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无为”

 我来答
天罗网17
2022-06-07 · TA获得超过61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2万
展开全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的“无为”思想,集中体现在“道法自然”上。此地的“自然”,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跟社会相对的“自然”,而是指事物本来的样子——自自然然,或是指事物的规律。“无为”,也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刻意、不过分、不干预、尊重规律,结果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无为”的理解:

一、不干预,尊重事物本来的属性,尊重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这里的不情感用事,就是尊重规律,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不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这就是“无为”思想的体现。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圣人施道,悠闲自在,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为”,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效果显著,“无为而治”!

西汉和唐代初年,施行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就是奉行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为“汉唐盛世”了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对市场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定位是:小政府、大市场。这就是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这就是“无为”,不扰民,尊重老百姓本来的属性,尊重市场规律。

二、不居功自傲,功成身退。

“功成而弗居”、“功成身退”,“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顾无尤。”有了功劳却不居功,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因为不争,故能避难。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虽然为勾践复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范蠡知道越王勾践的为人,他是一个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共富贵的人,所以他选择离开越国,弃官从商,后来成为儒商的鼻祖,被尊为商圣。

反观跟范蠡一样的文种,在越国的复国大业中也是功不可没。但功成之后,他觉得可以享受功劳了。于是继续呆在勾践的身边,最后被勾践赐死。

三、不造作,少私寡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针对当时的社会,人们人大都为物欲驱使,争名夺利,致使天下大乱,老子认为这是“有为”之心造成的后果。因而老子教导为人君者,应如何实行无为而治,以校正那些弊病。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人均GDP不高,相对封闭落后,但国民的幸福指数却很高。因为不丹不以GDP为核心,注重国民的“幸福总值”;相对封闭,没有外来的比较;全民信佛,民风淳朴;免费医疗和教育,人民没有后顾之忧。不丹政府的这种做法,非常切合“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从而“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以其不私,故能成其私”。如果说上一句是对身居上位者该如何治理百姓的要求,这一句则是说上位者该如何自我要求。上位者如果能够少私寡欲,清正廉洁,反而能够得到下层人民的拥护,造就不朽的功业。

当然,“无为”的内涵肯定不只是这几点所能概括的,还需要不断去研读博大精深的《道德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