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的起源是什么样的?空手道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空手道的起源
空手道,也被称为空手道,基本上是指不使用武器,不使用身体所有部位进行战斗和自我保护的功夫。在这项技术中,核心是踢、打、摔三项技术,形成了手足结合、攻防结合、杀伤力强的空手道战术体系。那么这种战斗技巧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在几千年的历史潮流中,日本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盛时期汲取了足够的经验,使之成为日本发展的古老源泉。在武术领域,日本武术界并不否认中国武术与空手道的渊源,公开承认自己是“中日武术交流的受益者”。
据说,中国武术(包括拳击、脚法和武器)在400多年前传入琉球群岛,这是由琉球群岛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早在南宋时期,琉球地区的僧侣就穿越海洋到中国学习。明朝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琉球群岛的茶都国王向中国进贡。此后,诸岛的贵族和商人与中国频繁接触。明朝成化十五年,琉球群岛派人到福州等地学习少林拳。回国后,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和整理,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术。这种拳击保留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中国与琉球群岛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国武术。空手道的萌芽形成于明代中日武术交流的鼎盛时期。它起源于日本琉球群岛,原名“琉球汤寿”。所谓“唐手”是中国拳击的意思(唐是日本当时对中国的尊称,名为唐手,意在不忘起源)。它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日本的中国武术为技术核心,结合琉球原始的身体保护而形成的一门古老武术。
空手道的发展
空手道在日本迅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琉球群岛有两项“武器禁令”。琉球群岛第一次处于三山时代(南山、中山和北山)。南山同盟领袖尚巴之统一了岛屿,控制了军事和政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防止人民反抗,他实施了所谓的“文化政策”,下令没收岛上所有武器,并下令禁止平民携带武器和练习武术。第二次“无武器政策”发生在清朝宣统二年。1922年,日本文部省在东京举办了一次体育展览。日本著名空手道大师川越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1937年,日本武术界和体育界共同探讨了“唐手”的发展方向,对“唐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年10月,“唐手”更名为“空手”,并添加了“道”一词,以模仿“柔道”和“剑道”的团结精神。在日语中,“唐”与“孔”谐音,两者都读“卡拉”,并将“唐寿”改写为“空手”。发音是一样的。“空手”的含义与中国18种武术“白刃战”的含义相同,即空手进入白刃,称为“空手道”。通过音义对比,日本空手道与中国拳击有着深厚的渊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日本于1970年正式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联盟”,并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从那时起,空手道已成为国际体育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