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容县一共有几个乡镇分别都是什么镇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11-13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2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1万
展开全部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

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

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

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

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

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

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

建国前属万庾乡。

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

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

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

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

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

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

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

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

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

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

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

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

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

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

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

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

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

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

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

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

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

1984年,为北景港镇。

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

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

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

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

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 *** 设潘家渡。

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

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 *** 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

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

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

建国前属板桥乡。

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

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

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

1984年设三封寺镇。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

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

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

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

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

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

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

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

镇人民 *** 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

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

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

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

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 *** 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

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

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

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

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

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

2000年设东山镇。

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

镇 *** 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

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

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

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

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

辖19个村、场。

乡 *** 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

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

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

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

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

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

辖27个村、1个居委会。

乡 *** 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

旧时属洞庭湖洲。

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

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

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

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

乡 *** 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

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

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

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

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

乡 *** 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

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

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

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

面积43.62平方千米。

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

新建乡 *** 驻迎祥垸。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

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

建国前为大乘乡。

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

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

辖27个村、场。

乡 *** 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

1956年名为终南乡。

后或称公社、或称乡。

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

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

乡 *** 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

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

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

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

辖28个村场。

乡 *** 驻坝上。

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