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可以用“离子学说”来解释。离子学说认为: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2.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以神经细胞为例叙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哺乳动类动物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28倍,而Na+、Cl-细胞外浓度分别高于细胞内13倍和30倍。另外,细胞内的负离子主要是大分子有机负离子,如蛋白质等(以A-表示)。由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是有选择的,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较小,对A-几乎没有通透性,所以就形成在静息时K+向细胞外流动。所以,K+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形成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也可以用离子学说来解释。离子学说认为,由于Na+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得多,它有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而离子进出细胞是由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来控制的。在安静时膜上Na+通道关闭。当作业细胞上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阈刺激),膜上的Na+通道被激活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导致电位急剧上升,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少到消失,进而出现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和反极化时相。当膜内正电位形成的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Na+内流时,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即Na+平衡电位。与此同时,Na+通道逐渐失活而关闭,K+通道逐渐被激活而重新开放,导致Na+内流停止,产生K+快速外流,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兴奋前的负电位状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亦即复极化时相。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也可以用离子学说来解释。离子学说认为,由于Na+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得多,它有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而离子进出细胞是由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来控制的。在安静时膜上Na+通道关闭。当作业细胞上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阈刺激),膜上的Na+通道被激活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导致电位急剧上升,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少到消失,进而出现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和反极化时相。当膜内正电位形成的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Na+内流时,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即Na+平衡电位。与此同时,Na+通道逐渐失活而关闭,K+通道逐渐被激活而重新开放,导致Na+内流停止,产生K+快速外流,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兴奋前的负电位状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亦即复极化时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