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感慨历史沧桑的诗句是
展开全部
1. 关于历史沧桑的诗句
关于历史沧桑的诗句 1.问一下感慨历史沧桑无常的诗句
帝乡明日到,尤自梦渔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词不用多说了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西窗剪烛图
字字伤心,
笔下处处留泪痕。
句句销魂,
容颜尽愁损。
一语未尽,
窗外西风紧。
是可忍,
孰不可忍?
叹红尘滚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表达沧桑的诗句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 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
3. 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
4. 知尔有灵应不死,沧桑更变问麻姑。
5. 我上梁山望曹濮,长叹沧桑变陵谷。
6.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7. 沧桑转瞬谁能识,富贵浮云安可常。
8.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9. 感慨沧桑眼前事,雍门琴罢不胜悲。
10. 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
11. 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12.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1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17.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形容沧桑的句子
沧桑就像我们生命中的老屋装满了回忆和心酸。
日光灼灼,照证鱼贝之山;月光冽冽,映定木林长川。
夫天地造化,自然工景,妙鎏金,巧运度,峰平地陷出桃源,水来沙凸现方丈。沧海桑田,难寻幼时归路;斗转星移,易惑冠后迷途。人生寂寥,吁叹聚离苦楚;红尘悲凉,唏嘘生死情怀。寒风吹才悼千冢,细雨便落赞百婴。
白云苍狗,何其之穷?马踏飞燕,何其之尽?天地一瞬,彭祖已寿千载;宇宙一息,大椿万轮春秋。今日流觞观宴式,他时换盏赏此觞。人之于天意无奈者,盖咸至此!霜松晓烟,全笼银衣天岭;舞柳夕光,遍洒密鳞波江。但思年年景在,休唱岁岁丝长。
沧桑本一生,人力何能当?风号寂寞,雨诉心伤,人去楼空是沧桑,千古无名是沧桑!琼玉杯,翡翠浆,酒入回肠消沧桑,气出高喉歌霓裳!滟潋碧霄才情住,笔记沧桑唯墨香!
4.关于历史的诗句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5.用什么诗句形容中国百年来的沧桑历程
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
烽火硝烟,江山激昂。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
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朱相远《中华世纪坛序》
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槃。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
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魏明伦《中华世纪坛赋》
两句皆出自歌颂中华世纪坛的辞赋作品,包括两赋一序,两赋分别出自魏明伦和雪川的手笔,一序是朱相远创作的。这三篇文章主题各有侧重,气势雄浑,气韵悠扬。
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朱相远的序在渲染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关注的是社会变革,文章的现实感强。二赋一序,俱为佳品。
关于历史沧桑的诗句 1.问一下感慨历史沧桑无常的诗句
帝乡明日到,尤自梦渔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词不用多说了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西窗剪烛图
字字伤心,
笔下处处留泪痕。
句句销魂,
容颜尽愁损。
一语未尽,
窗外西风紧。
是可忍,
孰不可忍?
叹红尘滚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表达沧桑的诗句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 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
3. 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
4. 知尔有灵应不死,沧桑更变问麻姑。
5. 我上梁山望曹濮,长叹沧桑变陵谷。
6.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7. 沧桑转瞬谁能识,富贵浮云安可常。
8.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9. 感慨沧桑眼前事,雍门琴罢不胜悲。
10. 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
11. 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12.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1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17.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形容沧桑的句子
沧桑就像我们生命中的老屋装满了回忆和心酸。
日光灼灼,照证鱼贝之山;月光冽冽,映定木林长川。
夫天地造化,自然工景,妙鎏金,巧运度,峰平地陷出桃源,水来沙凸现方丈。沧海桑田,难寻幼时归路;斗转星移,易惑冠后迷途。人生寂寥,吁叹聚离苦楚;红尘悲凉,唏嘘生死情怀。寒风吹才悼千冢,细雨便落赞百婴。
白云苍狗,何其之穷?马踏飞燕,何其之尽?天地一瞬,彭祖已寿千载;宇宙一息,大椿万轮春秋。今日流觞观宴式,他时换盏赏此觞。人之于天意无奈者,盖咸至此!霜松晓烟,全笼银衣天岭;舞柳夕光,遍洒密鳞波江。但思年年景在,休唱岁岁丝长。
沧桑本一生,人力何能当?风号寂寞,雨诉心伤,人去楼空是沧桑,千古无名是沧桑!琼玉杯,翡翠浆,酒入回肠消沧桑,气出高喉歌霓裳!滟潋碧霄才情住,笔记沧桑唯墨香!
4.关于历史的诗句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5.用什么诗句形容中国百年来的沧桑历程
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
烽火硝烟,江山激昂。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
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朱相远《中华世纪坛序》
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槃。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
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魏明伦《中华世纪坛赋》
两句皆出自歌颂中华世纪坛的辞赋作品,包括两赋一序,两赋分别出自魏明伦和雪川的手笔,一序是朱相远创作的。这三篇文章主题各有侧重,气势雄浑,气韵悠扬。
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朱相远的序在渲染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关注的是社会变革,文章的现实感强。二赋一序,俱为佳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