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风格特点是什么?
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舞蹈动作的表现与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蹈是用歌来促使舞步的循环往复,同一乐句男领女合,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同舞蹈齐奏起落结合巧妙协调。
羌族舞蹈的种类
跳叶隆,是由巫师绕着火塘跳的丧事舞蹈,巫师弓身弯腰拍手跳碎步,用脚尖踮地前行,两手前伸,颤抖不停,动作有神秘和恐惧色彩,它的某些舞姿类似猫舞。
跳麻龙,巫师在祈雨时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带把的龙头,龙身是用6.7米余长的粗麻绳做成,舞动龙头时,长麻绳盘旋飞舞,啪啪作响,其动作技巧难度大,舞步多采用以蹲跳为主的跳皮鼓的动作。
跳盔甲,定舞者身穿生牛皮制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领舞的巫师要挂上肩铃。舞队形成对垒的两排,跳前高唱象征胜利的战歌,动作以踮跳步、模仿冲杀,弩矛飞舞,伴随着震天吼声,叮铃声,表现羌族人民的威武气概。
羌族舞蹈风格特点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 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
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
形成原因
原始气功的自发动,可以为人诊治疾病。换句话说,要想通过原始气功为人诊治疾病,施治者必须先进入自发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自发动的舞与喃喃自语或叫、喊、唱。这与后世巫师跳神治病应是一脉相承的。
原始气功的入静状态产生了幻觉。比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光彩夺目的秀丽景象,听到各种声响或“启示”等等。这一切都可使人产生有超自然力量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