表面温顺,而内心充满怨恨、矛盾,总想伺机发泄;还有的孩子对父母非常怨恨,并且以冲动、拒食、破坏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
其实当孩子说出“不”的瞬间,妈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说明孩子正在形成自我意识,从此开始逐渐独立,面对孩子的独立,妈妈应该高兴并且支持孩子的尝试,这时妈妈一定不要批评孩子的失误,更不能对孩子的失误冷嘲热讽。如果妈妈不顾孩子的想法,总是用命令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耻辱,还会磨灭他想独立完成某一事情的意识,最后 的结果只能是父母自己吃苦头。因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能表达自己的主见,到了容易产生困惑的青春期甚至成年后,他可能会因为情绪不能自控而出现更大的问题。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他可能会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这个时候妈妈要怎么办呢?难道就听之任之?当然不是,这就需要父母开动脑筋去引导孩子形成好习惯了。做为父母,这时我们就要做到:
一、 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
父母不应该用命令的语气说“不许这样”或者“不许那样”,而是应该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比如,你是先看电视还是先看书,又例如,在炎热的夏天,一位母亲想让孩子多喝一些水,她采用了征询式说话的方式引导孩子:“你是喝凉开水呢,还是要杯温开水?”孩子一定会做出某种选择。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乐意听你的话。
孩子要求独立行动是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家长不能一味满足他们但也不能限制过多。对干孩子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对其成长发展有利的要求,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麻烦,家长都应当给予鼓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