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小说人物命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茁壮的猫
人生在世,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取名”这件事中。有的父母给孩子取名很随意,因为生孩子那天天气下雨,于是小孩就叫 “小雨”。有的父母命名很幽默,比如《魔鬼经济学》书中提到一个父亲为研究名字对人的影响,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为“winner”和“loser”。当然,大多数人给孩子命名都是会反复琢磨考虑,兼顾“含义”和“美学”。
写小说的时候,作者要给主角取名。一部小说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会有相应的名字。好的名字增加文本的吸引力,有利于读者记忆小说内容。我正在个构思一个小说主题,因此一直在看相关书籍学习。
《打草稿·编剧思维训练表》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者杰里米·鲁滨逊和汤姆·蒙哥万,他们都创作过几十部小说和电影剧本,在虚构类创作方面经验丰富。因为看到很多创作者的剧本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毙掉,他们写了这本提醒创作者进行基本创作的书。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概念创作、角色探索、人物关系、情节架构、情节点、人物弧光、情节表和每一幕戏要注意的东西。概念是创作的主题,角色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不可避免要有社交关系,描写一个好故事必然不能平平淡淡,人物和事件都要发展和变化,每一幕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打草稿·编剧思维训练表》这本书是讲电影剧本创作的,字数很少,但句句精华。书中大多数是练习的表格,练习表是可以撕下来复制使用的,相当于一个有规划的草稿本。
其中有些东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弥补了我的一些思维漏洞。
一、 给角色命名有方法
我在写小说大纲的时候涉及到了给人物命名的问题。我刚开始写小说,给两个主角命名不是问题,但是要给所有人命名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在这个点上给我了一定的启发。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以下几种给小说人物取名的方式。
根据主题命名 。比如你的主题是环保,可以取名为“Green”。或者取一个历史上代表着你这个主题的人物类似的名字。比如西施代表美丽,你可以给主角取名为希施什么的,作者读出来基本就能记住了。
根据含义命名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看的一个网络小说作者就是如此给人物命名的。小说中女主特别嗜睡,所以取名叫“晚安”,而主角的弟弟则取名“晨安”。再比如男主花了很多年才开始对主角产生好感,名字就叫“经年”。这些名字既好听又有含义。
根据谐音命名 。同是我前面的提到的作者,她的另一部小说的主角很爱吃,叫“时瑶”。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才想到,或许人家是在谐音“食肴”,真的是很有创意了。
根据特点命名 。这个方式用于给故事中的人物取小名最合适了。比如给爱猫的人取名为“猫哥”,给身体强壮的人取名为“大壮”,给瘦的人取名为“猴子”。
查书籍命名。 翻字典和书籍去找一个合适的名字也是可以的,生活中我们多数人都会这么做,这个方式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有了这些方式,就不怕给配角命名了,帮我又节省了时间,往前进了一步。
二、 情节点是创作的关键
写小说大纲的时候,我知道需要转折,但是该如何让情节发生变化和转折,就没有进一步的想法了。书中第六章说到了20%、50%和70%三个情节点的布局,给了我提示。
20%篇幅时候,角色要开始认识到挑战,并被迫面对。 这就说明,故事情节的背景铺垫最好不要超过整个小说的20%。在这阶段,作者需要把背景、人物和问题交代清楚,还要让主角知道自己的生活即将不同。知道20%的篇幅要写什么,就不会出现节奏过慢或过快的情况。
50%篇幅的时候,环境会发现突变,或者角色目标发生突变。 角色在被迫面对问题的时候,多是在做应激反应。然后再故事的50%的时候,角色会突然意识到之前自己不在乎的问题,现在却因为“自己父亲的遗愿”需要他正视问题,或者他意识到逃避给身边人造成了伤害,于是开始转被动为主动。
70%篇幅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希望开始出现。 篇幅50%到70%的发展,主角开始解决问题,却是不断地失败失败失败,把主角虐得很惨,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但是在70%的时候,曙光可以开始出现了,这时候主角开始解决问题。
某种程度上,情节点是控制故事节奏的一个重要的工具,类似人体黄金分割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三、 人物弧光能增强故事吸引力
故事情节在发展,人物的精神和物质当然也在变化。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习惯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这两步。有的问题可能很简单就解决了,但是多数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很难的。在故事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弧光来避免“故事过于简单”这个问题。
人物在故事中需要犯错-犯错-学习-成功。 故事主角面对自己不曾面对的问题,不会一看到就能解决。相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物会遇到很多很复杂的不可抗因素,他要做出抉择,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进行尝试,然后又失败。渐渐地,人物领悟了一些东西,已经不是当初的人,精神上或者肉体上已经从弱到强了,他才取得成功。这就是人物弧光,也可以理解为人物的成长路线。
人物弧光该怎么体现呢? 作者在,角色转变可以细分成 12个步骤 ,创作者可以参考。他们分别是日常生活、引入挑战、否认挑战、初次承认、决定面对、试探挑战、认真准备、初次尝试、结果失败、二次承认、最后挑战、结果呈现。
前四个步骤,日常生活、引入挑战、否认挑战、初次承认。 我们可能会忽视日常生活和否认挑战这两者的考虑。我们看很多电影中,会发现主角一开始真的不愿意去面对问题,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愿意面对改变的。如果忽视了这些步骤,就会出现节奏过快,或者让读者感觉不真实。
中间五个步骤,决定面对、试探挑战、认真准备、初次尝试、结果失败。 试探挑战和初次尝试可能会被忽视。试探挑战是试错的过程,人物要解决一个个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果少了这个步骤,故事就会比较单调。而初次尝试和结果失败,这是在让故事具有变化性,体现问题的难度,同时也能让读者具有代入感。
最后三个步骤,二次承认、最后挑战、结果呈现。 如果人物思维一层不变,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二次承认要体现人物的思想升华,要促使人物改变思维,然后才进行最后的挑战。只有人物本身的思维上升了一个境界,问题才能解决。
生活中,我们解决新问题也多是要经历这个一个历程。但是因为缺少总结,不会想得这么详细。在故事创作者,参考人物弧光的12个步骤,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此外,书中话提到场景的写作,他说每个场景都需要有“开端-高潮-结果”,这样观看者才会跟着走下去,如果一直平平淡淡,看众是会睡着的。
《打草稿·编剧思维训练表》的文字很少,但是重点都提到了。学习习作不仅需要学习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动手实践,书中的表格就可以促进写作者实践。
人生在世,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取名”这件事中。有的父母给孩子取名很随意,因为生孩子那天天气下雨,于是小孩就叫 “小雨”。有的父母命名很幽默,比如《魔鬼经济学》书中提到一个父亲为研究名字对人的影响,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为“winner”和“loser”。当然,大多数人给孩子命名都是会反复琢磨考虑,兼顾“含义”和“美学”。
写小说的时候,作者要给主角取名。一部小说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会有相应的名字。好的名字增加文本的吸引力,有利于读者记忆小说内容。我正在个构思一个小说主题,因此一直在看相关书籍学习。
《打草稿·编剧思维训练表》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者杰里米·鲁滨逊和汤姆·蒙哥万,他们都创作过几十部小说和电影剧本,在虚构类创作方面经验丰富。因为看到很多创作者的剧本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毙掉,他们写了这本提醒创作者进行基本创作的书。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概念创作、角色探索、人物关系、情节架构、情节点、人物弧光、情节表和每一幕戏要注意的东西。概念是创作的主题,角色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不可避免要有社交关系,描写一个好故事必然不能平平淡淡,人物和事件都要发展和变化,每一幕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打草稿·编剧思维训练表》这本书是讲电影剧本创作的,字数很少,但句句精华。书中大多数是练习的表格,练习表是可以撕下来复制使用的,相当于一个有规划的草稿本。
其中有些东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弥补了我的一些思维漏洞。
一、 给角色命名有方法
我在写小说大纲的时候涉及到了给人物命名的问题。我刚开始写小说,给两个主角命名不是问题,但是要给所有人命名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在这个点上给我了一定的启发。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以下几种给小说人物取名的方式。
根据主题命名 。比如你的主题是环保,可以取名为“Green”。或者取一个历史上代表着你这个主题的人物类似的名字。比如西施代表美丽,你可以给主角取名为希施什么的,作者读出来基本就能记住了。
根据含义命名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看的一个网络小说作者就是如此给人物命名的。小说中女主特别嗜睡,所以取名叫“晚安”,而主角的弟弟则取名“晨安”。再比如男主花了很多年才开始对主角产生好感,名字就叫“经年”。这些名字既好听又有含义。
根据谐音命名 。同是我前面的提到的作者,她的另一部小说的主角很爱吃,叫“时瑶”。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才想到,或许人家是在谐音“食肴”,真的是很有创意了。
根据特点命名 。这个方式用于给故事中的人物取小名最合适了。比如给爱猫的人取名为“猫哥”,给身体强壮的人取名为“大壮”,给瘦的人取名为“猴子”。
查书籍命名。 翻字典和书籍去找一个合适的名字也是可以的,生活中我们多数人都会这么做,这个方式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有了这些方式,就不怕给配角命名了,帮我又节省了时间,往前进了一步。
二、 情节点是创作的关键
写小说大纲的时候,我知道需要转折,但是该如何让情节发生变化和转折,就没有进一步的想法了。书中第六章说到了20%、50%和70%三个情节点的布局,给了我提示。
20%篇幅时候,角色要开始认识到挑战,并被迫面对。 这就说明,故事情节的背景铺垫最好不要超过整个小说的20%。在这阶段,作者需要把背景、人物和问题交代清楚,还要让主角知道自己的生活即将不同。知道20%的篇幅要写什么,就不会出现节奏过慢或过快的情况。
50%篇幅的时候,环境会发现突变,或者角色目标发生突变。 角色在被迫面对问题的时候,多是在做应激反应。然后再故事的50%的时候,角色会突然意识到之前自己不在乎的问题,现在却因为“自己父亲的遗愿”需要他正视问题,或者他意识到逃避给身边人造成了伤害,于是开始转被动为主动。
70%篇幅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希望开始出现。 篇幅50%到70%的发展,主角开始解决问题,却是不断地失败失败失败,把主角虐得很惨,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但是在70%的时候,曙光可以开始出现了,这时候主角开始解决问题。
某种程度上,情节点是控制故事节奏的一个重要的工具,类似人体黄金分割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三、 人物弧光能增强故事吸引力
故事情节在发展,人物的精神和物质当然也在变化。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习惯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这两步。有的问题可能很简单就解决了,但是多数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很难的。在故事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弧光来避免“故事过于简单”这个问题。
人物在故事中需要犯错-犯错-学习-成功。 故事主角面对自己不曾面对的问题,不会一看到就能解决。相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物会遇到很多很复杂的不可抗因素,他要做出抉择,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进行尝试,然后又失败。渐渐地,人物领悟了一些东西,已经不是当初的人,精神上或者肉体上已经从弱到强了,他才取得成功。这就是人物弧光,也可以理解为人物的成长路线。
人物弧光该怎么体现呢? 作者在,角色转变可以细分成 12个步骤 ,创作者可以参考。他们分别是日常生活、引入挑战、否认挑战、初次承认、决定面对、试探挑战、认真准备、初次尝试、结果失败、二次承认、最后挑战、结果呈现。
前四个步骤,日常生活、引入挑战、否认挑战、初次承认。 我们可能会忽视日常生活和否认挑战这两者的考虑。我们看很多电影中,会发现主角一开始真的不愿意去面对问题,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愿意面对改变的。如果忽视了这些步骤,就会出现节奏过快,或者让读者感觉不真实。
中间五个步骤,决定面对、试探挑战、认真准备、初次尝试、结果失败。 试探挑战和初次尝试可能会被忽视。试探挑战是试错的过程,人物要解决一个个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果少了这个步骤,故事就会比较单调。而初次尝试和结果失败,这是在让故事具有变化性,体现问题的难度,同时也能让读者具有代入感。
最后三个步骤,二次承认、最后挑战、结果呈现。 如果人物思维一层不变,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二次承认要体现人物的思想升华,要促使人物改变思维,然后才进行最后的挑战。只有人物本身的思维上升了一个境界,问题才能解决。
生活中,我们解决新问题也多是要经历这个一个历程。但是因为缺少总结,不会想得这么详细。在故事创作者,参考人物弧光的12个步骤,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此外,书中话提到场景的写作,他说每个场景都需要有“开端-高潮-结果”,这样观看者才会跟着走下去,如果一直平平淡淡,看众是会睡着的。
《打草稿·编剧思维训练表》的文字很少,但是重点都提到了。学习习作不仅需要学习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动手实践,书中的表格就可以促进写作者实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