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难听的人是什么心理?
说话难听的人是什么心理?作为旁观者,我们只能去揣摩、猜测、分折。然而无论我们怎样分析的头头是道,可能与真实的当事人心理还是差的十万八千里。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提供如下视角。
视角之一:作为说话方,说话难听一定是有原因的,绝不会是天上掉馅饼那样的简单、随机。从几方面来探究。
首先, 这个难听的话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和什么事件、因素有关联?
探究这些,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生活在故事之中。故事会带来对话,对话就涉及到相关的人物和事件。
所以一个人所说的话,如果排除精神异常的因素之外都是有情结的。
比如在社交场景,A不小心踩到了B的脚,A却视而不见,根本不在意,也不去道歉。此时B恼火说一句:你瞎了眼吗?
请问这句话算不算难听?
其次 ,这些难听的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表达?与当事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是什么事情引发了他要说这么难听的话?是带着情绪还是不知不觉的性格使然?
还是利用A踩到B的脚之例子。B这句“你瞎了眼吗?”明显是带着情绪,而这个情绪是因为A的不尊重激发引起。
所以这句难听的话是有来由的,放在故事情节里,他只是对A之行为的一种反抗。单独拎出来就觉得难听,可是放在故事的脉络里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当然第3种情况也比比皆是 ,就是说话的人常常情绪横流却不自知,把很多的当下当成了发泄愤怒的场域。这样的”说话难听”一定和他的成长过程、原生家庭有着不可缺少的关联。
还有第4种情况, 就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家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他讲话,让他不知不觉学习到了,以为这样的表达就是和人沟通时的正常方式。
视角之二:作为听话方。如果你觉得对方的话难听,其中也有几个层面一起 探索 。
首先 ,你觉得他的话难听,难听在哪里?是什么词语让你不舒服了?这个不舒服引发了你什么感受?
其次 ,如果我们进而去 探索 不舒服的 历史 来源,就会发问:这个不舒服会让你联想到什么?过往的经历中是不是曾经听到过类似的话?如此被对待过?
这样的探寻就引发了听者的个人议题。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当A踩到B的脚时,B回应了一句:“你瞎了眼”。而这句话正好被C 听见了,引发了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去探究C的不舒服感觉和过往成长经历中有什么样的关联?C就有可能会联想到小时候他不小心拿错了东西,母亲责怪说:“你没长眼吗?”
于是这个责怪,让谁感到自责、羞愧、或委屈,但又不敢反抗,于是就把这些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以后再听到类似的话就会很敏感,这个深藏的记忆被唤醒,于是就会感受到不舒服,觉得这句话好难听,不被尊重。
这样的反应在心理学上叫投射。
综上所述,探究说话难听人的心理,不是一个平面的视角,而是一个立体的视角。
如果我们多角度、多层面多去探究,就会看见这个“难听话”的来源、运作过程、引发的结果,以及这个结果对其他人的影响,而其他人为什么会被影响?
我们看见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会越理解说难听话人的心理。
说话难听的人在他自己看来他是正常心理,自认为自己所有的行为举止或言行都是正确且正常的,但这类人往往是最讨厌的可恨的,说话难听的人首先是出于不会说话之道,其次出于自己内心的妒忌和羡慕,所以往往对你说话难听的人不要太过在意,都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所以放宽心态,因为你比他要好。
说话伤人,是素养低,不过脑子,信口开河,不分场面,故意让人难看,有意让别人下不了台,存心不良的一种人,是心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