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
以前有赤豆打鬼的风俗,为了应对疫鬼作祟;相传西晋一个青年人好吃懒做,后来痛改前非;腊八粥也代表健康好运,大户人家或寺庙会煮粥施舍散发给穷人。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粥寓意:吉祥、平安、健康、积福、惜福。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大家饭”、“佛粥”、“福寿粥”,是一种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有“积福惜福”的寓意。这个习俗最早来源于佛教。
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所受的苦难,便在这天以吃杂料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也有的寺院在腊八节,将僧人持钵化缘收集来的米、谷、粟、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粥可以得佛陀保佑因此也称之为“佛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煮制。后来经过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因此,现在腊八粥所用的食材各地各家各有不同,如有花生、大豆、绿豆、赤小豆、芸豆、核桃、小米、大米、桂圆、红枣、百合、莲子。
腊八节,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喝腊八粥是最应时、应景,最大众化的选择。还有就是:腊八粥,用那么多果实放在一起熬成一锅粥,也体现着收获、力量、价值及合作的精神寓意。
对施舍者来说是一种功德,舍粥,行善积德;对穷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在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即可果腹,又可御寒。
1、祛除疫病迎接祥瑞,以前有赤豆打鬼的风俗,为了应对疫鬼作祟,所以腊月初八会用赤豆熬腊八粥。
2、不忘保持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又盼望来年丰衣足食。相传西晋一个青年人好吃懒做,后来痛改前非,每逢腊八都要煮粥。
3、对他人来说是恩泽庇佑,对自己来说是功德,佛粥也代表健康好运,大户人家或寺庙会煮粥施舍散发给穷人。
腊八粥的食物文化
一碗腊八粥,盛满着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方便、感恩、欢喜、结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腊八粥 (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寓意着和谐温暖,幸福美满、家和万事兴等,盛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腊八粥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乡亲好友之间还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一起分享收获后的喜悦,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情谊更浓。
古时候富人家会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施舍给乞讨者、穷人等。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可以抵御冬天的寒冷,这是喝腊八粥珍贵的地方。
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配料多种多样,而且每个地方不一样,腊八粥的配料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