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运动》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
第四节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F/(=1)→F=a
3。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a
运动学公式?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六节 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
4。实重:实际重力(于万有引力)。
5。N=G+a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s?。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
第七节 力学单位单位制的意义
1。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2。基本单位可任意选定,导出单位则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国际单位制(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质量()——g,电流(I)——A,物质的量(n)——l,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cd(坎培拉)
2。1N:使1g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即1N=1g?/s?。
3。常见单位换算:1英尺=12英寸=0。3048,1英寸=2。540c,1英里=1。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