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人往坏处想?
唐朝李靖率兵打败东突厥,颉利可汗率领残部逃亡,一面假意向唐太宗求和,一面积极备战。李靖率兵包围了颉利可汗,在没有唐太宗命令的情况下,抓住战机一战而胜,颉利可汗被生擒。经此一役,彻底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
李靖凯旋而归,还没有得到封赏,就被御史大夫弹劾了:没有手令,擅自用兵等同于谋反。一些人劝唐太宗借此机会解除李靖的兵权,避免李靖功高震主。唐太宗左右为难,一边是战功,一边是律令,于是质问李靖。李靖解释:颉利可汗假意投降,当时战机稍瞬即逝,军情紧急,如果等汇报和命令,就无法取得胜利。唐太宗带了一辈子兵,说:“确实如此。”随后,李靖升任兵部尚书。
作为下属,李靖本应听从唐太宗的命令。擅自用兵,即使取得大胜,也违反了唐朝的律令。李靖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唐太宗并没有把擅自用兵等同于谋反。这一方面是因为唐太宗行伍出身,对李靖的处境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颗担待下属的心,还有宽广的胸怀。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当别人做出一番应急处置,千万不要把别人往坏处想,不然不仅伤了人心,也让自己失去了人心。
不把人往坏处想,体现的是一种理解之心,一种担待之心,也体现了一种宽广的胸怀。
这样的人懂得看到别人的难处和苦衷,赢得支持和获得成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一、我又把人想歪了!
前几天,我把突然挡着道路、让我紧急刹车的司机骂了一通。
结果发现对方车后贴有“新手请多关照”的字样。
近日,我的一位朋友连续几天不与我互动了。
他是我人生中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是几乎每天都要互动的朋友,是每次有信息必回、有电话必接,当时不接、事后也马上回过来的朋友,是我特别不想失去的朋友。
突然不互动,这一事实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设想了若干原因?
一种设想是手机丢了、手机坏了。
但是电话一直是通着的,就否定了这种原因。
因为,手机坏了,肯定不会通的。
手机通着,说明也不是丢了。丢的人捡到肯定会关机,换卡。他不想还你了,肯定不会天天给手机充电,让你天天骚扰他、有机会找到他。
一种设想是生病了,出交通事故了。
第三方信息证明,他没有病,也没有出车祸。
这时,我就会有一种不好的设想。就是他故意不接我电话。
为什么设想是故意不接我电话呢?
一是他知道我现在对他的帮助能力在下降;二是他最近一次的请求,我未能满足;三是他曾经表达过对我的不满意;四是我认为,他离开我造成的损失没有我大,过于患得患失。
此时,只有这些原因是不能被证伪的。
我越想就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性大。
但是,这位朋友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我就越觉得自己委屈生气!
特别是发现他电话又一直处于通话中时,我的情绪被彻底激化了!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我认为他能逻辑自洽。我承认自己错了,就行了。
我想让你知道:为什么能把人想歪了呢?
二、我为什么不能准确理解事实现象
1、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影响
公元 14 世纪,英国萨里的奥卡姆(William of Ockham)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称“无必要,勿增实体”原理
这一理论常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或可证伪的那一种。
举个例子:
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没干好,是因为有人犯蠢。那就是蠢。你就不要再联想其他原因,把多余的、麻烦的其他可能的原因用剃刀砍掉。这样做简单省事。
所以,我是受了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影响,直接采信了可以证伪的那一种说法。即手机肯定不是丢了。
结果是把我害残了!
2、汉隆剃刀原理不容易做到
汉隆剃刀原理由美国人罗伯特.汉隆1990年首创。
这个原理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的一个特例,也可以说是反例。
举例:
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没干好,是因为有人犯蠢或者是恶意。请拿起这把“汉隆剃刀”,把恶意这个原因剃掉。
就是说,你看到一个不好的现象,如果你能用别人的愚蠢来解释,就最好不用别人的恶意来解释。
意思是不要把人想太坏。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恶意其实很少。
“愚蠢”,代表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恶意是经过策划的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则是大概率事件——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因为懒。
意思是说: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能用一群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互动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或者愚蠢。
能解释为情绪的,就不要解释为策略。
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
关于汉隆剃刀原理,《得到》去年罗胖就讲解过。今年《得到》万维刚《精英日课》又讲。
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在实际中应用呢?
因为人现在都很聪明,甚至是精明,不再相信有谁是愚蠢的!
3、生活中的教训让人不得不防
虽然恶意导致的问题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并不代表没有,不能因为概率小而忽略这种可能性,更不能对一些显而易见的有害行为视若无睹。
电影或者职场中,有很多被人算计、使坏的场景和情节。
黑手党开始也都没有被识破,只是到后来看到了确凿的事实,才知道确实是黑手党。
本人的生活中有过同样的经历。
长期以来的自我保护机制,使得人们在判断事情的时候倾向于坏的一面,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警惕起来保护自己。
因此说,汉隆剃刀原理只适用于大环境中,增加逻辑思考,经验和证据的支持,才能更好的看待问题。
4、知识不能得到应用
我也在樊登读书中听过《非暴力沟通》。内容是把事实与观点分清楚。你看到的事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
沟通时,只说事实,不要谈观点。因为,你的观点别人不认可,也不一定对。
非暴力沟通理论要求我们,和别人相处,要讲事实,不要妄加评论猜测,在理解推测他人意思时,要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看待,那样你说出来的话语就会客观而友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会更和谐顺畅。
事实上,在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应用的人少之又少。
5、认知有偏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对周围环境、事物都有不同的认知。
同一现象、同一事实的理解有所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推测来认知他人。
你必须跟这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互动,最好直接对话,才能确定他的真实用意。
6、不会换位思考
人之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
我们总倾向于以为世界上的事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
你觉得你很爱她,设想了感激你的各种反应,殊不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应该的。你看身边一个人情绪很不好,就以为他在生你的气,殊不知他只是因为他的领导批评了她而痛恨。
这都是自己一味的站在自己角度想问题罢了。
你喜欢他,你就要改变自己!
换一个视角,不把自己放在中心,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事儿!
7、心理学上有归因谬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都喜欢把原因归到别人身上。不认真从自身找原因。
你也是凡人,你肯定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8、开放性发散思维是标准要求的
我在2004年学习ISO9000标准化管理知识时,就知道人要有开放性思维意识。想问题一定要发散。一个现象可能有多个原因;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方案。我培养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极端的口头语:什么事你要能想出一百种方案。
话说回来,能想出一百种方案是何其难啊!
三、如何能避免误判、减少被动
1、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
事实是数据、是信息,是客观的,而动机是观点、是论述,是主观的。
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易发表毫无根据的观点。
行之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发生以后,多看看自己有什么没有做到,比妄加猜测他人的恶意更能快速解决问题。
就算是恶意,它已经发生了,你想与不想,它不增不减。与其聚焦恶意,不如聚焦问题。
2、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坚持与人为善,不要把人想歪了。
打别人电话没接,就猜测人家不想理你,故意不接的。
别人说一句话有十种解释,你非要往对自己恶意的哪一种解释。
这是生活中的多疑现象。
这都是不与人为善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即使别人是带着恶意的言语或行为,你若不理解为恶意,而理解为愚蠢,那么处理起来你会显得更加的友好一些,或许就会化解别人的恶意。
这样就能够友好和睦相处。
3、不要猜人心,人心深不可测
《庄子》有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不要耍小聪明。观测宇宙能到几百光年,人心能想到几千光年以外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用自己的过程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任何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人做一件事可以有好几个动机,也可能根本没动机,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个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动机。你一个外人如何能猜到。
与其推测动机,还不如摸清他做事的规律,跟他建立互信机制。
4、承认认识偏差和归因谬误
不要固执己见。相信人天生具备诸多认识偏差,还经常会归因谬误。
认识到自己的感觉不一定是靠谱的,同时要坚持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这一汉隆剃刀原则。
相信很多冒犯的行为看似是针对自己,实际上不过是自己的应激反应而已。
只要他做的事情能够逻辑自洽,就不必计较太多。
这样你的格局就会大大提高!生活也会少了许多烦恼!
要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没工夫揣测别人的想法,与其想对错,不如算利弊。
正确对待沉默成本,做自己相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5、不急于判断
遇到问题,不急于判断,要多思考。
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进行逻辑推理,设想多种可能。
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充分交流沟通之后确实有恶意,那再去处理也不迟。
不要禁锢在自己脑子的小圈圈中,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最好用交流而不是揣测去处理与人的关系。
经过充分沟通,如果发现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你就避免了许多尴尬。
6、坚持学以致用
你学习了很多知识,不能应用,也说明你没有知识,没有修养。
学习知识不在多,在于精,在于用。
为什么所学知识不能在场景中应用?
主要是你没有学精通、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如何转化:
一是与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连接;二是能够经常输出,就像我今天把这些知识输出一次,肯定能固化我对知识的理解;三是遇到问题要进行深入思考,把能在当前场景使用的知识提取一遍,看是否能应用。
经过连接的、固化的、多次提取的知识,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识。
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风景,也感受到了那么多的幸福。我们在世界的怀抱中,我们肆意地笑,我们放纵地哭,我们终于成为了最美好的我们。人生在世,遇到那么多的人,你要知道,那都是缘分。你要知道,人生在世,别老把别人往坏处想,那样过得没意思。
01
我们知道,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压力。我们在世界的怀抱中向前,我们在世界的怀抱中看着那么多的春华秋实,我们在世界的怀抱中遇到了那么多的人。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跌跌撞撞,但依旧是我们。你要知道,人生路上,我们必然的会有很多相逢,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想一想,世界是美好的。
我们在这个世上活着,每个人都是这个世上特殊的存在。我们在这个世上活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我们在这个世上,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的关于未来的期待,也总是会有那么多的关于往后余生的规划。于是,遇到的每一个人,那就是我们最美好的梦。你要知道,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所以不要总是想他们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