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企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
1
市场经济的拉胯就不用多说了。
疫情一到,社会整体流动性就彻底被打没了,除开带有那些保障性质的行业,社会上百业停滞,市场经济的供需两端受到了最大冲击。
而大多数实体经济的固定成本是很高的。
不说别的,你最起码得有个经营场所或是雇点人吧,这瞬间就产生了成本。
疫情来了,大多数人被迫待在家里,业务基本无法开展,这是没有收入,但支出还是要的,虽然现在有部分拿着“都稿老发工资等于不发工资”将员工工资给砍掉了,但就算是疫情那么严重的2020年,政府最多能做的也不过就是扭扭捏捏地让银行不将逾期算入征信,钱还是要还的。
至于房东,在实质掌握到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情况下,那更是现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根本就不可能让受一点影响的。
在地主和印子钱的双重压力下,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实体经济运行会背上非常沉重的枷锁,一刻都不能停。
于是你发现那些于疫情中屹立不倒的商家大都有两个特点。
要不就是店铺做的久,生意稳定有保障,要不就是店铺是自个的,开支较低。
但比起这些,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经济的特点。
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面临的都是个人,要在个人需求得到释放,但在疫情状况下,在市场经济让位于防疫后,社会上的民间需求整体是收缩的。
在个人流动性受阻的情况,民营情况肯定不容乐观。
可能这里一些人会想拿外贸的例子来对我进行反驳
那我要说了,外贸是面对国外的,国内流动性差不代表国外流动差,当然在港口可能关闭的情况冲禅下,外贸订单也是有隐患的。
总得来说,流动性是市场化的基石,在流动性起不来的情况下,除了食品这类最基本的消费外,与国内个人消费者相关诸如餐饮、旅游、服饰行业都不会好过。
换句话讲,疫情,房东,债主,共同铸成了市场经济的三座大山。
2
但计划经济就不是这样。
在现有经济产业机构里,计划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并没有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甚至在疫情影响下,这些产业还有了逆势增长。
一个原因在于牌照。
出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一些领域必须国字打头,国营企业天然就在对应的行业占据了优势,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它们的收益是相对高的。
举一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就像前段时间对山东地炼的清理一般,同样是石油加工,国营加油站里的油可能要卖到9块,但地炼厂卖到4块依旧存在利润,这实际就是牌照带来的影响。
当然,相较民营资本,国营企业也承担了较高的赋税任务,地位高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再直接的一点就是银行。
在处于去年疫情恢复阶段下,为保金融安全,金融机构集中对互联网理财这类理财产品进行了清理,而借此契机,传统银行业绩大涨,动则两位数的利润增长不仅没有收到疫情影响,反而为“让利实体经济”提供了巨大空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银行之善,莫过于此。
当然,有介于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里的重要作用,银行的准入门款并不算低,而其它非银金融领域也更是“一照难求”,当然,银行也不能算是实体经济。
剩下的就是诸如隔离酒店这样的场所了。
对于境外归国需要隔离的人员来讲,隔离酒店需要自费还不能指定,我去年回国的时候在厦门隔离了14天,可选最低房费550元/天,餐费180元/天,入住率也相对较高,相较于民营酒店和民宿行业的落魄,这种隔离酒店的境况是会好很多的。
当然,隔离酒店干系重大,所以门槛高一些大家也是能理解的。
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服务对象的差异。
对于市场经济来讲,服务更多的是个人,而在疫情的冲击下,个人业务极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市场化相关的经济自然讨不到好处。
但计划经济的模式并不是如此。
就外媒披露的消息来讲,有介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国有望出台高达14万亿基建项目,这些投资本身就意味着重大的项目需求,而对于这些给到的需求来讲,不消多问,它必然是会涉及到众多的水键判升利、铁路等基建项目。
投资拉动模式的路径大家也是清楚的。
民间资本相较国营企业实力较弱,相关资质和环保水平很难达标,理论上讲很难达到这些项目招标方的门槛,所以他们自然也享受不到多少来自这些投资产生的收益。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在眼下看来,疫情下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民营消费数据并不亮眼,但不管是从外贸还是固投的增长数据来说,中国经济都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3
就像国外经济走出了“K型复苏”一般
疫情的封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经济产业都会同样遭受到灭顶之灾。
民营企业落幕了,国营企业自然就会顶上来。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我们要始终相信中国经济的战略定力。
困难毕竟只是暂时的,机会总归是有的。
虽然疫情受限我们不能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出去接活,但我们至少还有闲置的房子可以出租。
希望总是在路上。
2024-12-0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