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最初,以计算机模拟为基础的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其后,以神经的网状结构和并行加工原理为基础的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同行为主义相比,这两种模式都把心理学家注意的中心转向内部心理过程,著力探求调节行为的认知机制,因此被称为“认知主义”(cognitivism)。然而有证据表明,受认知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哲学、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影响,认知心理学正在经历著一场“后认知主义”(postcognitivism)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个幽灵盘旋在认知科学实验室的上空,这个幽灵就是"具身认知”。具身认知成为一个焦点论题,代表了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
第一,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这一命题最明显的例证是深度知觉的研究。对于深度知觉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导源于两眼视差的双眼网膜映像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同身体和头部的转动有很大的关系。头部转动和身体的运动使得双眼网膜映像差异明显,促进了深度知觉的形成。因此,头部的转动和身体的前后运动实际上构成了深度知觉信息加工的步骤。人的感知能力,如知觉的广度、阈限,可感知的极限等都是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
第二,认知的内容也是身体提供的。“人们对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身体在活动中的体验为语言和思想部分地提供了基础内容。认知就是身体作用于物理、文化世界时发生的东西”。Lakoff和Johnson关于概念形成的研究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佐证。他们指出,人类抽象思维大多是隐喻(metaphor)的。所谓隐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例如,把爱比作旅程。以旅程隐喻爱,意味著爱有一个开端,但是不一定有一个尽头。旅程有欢乐有辛苦。有意外的发现,爱也同样如此。人类的抽象思维大多利用了这种隐喻性的推理,即使用熟悉的事物去理解不熟悉的事物。但是如果穷根溯源,人们最初熟悉的事物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同世界的互动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原始概念。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高矮、远近都是以身体为中心,冷、热、温、凉也是身体感受到的。以这些身体中心的原型概念为基础,我们发展出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使用了热情、冷淡、兴高采烈、死气沉沉、精神高涨、趾高气昂等等。以身体为中心,我们把上面的、接近的视为积极的,把下面的、远离我们的,视为消极的,所以有了提拔、贬低、亲密、疏远、中心、边缘等术语。这些术语追根溯源都与身体的位置或活动有关。
第三。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embedded)环境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所以,认知并非始于传入神经的刺激作用,结束于中枢提供给外导神经的信息指令。相反。认知过程或认知状态似应扩展至认知者所处的环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外部世界是与知觉、记忆、推理等过程相关的信息储存地。认知过程是个混血儿,既有内部的动作,也有外部的操作”。在认知操作中,我们利用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这种认知操作理所当然地被视为认知过程的一个部分。但是在认知过程中,我们也利用著储存在环境中的信息,如计算器、纸张、铅笔甚至房间中的灯光和装饰品。如果利用脑内信息的操作属于认知过程。那么利用环境结构信息的操作为什么不能被视为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呢?“在解决乘法问题时,铅笔与纸张如此紧密地融合于认知的动作中,以至于没有原则性的理由把这些外部物体同认知系统的其他成分区别开来……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人类可以把环境结构纳入认知加工。环境因而从认知上变得更加友好,因为它为人类的认知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步骤”。
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
但是,这种能力被极大地忽视了。
过去几年中,"具身认知"这门新科学快速发展,
说明了身体和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情绪、决策和行动。
早在1980年,社会心理学家Wells和Petty就报告了这样一个实验:作为课程学习的一个部分,Wells和Petty要求学生参加一个测试耳机舒适度的测验。实验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各种条件下,如走路、跳舞、听课等条件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平行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的条件下耳机声音的质量。接下来,73名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平行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需要移动头部,只要简单地听和打分就可以。在随后的测试中,被试首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对这款耳机的推荐。最后被试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问卷的第一项内容是给这款耳机打分,第二项内容是回答是否同意广告商的观点。统计结果证明,头部垂直移动即点头组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赞同广告商的观点方面,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平行移动即摇头组在两个项目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实验结果同具身认知的基本假设是一致的。
行为左右情绪
心理学家Stepper和Strack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被试是大学的本科生,实验中,被试被告知是一个工效学的实验,研究各种身体姿态对完成某种任务的影响。每次实验有6个被试参加,实验情境分为两种:在一种情境下,被试被要求采纳一种所谓的“工效学姿势”,低头、耸肩、弯腰,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样子;在另一种情境下,被试采纳的姿态是腰背笔直、昂头挺胸,给人一种趾高气昂的印象。为了防止被试问情绪的相互影响,被试间是隔离起来的,相互看不到。接下来,被试根据实验者的要求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任务完成之后,被试被告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获得实验者的酬劳。在实验的最后阶段,被试要完成一个问卷,询问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否为他们出色完成任务感到骄傲等等。结果发现,在前一种情境下,被试为他们自己取得的成绩,体验到骄傲情感的被试的平均数是3.25,而后一种情境下,体验到骄傲的被试的平均数是5.58。实验结果说明情绪是具身的,认知并不是情绪形成的唯一因素,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与情感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此外。这一实验也多少佐证了詹姆斯对情绪的解释,支持了情绪是对身体经验的感受这一假设。
认知心理学中的这种具身思想并不是某个思想家在一夜醒来之后突发的一个念头。实际上,它有著深刻的哲学渊源,是欧美哲学家反思和批判主客二元论的产物。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试图以“存在”(Being-in-the-world)的概念超越二元世界的划分。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在这里,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划分,主客的界限是模糊的。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用我们的身体以合适的方式与世界中的其他物体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法国身体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一书中提出了具身哲学的思想。主张知觉的主体是身体,而身体嵌入世界之中,就像心脏嵌入身体之中,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从心理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具身思想可追溯至杜威和詹姆斯的机能主义。杜威指出,把经验和理性截然分开是错误的,一切理性思维都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更是直接提出了身体在心智和情绪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也著重分析了认知和其他高级心理机能对外部活动的依赖性,这些理论观点都强调了身体活动(感知运动)的内化对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作用,给具身认知的思想家以启示,促进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的。
第一,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这一命题最明显的例证是深度知觉的研究。对于深度知觉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导源于两眼视差的双眼网膜映像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同身体和头部的转动有很大的关系。头部转动和身体的运动使得双眼网膜映像差异明显,促进了深度知觉的形成。因此,头部的转动和身体的前后运动实际上构成了深度知觉信息加工的步骤。人的感知能力,如知觉的广度、阈限,可感知的极限等都是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
第二,认知的内容也是身体提供的。“人们对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身体在活动中的体验为语言和思想部分地提供了基础内容。认知就是身体作用于物理、文化世界时发生的东西”。Lakoff和Johnson关于概念形成的研究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佐证。他们指出,人类抽象思维大多是隐喻(metaphor)的。所谓隐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例如,把爱比作旅程。以旅程隐喻爱,意味著爱有一个开端,但是不一定有一个尽头。旅程有欢乐有辛苦。有意外的发现,爱也同样如此。人类的抽象思维大多利用了这种隐喻性的推理,即使用熟悉的事物去理解不熟悉的事物。但是如果穷根溯源,人们最初熟悉的事物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同世界的互动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原始概念。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高矮、远近都是以身体为中心,冷、热、温、凉也是身体感受到的。以这些身体中心的原型概念为基础,我们发展出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使用了热情、冷淡、兴高采烈、死气沉沉、精神高涨、趾高气昂等等。以身体为中心,我们把上面的、接近的视为积极的,把下面的、远离我们的,视为消极的,所以有了提拔、贬低、亲密、疏远、中心、边缘等术语。这些术语追根溯源都与身体的位置或活动有关。
第三。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embedded)环境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所以,认知并非始于传入神经的刺激作用,结束于中枢提供给外导神经的信息指令。相反。认知过程或认知状态似应扩展至认知者所处的环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外部世界是与知觉、记忆、推理等过程相关的信息储存地。认知过程是个混血儿,既有内部的动作,也有外部的操作”。在认知操作中,我们利用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这种认知操作理所当然地被视为认知过程的一个部分。但是在认知过程中,我们也利用著储存在环境中的信息,如计算器、纸张、铅笔甚至房间中的灯光和装饰品。如果利用脑内信息的操作属于认知过程。那么利用环境结构信息的操作为什么不能被视为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呢?“在解决乘法问题时,铅笔与纸张如此紧密地融合于认知的动作中,以至于没有原则性的理由把这些外部物体同认知系统的其他成分区别开来……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人类可以把环境结构纳入认知加工。环境因而从认知上变得更加友好,因为它为人类的认知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步骤”。
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
但是,这种能力被极大地忽视了。
过去几年中,"具身认知"这门新科学快速发展,
说明了身体和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情绪、决策和行动。
早在1980年,社会心理学家Wells和Petty就报告了这样一个实验:作为课程学习的一个部分,Wells和Petty要求学生参加一个测试耳机舒适度的测验。实验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各种条件下,如走路、跳舞、听课等条件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平行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的条件下耳机声音的质量。接下来,73名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平行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需要移动头部,只要简单地听和打分就可以。在随后的测试中,被试首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对这款耳机的推荐。最后被试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问卷的第一项内容是给这款耳机打分,第二项内容是回答是否同意广告商的观点。统计结果证明,头部垂直移动即点头组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赞同广告商的观点方面,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平行移动即摇头组在两个项目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实验结果同具身认知的基本假设是一致的。
行为左右情绪
心理学家Stepper和Strack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被试是大学的本科生,实验中,被试被告知是一个工效学的实验,研究各种身体姿态对完成某种任务的影响。每次实验有6个被试参加,实验情境分为两种:在一种情境下,被试被要求采纳一种所谓的“工效学姿势”,低头、耸肩、弯腰,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样子;在另一种情境下,被试采纳的姿态是腰背笔直、昂头挺胸,给人一种趾高气昂的印象。为了防止被试问情绪的相互影响,被试间是隔离起来的,相互看不到。接下来,被试根据实验者的要求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任务完成之后,被试被告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获得实验者的酬劳。在实验的最后阶段,被试要完成一个问卷,询问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否为他们出色完成任务感到骄傲等等。结果发现,在前一种情境下,被试为他们自己取得的成绩,体验到骄傲情感的被试的平均数是3.25,而后一种情境下,体验到骄傲的被试的平均数是5.58。实验结果说明情绪是具身的,认知并不是情绪形成的唯一因素,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与情感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此外。这一实验也多少佐证了詹姆斯对情绪的解释,支持了情绪是对身体经验的感受这一假设。
认知心理学中的这种具身思想并不是某个思想家在一夜醒来之后突发的一个念头。实际上,它有著深刻的哲学渊源,是欧美哲学家反思和批判主客二元论的产物。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试图以“存在”(Being-in-the-world)的概念超越二元世界的划分。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在这里,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划分,主客的界限是模糊的。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用我们的身体以合适的方式与世界中的其他物体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法国身体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一书中提出了具身哲学的思想。主张知觉的主体是身体,而身体嵌入世界之中,就像心脏嵌入身体之中,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从心理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具身思想可追溯至杜威和詹姆斯的机能主义。杜威指出,把经验和理性截然分开是错误的,一切理性思维都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更是直接提出了身体在心智和情绪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也著重分析了认知和其他高级心理机能对外部活动的依赖性,这些理论观点都强调了身体活动(感知运动)的内化对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作用,给具身认知的思想家以启示,促进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久谦平台
2024-12-03 广告
2024-12-03 广告
手写笔市场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分析如下:手写笔消费者追求高效便捷与个性书写体验。他们倾向于选择书写流畅、设计美观的产品,以满足学习、办公及艺术创作需求。在心理上,消费者重视品牌口碑与性价比,偏好具有创新技术与良好握持感的手写笔。同时,环保材质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久谦平台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