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有感

 我来答
吃瓜群众1718
2022-06-10 · TA获得超过83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最近在看鲁迅先生的文集,除了上学时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几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孤独者》这篇文章了。它被归于《彷徨》系列,正如其名,刚过四十不惑的鲁迅先生和当时中国社会都徘徊在彷徨的十字街头,孤苦无依、进退维谷。而《孤独者》这篇短篇小说中,通过主人公的彷徨,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作者当时的彷徨和愁苦。

       魏连殳(读“shu”,第一声),便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作者形容与他的相识,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平实的语言,却在一瞬间让我感觉到了浓郁的悲伤气息。第一次见面时,是在其祖母的葬礼上;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的葬礼上。在真正认识他之前,作者已经多次听过他的消息,无非是因为“怪异”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例如,明明学的是动物学、却去教了历史,对人爱理不理、却又爱管闲事,全山村中只有他是外出游学的学生,等等。我想,真正接触他之后,作者是懂他的;懂他为何教授历史,懂他爱管闲事的心,懂他对时事的洞察和关心,懂他那不被理解却仍希望以己之力改变些许中华民族现状的心。

     其实生于且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不太能准确、全面地理解作者想通过主人公表达的深刻含义,因此在此仅列出一点,简单分享我的感想。主人公魏连殳,是个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生活中便只有他和祖母二人;而这位祖母,还不是亲祖母。当然,祖母在生活上很照顾他,可是却对他非常冷淡,他们之间很少沟通;或许是祖母的性格使然,也不排除是受尽生活折磨后的沉默。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是温暖的,内心是有爱的,内心是极其渴望与人交流的,但也是不擅于与人沟通的。于是他发表各种文章,我想这也算是他表达所思所想的一种方式和渠道。

     不由想到上次一位培训老师表达的观点,他说,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但品格和性格,却是从小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塑造而成的;若想改,非常难。个人非常赞成这种观点,我坚信,没有任何一个其它因素比家庭环境对人的品性的影响力更大。活泼气氛的家庭中,更容易走出积极、乐观、幽默的孩子;压抑气氛的家庭中,更容易走出被动、悲观、自卑的孩子;自由气氛的家庭中,更容易走出有创造力、思想活跃的孩子;死板氛围的家庭中,更容易走出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明显的孩子。主人公在冷淡的祖母的陪伴下长大,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对他人热情,没有人让他体会过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互动,他又怎么会不是一个对人冷淡的人呢?家庭环境的影响力,无论你承认与否,无论直观地表现与否,它都已深入骨髓。

   愿更多的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后都是负责任、心智成熟的父母,愿更多的孩子都可以开心快乐地长大,愿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幸福美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