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考数学最后一题谁会解(题目在下面)快!
已知△ABC的三边长为有理数(1)求证cosA是有理数(2)对任意正整数n,求证cosnA也是有理数能不能顺便帮我讲解下,怎样才能证明一个数为有理数。。。...
已知△ABC的三边长为有理数
(1)求证cosA是有理数
(2)对任意正整数n,求证cosnA也是有理数
能不能顺便帮我讲解下,怎样才能证明一个数为有理数。。。 展开
(1)求证cosA是有理数
(2)对任意正整数n,求证cosnA也是有理数
能不能顺便帮我讲解下,怎样才能证明一个数为有理数。。。 展开
展开全部
将cosA的值表示为三边的关系式,cosA =(c^2+b^2-a^2)/(2cb),利用有理数的和差积商仍为有理数 可求证第一题
将cosnA变换为角度A的三角函数,可求证第二题,可能要利用此手段了
要上班了,不仔细答了
将cosnA变换为角度A的三角函数,可求证第二题,可能要利用此手段了
要上班了,不仔细答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小题余弦定理没有问题
关于第二小题,楼上证明都太麻烦了,第一个回答甚至还是错的。凭什么cos是有理数,sin就一定是有理数?你问问60度角答不答应?
第二小题,其实就是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一样)就解决了,在数学归纳法上需要一点小变化,就是递推式是基于前二项(而不是前一项)
动笔解题前,先理一下思路:这个题要想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就立足于余弦本身,最好不要引入其它三角函数,看看问题能不能仅靠余弦就解决。只涉及到余弦这个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有:余弦定理(第一小题已用,与三角形边长有关,此题似乎派不上用场);cos0 = cos Pi = 1、cos 0.5Pi = 0 等直接计算;二倍角余弦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
那么只用余弦可以解决吗?稍一思索以上公式,便知道没问题!下面开始证明。此处也一并给出了思路,实际上若只写成纯数学的证明,证明是非常非常简短的
数学归纳法初始条件给定:
由第一小题已知,k =1 时 cos kA 是有理数
然后再说明一个 k = 0 或 k = 2 时, cos kA 是有理数 (原因看后面的递推过程便知;k = 0 或 k = 2 只要任意选一个说明即可)。这个很容易,因为 k = 0 时 cos kA = 1,k = 2 时 cos kA = 2 cos A cos A - 1,右边是关于有理数 cos A 的四则运算,结果一定也是有理数
(注意到我们下笔前的规划和思路——只用cos。上面无论是 cos 0 还是二倍角余弦公式,都只利用到余弦本身的计算或公式,没有引入其它三角函数)
数学归纳法递推满足证明 :
现在我们只需要证明:假设当 k -1 、k 都成立,即cos (k-1)A 和 cos kA 都是有理数,那么cos (k+1)A 也是有理数
再次提醒,最省时间的方法不要引入任何其它三角函数(会增加证明麻烦),也就是说仅仅聚焦于cos——联想到有一个积化和差公式只用了cos一个三角函数 :cos X cos Y = 0.5 [cos (X+Y) + cos (X-Y)]
(使用和差化积公式 cos X + cos Y = 2 cos [(X + Y) / 2] cos [(X - Y) / 2]也可以,这两个公式其实是一回事)
看一眼就知,当 X = kA、Y = A 时,右边的两个角不正好就是 (k+1)A 和 (k-1)A 吗?这也是为什么上面在数学归纳法第一步时,不仅要说明 k 成立,也要再加上一个 k-1 成立的说明以证明递推有效
故积化和差公式变为 cos (kA) cos (A) = 0.5 cos [(k+1)A] + 0.5 cos [(k-1)A]
即 cos [(k+1)A] = 2 cos (kA) cos A - cos [(k-1)A]
右式是三个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故左式也是有理数。得证
证明过程思考只用了三分钟,打字用了八分钟
首先,一开始就规划好了不引入其它三角函数,那么,不仅是想到 cos 0 = 1 也好、cos2A的二倍角余弦公式也好、积化和差的余弦版也好,都是在这个“只动用cos”的视角下马上就想到了
其次,既然想到了一个全部都是cos的积化和差公式,那么通过“凑”角,发现了除了 coskA 外,还要补上一个 cos(k-1)A,于是在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就给 k = 1 再补上一个 k = 0 或 k = 2。cos0A 或 cos2A 都可以通过直接计算或二倍角余弦公式,简单推出是有理数——这里还是立足cos本身
总之,题目不难,逻辑思维、规划性思考还是很重要的,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题就像语文的最后一题——写作文一样,通过规划、布局、思维之后再动笔,是最好的。这题的题眼也就是cos,我们在高中学习时就应该注意到cos的公式是六个三角函数中比较有意思的——它的许多公式都是纯cos的拼接,而不动用其它的三角函数,相比之下, 比如sin的相关公式中就充斥着大量的cos。如果这题的中的所有cos改为sin,那难度会指数上升(我没验证过是否sin的话题目的结论也仍然成立)。
这题只要动笔前先在草稿纸上列列公式,思路对了,做起来用不了5分钟,甚至比前面的几大题(数列、函数、概率、立几、解几、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等)花的时间都要短得多。
关于第二小题,楼上证明都太麻烦了,第一个回答甚至还是错的。凭什么cos是有理数,sin就一定是有理数?你问问60度角答不答应?
第二小题,其实就是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一样)就解决了,在数学归纳法上需要一点小变化,就是递推式是基于前二项(而不是前一项)
动笔解题前,先理一下思路:这个题要想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就立足于余弦本身,最好不要引入其它三角函数,看看问题能不能仅靠余弦就解决。只涉及到余弦这个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有:余弦定理(第一小题已用,与三角形边长有关,此题似乎派不上用场);cos0 = cos Pi = 1、cos 0.5Pi = 0 等直接计算;二倍角余弦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
那么只用余弦可以解决吗?稍一思索以上公式,便知道没问题!下面开始证明。此处也一并给出了思路,实际上若只写成纯数学的证明,证明是非常非常简短的
数学归纳法初始条件给定:
由第一小题已知,k =1 时 cos kA 是有理数
然后再说明一个 k = 0 或 k = 2 时, cos kA 是有理数 (原因看后面的递推过程便知;k = 0 或 k = 2 只要任意选一个说明即可)。这个很容易,因为 k = 0 时 cos kA = 1,k = 2 时 cos kA = 2 cos A cos A - 1,右边是关于有理数 cos A 的四则运算,结果一定也是有理数
(注意到我们下笔前的规划和思路——只用cos。上面无论是 cos 0 还是二倍角余弦公式,都只利用到余弦本身的计算或公式,没有引入其它三角函数)
数学归纳法递推满足证明 :
现在我们只需要证明:假设当 k -1 、k 都成立,即cos (k-1)A 和 cos kA 都是有理数,那么cos (k+1)A 也是有理数
再次提醒,最省时间的方法不要引入任何其它三角函数(会增加证明麻烦),也就是说仅仅聚焦于cos——联想到有一个积化和差公式只用了cos一个三角函数 :cos X cos Y = 0.5 [cos (X+Y) + cos (X-Y)]
(使用和差化积公式 cos X + cos Y = 2 cos [(X + Y) / 2] cos [(X - Y) / 2]也可以,这两个公式其实是一回事)
看一眼就知,当 X = kA、Y = A 时,右边的两个角不正好就是 (k+1)A 和 (k-1)A 吗?这也是为什么上面在数学归纳法第一步时,不仅要说明 k 成立,也要再加上一个 k-1 成立的说明以证明递推有效
故积化和差公式变为 cos (kA) cos (A) = 0.5 cos [(k+1)A] + 0.5 cos [(k-1)A]
即 cos [(k+1)A] = 2 cos (kA) cos A - cos [(k-1)A]
右式是三个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故左式也是有理数。得证
证明过程思考只用了三分钟,打字用了八分钟
首先,一开始就规划好了不引入其它三角函数,那么,不仅是想到 cos 0 = 1 也好、cos2A的二倍角余弦公式也好、积化和差的余弦版也好,都是在这个“只动用cos”的视角下马上就想到了
其次,既然想到了一个全部都是cos的积化和差公式,那么通过“凑”角,发现了除了 coskA 外,还要补上一个 cos(k-1)A,于是在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就给 k = 1 再补上一个 k = 0 或 k = 2。cos0A 或 cos2A 都可以通过直接计算或二倍角余弦公式,简单推出是有理数——这里还是立足cos本身
总之,题目不难,逻辑思维、规划性思考还是很重要的,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题就像语文的最后一题——写作文一样,通过规划、布局、思维之后再动笔,是最好的。这题的题眼也就是cos,我们在高中学习时就应该注意到cos的公式是六个三角函数中比较有意思的——它的许多公式都是纯cos的拼接,而不动用其它的三角函数,相比之下, 比如sin的相关公式中就充斥着大量的cos。如果这题的中的所有cos改为sin,那难度会指数上升(我没验证过是否sin的话题目的结论也仍然成立)。
这题只要动笔前先在草稿纸上列列公式,思路对了,做起来用不了5分钟,甚至比前面的几大题(数列、函数、概率、立几、解几、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等)花的时间都要短得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