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人生为什么会悲剧?
吕不韦,出生于卫国濮阳,却在韩国经商,最后家累千金。吕不韦可能是商人世家,卫国虽然是姬姓诸侯,然而民众却是商朝遗民,位置也在商朝的中心地带。
从吕不韦移动的方向来看,他是向西移动,他的最终目标是秦国。秦国是整个亚欧大陆贸易线东端最重要的枢纽,能够进入秦国经商,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莫说秦国不允许私人经商,当时就是进入秦国和贵族攀上关系也是难上加难。就在吕不韦经过赵国邯郸的时候,他发现了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嬴异人,史书记载吕不韦认为认为嬴异人“奇货可居”,说白了,吕不韦看重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秦国公子的身份,他就在吕不韦眼中就是一个货物,货物因为他的身份蕴藏着无限商机。
虽然吕不韦花了不少钱帮助嬴异人回国,然而只要自己能够进入秦国,就能大赚特赚。这是为什么呢?嬴异人,秦国弃儿,落魄之际能够得到大商人的青睐,定然感恩戴德,对吕不韦投桃报李。
嬴异人即便不能继承秦王之位,吕不韦也能以嬴异人的名义做生意大赚特赚;何况嬴异人继承了王位,吕不韦顺理成章地成为秦国的相邦,吕不韦不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在秦国已经无人能敌。
离奇的是,嬴异人在位仅仅三年,就去世了,传位给了儿子嬴政。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从小没什么朋友,唯一的朋友最后还反目成仇,朋友的名字叫燕丹。嬴政继位的时候年纪才十三岁,称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下场很悲惨,公元前235年被流放到蜀地,饮鸩自杀。吕不韦为什么落得这么个下场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吕不韦动摇了秦国自公孙鞅变法之后的立国之本。
秦国的相只要功成身退,基本上都可以善终,范雎、蔡泽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吕不韦不同,一方面他拥有大量的财富,以相国之尊来敛财,秦国自公孙鞅变法之后,个人财富哪怕是贵族恐怕也达不到吕不韦的程度,而这是吕不韦利用权力权夺国家财富做到的;另一方面,吕不韦广招门客,并且编纂了吕氏春秋,在一个以法家立国的国度,这样做无异于用行为来对抗国家的制度,身为相国,居然和国家制度相违背,让秦国百姓怎么想呢?
上面两点是吕不韦自己的错误,实际上吕不韦命运的最终裁决,还是在嬴政手上。
吕不韦门客之中有一个叫李斯的人。李斯建议嬴政灭掉山东六国,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计划。嬴政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暗中派人
带着金玉珍宝去游说诸侯。对诸侯名士能收买的,赠送厚礼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
嬴政也开始积极备战,为消灭山东六国做准备。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军费问题,这笔军费从哪里来,嬴政早就有了打算。嫪毐之
乱牵扯到吕不韦,嬴政趁机罢免了吕不韦。那么吕不韦的财产就只能充公了。
吕不韦对嬴政父子有恩,而且嬴政只是为了军费,并不会杀死吕不韦。这时候吕不韦的门客帮了倒忙,居然集体向吕不韦求情,
吕不韦先是被放逐到封地。
罢免吕不韦只是开始,只要家产丰厚的贵族以及来到咸阳经商的外国人,前者被找借口没收财产,后者课以重税。来到咸阳的外国商人基本上跋山涉水,结果白忙活一场,谁还会来呢。
有些外国人已经在咸阳娶妻生子,不可能离开了。留在秦国的外国商人,秦统一六国之后,同样被征调为民力,在秦始皇陵出土的骸骨之中,检测出了外国人的DNA。
商路中断之后,秦国忙于征服山东六国,接着楚汉争霸,蒙古高原上又有匈奴崛起,将西域控制在他们手中,一直到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这条贸易之路才重新打通。
然而,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发现当地早就存在了中原地区的商品。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欧洲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名著 历史 之中,就已经将中国称为丝国,那个时候还是公元前五世纪。
研究中外交通史的专家张星烺说: 鄙意秦皇以前,秦国与西域交通必繁,可无疑义。汉初执政者,皆丰、沛子弟,悉非秦人。秦国之掌故,鲜能道者,以致秦国与西域之交通事迹,史无详文 。如果我们认可他的观点,那么司马迁所谓的张骞凿空西域就有待商榷了。
吕不韦最终在蜀地自杀,那么他被流放蜀地真的是偶然吗?未必是偶然。
巴清,巴蜀之地的一个寡妇,先世以丹砂发家。巴清固守先人基业,家资颇丰。嬴政认为她是贞洁烈妇以礼相待,为她修筑女怀清台。
实际上,吕不韦流放蜀地,就是给巴清看的。巴清非常识时务,为嬴政提供了大量的军费。平定六国之后,嬴政追求长生不老,需要大量的丹砂,也由巴清提供。类似的例子还有乌氏倮,为嬴政提供了大量战马,得到了嬴政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