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原名是什么?

 我来答
wegsvf
2022-07-02 · TA获得超过8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381万
展开全部

李小龙(Bruce Lee,1940年-1973年7月20日),本名李振藩,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1],毕业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

1950年,首次以男主角身份主演电影《细路祥》。1954年,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1964年,在美国参加万国空手道比赛并获得冠军。[2]1972年,主演电影《精武门》并获得第1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3];同年,主演的《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1973年,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1973年7月20日,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33岁。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4]1993年,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5]。1998年,获得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1999年,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6];同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百年光辉之星。

匿名用户
2022-07-01
展开全部
  1.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他是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UFC开创者、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2. 1962年李小龙开办“振藩国术馆”,1967年自创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逝世享年33岁。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开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7月8日为错误翻译)。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1999年《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小龙与英国已故王妃黛安娜、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由香港七家电子传媒联合举办的“世纪娱乐风云人物选举”,李小龙荣登“娱乐风云人物榜”首位。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第一人。2003年美国《黑带》杂志推出李小龙逝世30周年纪念专辑“李小龙对美国武术界的恒久影响”。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龙纪念馆于在其祖籍顺德均安镇开幕,总用地面积3.7万平方米。

  3. 1959年4月29日晚十点告别家人赴美读书。5月,由于常与人争斗以致学习成绩不佳,家人将他送往出生地美国。9月3日-1960年12月2日在西雅图市进入爱迪生技术学校补习。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李小龙的潜修苦练练就出了“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作为武馆,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琳达。

  4.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鸿》
    是其赴美求学前的最后一部粤语片。李小龙进入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他主修戏剧,也学习哲学及心理学等课程,并击败世界柔道冠军木村政彦。1961年在
    校园设立“振藩功夫道场”,3月27日春进入华盛顿大学,击败世界空手道冠军山本冈夫,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
    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
    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深造自创截拳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