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平时怎么做,会导致孩子变得自卑胆小并且很恐惧
人一生的安全感大都是在儿童时期建立的,儿童时代的美好可以让一个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对社会更有安全感,更加的自信,更加的独立坚强。而儿时的各种标签和家人或者环境的刺激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缺乏安全感、自卑、患得患失、焦虑等等。
孩童时代的教育是多么的珍贵,想让孩子自信、独立、坚强,以下5点父母就不要再做了:
一、经常吵架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父母吵架、冷战伤害最大的是孩子而非自己。也许你们为吵架大打出手的时候,孩子正在某个角落吓的直发抖。处理不好夫妻之间的关系还怎么来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呢!
二、惯用招数:恐吓
什么“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妈妈不爱你了”,再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种语句实在是太常见了。逼孩子就范是很多家长的拿手好戏。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内心真的很脆弱,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家人的这种说话方式。孩子变的敏感、内向、胆小都是这个环境教的。
三、金钱上的穷不代表精神上的穷
小时候穷过的人,即使在成年后有钱了,也依然会有“穷”的阴影在。孩子想买东西时,家长总说“没钱,不买”,这句话看似好用,却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家真的很穷,压抑正常的需求,除此之外更会变得自卑,内心也无法富足。
四、孩子受欺负时,认为是小事不放在心上
小孩子被别的大人逗的哇哇大哭,父母还在旁边跟着取笑他太小心眼;孩子在学校承受着校园暴力,回家向父母寻求帮助,却得到“为啥他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老老实实回学校去”的回复.....家长是孩子最信赖的依靠,如果连父母都无法帮助他,又怎么能建立起安全感呢?
五、将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甚至有强迫症。心情不好很容易转移到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想想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没有缺陷那就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