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这是一次非常激烈的思想大碰撞,是社会物质文明和政治制度发生了矛盾而演变出来,对于新的格局进行探索。而造就百家争鸣主要还是因为历史环境的原因,在早期因为西周礼仪出现问题,社会秩序崩塌和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出现了矛盾,就形成了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互相侵略,百姓的生活是非常困苦的,在这个时期大家对于社会的动荡变革,也就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而且因为社会动荡,所以为文化知识传播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空间,社会层面上就形成了一个新型的阶层,就是士。而这些思想家发表着自己的言论,充分展示才华,也希望得到各个国家国君的重视,从而获得荣华富贵。
百家争鸣争得是什么?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也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其中儒家主要就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是以孔子为师,强调教育的功能,主张有教无类,在政策上是希望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墨家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家的想法曾一度上和儒家争执。法家主要主张以法为本,以权术来统治国家。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荀子主张王道,性恶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是极为强大的,基本上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四方解放运动,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这些理论相互辩驳,同时也有相互影响,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于后期君主统治国家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总结
最后百家争鸣出现主要发生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也取决于春秋战国时期彼此之间的竞争,最后国家统一之后,百家争鸣就会受到君主的限制。
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而这种"百家争鸣"的出现,则又是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的。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
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