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作品收藏小知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竹雕的收藏鉴定
明以前的竹雕作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其中也包括一些祭祀品。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以考古发掘的残器、残片居多。 现存古代竹雕作品以明、清两代制品居多。这一时期,竹雕制品从日常生活用具,逐渐发展为兼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工艺品,其中还有一些为纯艺术性的陈设品。明代器物构图简净、饱满,线条道劲,技法上以深浮雕和透雕为主,刀工淳厚老到,整体浑厚古朴。品种以笔筒、香筒及人物陈设品为主。明清竹刻多镌作者名款、印章,这为收藏者的鉴识提供了重要依据。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作者艺术特征显著。伪款则线条呆滞,运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赝品多有仿造刻款,仿名家款识的比较常见。
清前期承明代遗风,风格仍以简洁浑厚为主,但表现技法更为多样,往往浅刻、留青、圆雕各种技法同时施行;品种除笔筒、香筒外,臂搁、山水、人物等也被大量制造,制作秀雅有致。清后期雕工较粗,制品较为浅陋、单一,运刀平而浅。器物种类多为扇骨、臂搁等。也包括群仙祝寿、三羊开泰等大件题材,同时流行小像 *** 、篆刻金石文字及铭文诗篇,作品强调再现书画笔墨。 除年代款识,色泽也是鉴定竹刻制品的依据之一。一般而言,年代越久的制品色泽越深,呈琥珀色、暗红褐色、深棕色或柠檬黄色。经多年不断摩挲把玩,制品手感莹润光洁,色感则温和有致。年代较近的制品或现代制品色泽较淡,与竹材自身色泽相去不远。作伪者常将新器加以染色,使之颜色转深,此类制品色泽上浮,逾而不沉,不似自然色泽之纯正。
2. 哪里有关于竹雕的收藏方法
新收的笔筒最好不要用水洗。老笔筒在乡下的老房子里一传就是几代人,其表面的包浆和白皮物质,是经受多年的自然因素、温湿度、特定的房屋条件,由竹肌内生出的霉化物,一旦年久,这种霉化物的变化达到极限,就会坚实地附着在笔筒竹肌表面,对笔筒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笔者试验证明:经过在湿度25℃至 35℃,相对温度在20%至25%,不通风的条件下观察,用水洗过的生霉长毛、开裂且易回潮,而用大小秃头排笔清理后,未经水洗的笔筒,既不生霉,也不开裂。此外,年代久远民间传世的竹雕笔筒,其附着物已生根,要清洗掉必须加适量的肥皂水,这样很伤老包浆,而枣红色的老包浆既是历史岁月的见证,又有很好的手感和美感,洗过的笔筒尽管上核桃油,仍然显得干涩。但经清洗后上核桃油的笔筒,不易生虫。是否需要水洗,应视具体雕件而定。对必须要清洗的,清洗时尽可能不要损伤竹肌。
要用带壳的核桃炸专用保护油,不要用炒过的核桃仁炸油。带壳核桃炸出的油沉积物少,且含有一定水分,不燥,故不伤笔筒。熟核桃仁炸的油燥气大,抹上晾干后,笔筒易开裂。因老笔筒的大多数主人历代均有保养,上油时只需用食指轻沾一点,以指尖肤面有油为度,将油抹在另一掌手,两手搓匀后,双手持笔筒把玩,即可达到养护目的。油不可多,多了易回潮。
此外,切忌用各种刀具修刮笔筒上的附着物,这对雕件的原貌和品相都有影响。笔者从杂志的图片上,就看到有的雕件用刀修刮过的痕迹,看上去虽然干净,它已不再是作品的原有风格。不要涂抹任何油漆和化学色料。专业书上虽有上漆一说,其利弊应该斟酌。老雕件本身有沉积多年的保养油和把玩的汗沁,上漆后很难干,虽然确保雕件不开裂,但这样做也就不会形成竹子由自然色变产生的美感。
有条件的收藏者,可将藏品放在玻璃罩内密封保管。如无恒温措施,为避免玻璃产生的高温导致雕件开裂,平时可丢一个纸坨在笔筒内,它有调节湿度的作用。也可以放一两把木柄鬃刷,毛向上,它可以散发笔筒内的热量。木制把柄有吸潮散热的作用,连阴雨天一定要取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密封,一旦接触空气或风吹,就易造成开裂。采用此种方法保管,能确保恒湿,并定期把玩几天。
最好制作专用的木质内格子柜保管。专用保管柜气温在20℃至35℃,相对湿度在35%至40%时,下部放瓷器或其他物品,离地1米放竹雕件。如气温过燥过高,可在室内放钵水,或放几本书于柜内。如收藏者住楼上,夏季过于干燥时,可放半杯水在格子上,但雕件与水杯要保持一定距离,要经常检查,没必要时及时取出。也可采用放旧报纸的方法,但报纸的回潮力较强,不宜多。并且要经常把玩和检查,特别是每年六七月梅雨季节要常看,发现长毛,及时用鬃刷清除.
3. 古玩鉴定知识,竹雕器件收藏有什么窍门
竹雕工艺品的收藏与投资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由考古发现也能得知,我国对竹子的利用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竹制的箭镞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之后各时代连续出现的各种竹简、竹扇、簪、笔杆、篾盒、竹席、竹胎漆器等等都充分证明了竹雕与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浮雕龙纹彩漆竹勺,日本正仓院藏传世唐代留青竹刻“尺八”,宁夏 *** 自治区西夏陵出土竹雕庭苑残片,表明竹雕始终占据历史生活的重要位置,可惜竹材不易保存,显得过于零散而缺乏系统。
可以说,在明中期以前,竹雕囿于日用,功能介于收藏品和日用品之间,还不能称为独立的门类,只是为其自身的勃兴准备了条件。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大量文人的喜爱与追捧,竹刻的艺术性得以大幅提高,影响及于牙、木雕等领域,逐渐成熟。
雕刻技艺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的竹雕与流派 竹雕在明中期开始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某些地区孕育出竹雕的流派,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艺人,依据不完全的计算,明清时载名典籍的竹刻家达二、三百人之多。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
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想要在竹雕的收藏领域入门,了解明清竹雕的流派就显得非常重要。
1、嘉定派竹雕 嘉定(今属上海)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竹雕中心。其竹雕工艺的开拓者和代表者是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他们合称“嘉定三朱”,共同创造并完善了多层浮雕与镂雕的风格,开启了嘉定竹刻的传统。
在他们周围还有秦一爵、侯崤曾、沈大生等众多竹刻家。 大约在康熙至乾隆时期,嘉定竹雕迎来了全盛时期。
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大家和数代经营的世家,如创制了去地浅浮雕——“薄地阳文”法的吴之璠;善制圆雕人物并曾供职宫廷造办处的封锡禄,及其兄弟锡爵、锡璋,子侄始镐、始歧,弟子施天章;开创纯以阴刻表现笔墨皴点影响及于后世百多年的周灏;其余以浅刻芭蕉丛竹著称的周乃始、细巧近于微雕的顾珏、雕镂小像的好手蔡时敏和张宏裕、七代刻竹的时钰、时学庭等人,以及王易、邓孚嘉等,均各有所长;知名文人和画家李流芳、钱大晰和吴历等,也爱好竹雕,显示了当时竹雕的风行。而竹雕的各种技法,如圆雕、浮雕、镂雕、留青、阴刻、文竹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有一整套工艺程序、技法口诀和制作工具,单是作为纹饰衬托的地子处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种。
器型丰富多样,以文具居多,陈设、日用品次之,包括:笔筒、臂搁、笔洗、水丞、山子、如意、香筒、冠架、簪钗、扇骨、人物、动物、花果等。纹饰内容多为历史典故、吉祥图案、山水人物、书法篆刻等。
构图深受版画艺术影响,善于变通名家墨迹。 道光以后,嘉定竹雕逐渐势微,虽然有程庭鹭、陈凝福等名家,但以阴刻及浅浮雕金石文字为主,技法与题材日益狭窄。
倒是嘉定城中州桥西的竹刻街开始闻名全国,时大经的“时文秀斋”、张学海的“张文玉斋”、朱渔甫的“酉阳俎”等,经营甚为成功。 成书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的《竹人录》,作者是金元钰,书中对竹雕历史作了初步总结,并以介绍嘉定竹人为主,是研究嘉定竹雕的重要著作。
2、金陵派竹雕 金陵(今南京)派竹雕由名艺人濮仲谦(1582-?)开创,以注重选材,随形施艺,不事雕琢著称。 濮仲谦活跃于明末清初时,与当时名士钱谦益、张岱等相友善,以刻竹名世。
《陶庵梦忆》称“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南京三山街上靠贩卖他的作品得厚利者就有数十人之多。而濮氏的雕刻确有独特面目,“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价”,可知重视选材,随形施刻,刀法简洁是他的代表性风格。
这与“嘉定三朱”所开创的以雕镂精细,多层深刻为主的风格颇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钰《竹人录》将濮氏列为与“嘉定派”并称的“金陵派”创始人。 濮仲谦之后,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潘西凤,被看作是自觉追随金陵派风格的另一位大家。
他与郑板桥相友善,擅长浅刻,刀法简练传神。传世竹根雕梅花笔筒,疤痕错落,稚拙可喜,体现了潘氏的技巧。
总体而言,金陵派不象嘉定派那样集中一地,传统深厚,名手辈出,而是较为松散,更多情况是艺人倾慕濮仲谦开创的风格所做出的个人选择,但不论如何,金陵派还是形成了不同的面目,丰富了竹雕的表现力。 3、其他竹刻名家的鉴识 除去嘉定派与金陵派外,各地还有若干竹刻名家也都有非凡的造诣。
张希黄,清代初期竹刻艺术家。江苏江阴人,或谓浙江嘉兴人。
刻竹能另辟蹊径,拓展了留青技法的表现力,成为可同嘉定竹刻分庭抗礼的人物。他能将极薄的竹皮切分层次,通过所留厚度的变化,烘托“墨分五色”的效果,如运笔渲染。
雕刻题材则以近似界画的山水楼阁为主,施于笔筒、臂搁之上。作品传世极少,却多为精。
4. 目前竹雕的收藏现状怎样
在拍卖市场上,明清竹雕属于杂项里的一个较小门类,但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 明清竹雕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各大拍卖场上表现不俗。
近几年,竹雕拍卖市场日渐成熟,竹雕精品迭出,市场活跃,整体的拍卖成交率很高。从2005年开始,西方买家开始收藏投资竹雕文房器,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中,伦敦知名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纳茨曾以1076万元的高价竞得一件清康熙年间的高浮雕山水人物的竹雕笔筒。
—般来说,与青铜、瓷器、器物价格相比,竹雕作品的价格较为低廉,但处于上升趋势,尚有一定升值空间。以竹雕笔筒为例,一件清代竹雕笔筒价格一般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有名家款识的真物则更为珍贵,价格可以达到百万元。
现代名家的作品也身价不菲,如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上,现代范遥青的刻竹林雉鸡图臂搁便拍出了成交价15.4万元的价格。
5. 竹雕制品怎样保存
竹雕作品是很不好保存的,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过于干燥,易干裂变形,失去光彩;过分潮湿的地方,也不适宜,因为受潮起涨,更易损裂,且易虫蛀,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为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60%。
北方偏干燥,保存宜使用加湿器。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常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
对待竹雕表面的陈年积垢,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可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或橄榄油作擦拭剂,不仅可以出去渍垢,也可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竹雕作品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
摩挲把玩应注意做到和缓适度。如无时常把玩之闲,宜用绵纸包裹,再以布套或匣子纳藏之,放入防虫药片如樟脑精,并定期清理。
6. 为什么竹雕收藏以明清为贵
具有书卷气的明清竹雕作品,一直为海内外收藏家看重,其价值并不亚于同时代的著名书画,如一件明清时期的名家竹雕笔筒,往往可以超百万元成交。
明清日寸期的竹雕艺术品如此珍贵,是因为当时为竹雕艺术的鼎盛时期。明代之前,竹雕技术逐渐发展,但竹雕制品大多是实用品或工艺品。
清末民初以后,竹雕业渐渐衰落,雕刻者大多为一般的匠人,竹雕作品也失去了高水准的艺术品位。只有在明清两代,竹雕被当做了艺术品来制作与欣赏。
这是因为在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对竹雕制作广泛参与,竹雕名家不但雕刻技艺高超,而且具备良好的艺术人文修养。这一切,使得.明清竹雕具有一种沉着精湛的雕刻技术与优雅自然的艺 术情韵。
现代亦出现竹雕名家,其技法与艺术品位兼具,但由于时代的差别,其作品价格 虽处于上涨阶段,但尚不能与明清时期的名家竹雕的价格比肩。
7. 清朝竹雕如何保养
这些古旧竹雕器件,流传到今天,当然成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万不能将这些作品封存起来,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收藏办法,还是向古人学习,以清玩代收藏,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器物表面产生污垢时,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经常化,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顽垢,又起到了保护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植物,只有在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竹雕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彩。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60%。
第三,传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现出棕黄、浅黄、暗红、棕红等色泽。收藏者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摩挲把玩,应以不损伤竹雕本身为前提,做到和缓、细致、适度。
第四,务必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为这种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器物的包装,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摆放位置若需移动,应该一手握持其上端,一手托住其底部,轻提轻放;搬运作品,先以绵纸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后装箱。
8. 清朝竹雕如何保养
这些古旧竹雕器件,流传到今天,当然成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万不能将这些作品封存起来,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收藏办法,还是向古人学习,以清玩代收藏,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器物表面产生污垢时,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经常化,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顽垢,又起到了保护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植物,只有在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竹雕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彩。
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60%。 第三,传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现出棕黄、浅黄、暗红、棕红等色泽。
收藏者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摩挲把玩,应以不损伤竹雕本身为前提,做到和缓、细致、适度。
第四,务必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为这种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器物的包装,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摆放位置若需移动,应该一手握持其上端,一手托住其底部,轻提轻放;搬运作品,先以绵纸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后装箱。
9.
竹刻作品的保护 历代传世竹刻作品,总体数量相应较少,主要原因是竹材易败坏,很难保存。
导致败坏的因素有物理损伤、化学腐蚀,生物破坏。作品的收藏保护,是针对这些有害因素,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竹刻作品造成物理损伤,有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内在因素是由竹子构造特性所致。
竹壁呈薄管状,管壁主要由纤维细胞和导管细胞等构成维管束的纵向排列,这种排列的构造特性,决定了纵向收缩小,弦向收缩大;加之竹青组织致密,竹肌、竹黄组织较松,外层、中间层、内层胀缩率差异很大;竹材的薄管壁构造,其弦向抗拉力、抗压力差。在外界条件如高温、潮湿、干燥、机械压力、拉力、撞击等影响下,竹刻作品裂痕、破裂、色变、碳化、腐朽。
预防物理损伤的办法是在加工时,一般都要刮去青皮,待竹材干后,用清漆内外封闭,或用清质油浸渍,防止阳光曝晒、高温和机械损伤。竹刻的化学腐蚀,在常温下,弱酸、弱碱、盐类对作品无影响,但竹材长期接触化学药品,材料内部吸入酸、碱、盐类,易于潮湿,导致物理损伤。
在高温下,酸、碱、盐与竹材发生化学反应致变色、碳化、腐朽。竹材在作防虫处理时,在高温下一般不宜用酸、碱、盐类。
涂漆是隔离酸、碱的一种预防措施。竹刻作品的生物破坏后果最严重,竹材成分中含有可溶性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是虫菌的养料。
竹刻的防霉、防虫主要应把握三个环节:即先期预防措施,加工时的防虫灭菌处理,贮藏的保护措施。 先期预防是从选择竹种、竹龄、采伐季节着手,新竹要及时进行浸提物质处理,减少菌、虫的滋生养料。
加工时防虫灭菌办法是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如采用远红外线与烘烤技术杀虫;或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代换空气中氧气达到灭虫效果;有的采用超低温冷冻办法,灭菌效果好,对作品也无损害。 化学防霉防虫办法是采用浸渍、涂刷或加压渗透,或空气熏蒸,使灭虫药剂进入竹材内部,达到杀死虫、菌的效果。
涂刷防虫剂有清漆、虫胶漆、桐油等;防腐涂刷剂,可用氟硅酸钠12份,氨水19份,水500份,配制成混合液,也可用浓度4%的五氯醛松节油溶剂加入清漆,配成含o.2一o.5%的五氯酚清漆涂刷。 浸渍液有:防霉浸渍液,用苯甲钠o.5公斤,加入4.4公斤水,竹材浸泡1分钟,就可以达到防霉效果,且材色更好;另用杀虫眯1份,托布津1份,水25份的混合液浸泡,防霉效果较佳。
广西全州县配制的防虫防霉液,是用浓度0.125~o。166%的亚砷酸钠注入水池,将竹材浸泡4—8小时,可起到防治效果。
印度学者发明世界防腐防虫剂“CCA”(铜铬砷防腐剂),或用药剂中的单盐硫酸铜、氧化锌浸泡防腐处理,室内防霉防虫效果可达25~30年。竹刻的贮藏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竹刻作品应用良好橱柜存放,并放入防虫药片如樟脑精等,保持一定温度、湿度,隔离灰尘、飞虫,定期清洁作品,定期对收藏室除虫灭菌。
据《竹人录·藏法》介绍:“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其色红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
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竹刻作品的保护办法,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现代科学为作品保护提供了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少用化学药剂,一般不要在高温下处理材料,许多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办法,如用有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充填竹材微孔隙,并使溶剂固化在竹内,既增加了竹材的物理强度,又达到了防霉、防虫、防裂效果,但此法技术很复杂,尚不能普遍使用。
明以前的竹雕作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其中也包括一些祭祀品。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以考古发掘的残器、残片居多。 现存古代竹雕作品以明、清两代制品居多。这一时期,竹雕制品从日常生活用具,逐渐发展为兼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工艺品,其中还有一些为纯艺术性的陈设品。明代器物构图简净、饱满,线条道劲,技法上以深浮雕和透雕为主,刀工淳厚老到,整体浑厚古朴。品种以笔筒、香筒及人物陈设品为主。明清竹刻多镌作者名款、印章,这为收藏者的鉴识提供了重要依据。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作者艺术特征显著。伪款则线条呆滞,运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赝品多有仿造刻款,仿名家款识的比较常见。
清前期承明代遗风,风格仍以简洁浑厚为主,但表现技法更为多样,往往浅刻、留青、圆雕各种技法同时施行;品种除笔筒、香筒外,臂搁、山水、人物等也被大量制造,制作秀雅有致。清后期雕工较粗,制品较为浅陋、单一,运刀平而浅。器物种类多为扇骨、臂搁等。也包括群仙祝寿、三羊开泰等大件题材,同时流行小像 *** 、篆刻金石文字及铭文诗篇,作品强调再现书画笔墨。 除年代款识,色泽也是鉴定竹刻制品的依据之一。一般而言,年代越久的制品色泽越深,呈琥珀色、暗红褐色、深棕色或柠檬黄色。经多年不断摩挲把玩,制品手感莹润光洁,色感则温和有致。年代较近的制品或现代制品色泽较淡,与竹材自身色泽相去不远。作伪者常将新器加以染色,使之颜色转深,此类制品色泽上浮,逾而不沉,不似自然色泽之纯正。
2. 哪里有关于竹雕的收藏方法
新收的笔筒最好不要用水洗。老笔筒在乡下的老房子里一传就是几代人,其表面的包浆和白皮物质,是经受多年的自然因素、温湿度、特定的房屋条件,由竹肌内生出的霉化物,一旦年久,这种霉化物的变化达到极限,就会坚实地附着在笔筒竹肌表面,对笔筒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笔者试验证明:经过在湿度25℃至 35℃,相对温度在20%至25%,不通风的条件下观察,用水洗过的生霉长毛、开裂且易回潮,而用大小秃头排笔清理后,未经水洗的笔筒,既不生霉,也不开裂。此外,年代久远民间传世的竹雕笔筒,其附着物已生根,要清洗掉必须加适量的肥皂水,这样很伤老包浆,而枣红色的老包浆既是历史岁月的见证,又有很好的手感和美感,洗过的笔筒尽管上核桃油,仍然显得干涩。但经清洗后上核桃油的笔筒,不易生虫。是否需要水洗,应视具体雕件而定。对必须要清洗的,清洗时尽可能不要损伤竹肌。
要用带壳的核桃炸专用保护油,不要用炒过的核桃仁炸油。带壳核桃炸出的油沉积物少,且含有一定水分,不燥,故不伤笔筒。熟核桃仁炸的油燥气大,抹上晾干后,笔筒易开裂。因老笔筒的大多数主人历代均有保养,上油时只需用食指轻沾一点,以指尖肤面有油为度,将油抹在另一掌手,两手搓匀后,双手持笔筒把玩,即可达到养护目的。油不可多,多了易回潮。
此外,切忌用各种刀具修刮笔筒上的附着物,这对雕件的原貌和品相都有影响。笔者从杂志的图片上,就看到有的雕件用刀修刮过的痕迹,看上去虽然干净,它已不再是作品的原有风格。不要涂抹任何油漆和化学色料。专业书上虽有上漆一说,其利弊应该斟酌。老雕件本身有沉积多年的保养油和把玩的汗沁,上漆后很难干,虽然确保雕件不开裂,但这样做也就不会形成竹子由自然色变产生的美感。
有条件的收藏者,可将藏品放在玻璃罩内密封保管。如无恒温措施,为避免玻璃产生的高温导致雕件开裂,平时可丢一个纸坨在笔筒内,它有调节湿度的作用。也可以放一两把木柄鬃刷,毛向上,它可以散发笔筒内的热量。木制把柄有吸潮散热的作用,连阴雨天一定要取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密封,一旦接触空气或风吹,就易造成开裂。采用此种方法保管,能确保恒湿,并定期把玩几天。
最好制作专用的木质内格子柜保管。专用保管柜气温在20℃至35℃,相对湿度在35%至40%时,下部放瓷器或其他物品,离地1米放竹雕件。如气温过燥过高,可在室内放钵水,或放几本书于柜内。如收藏者住楼上,夏季过于干燥时,可放半杯水在格子上,但雕件与水杯要保持一定距离,要经常检查,没必要时及时取出。也可采用放旧报纸的方法,但报纸的回潮力较强,不宜多。并且要经常把玩和检查,特别是每年六七月梅雨季节要常看,发现长毛,及时用鬃刷清除.
3. 古玩鉴定知识,竹雕器件收藏有什么窍门
竹雕工艺品的收藏与投资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由考古发现也能得知,我国对竹子的利用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竹制的箭镞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之后各时代连续出现的各种竹简、竹扇、簪、笔杆、篾盒、竹席、竹胎漆器等等都充分证明了竹雕与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浮雕龙纹彩漆竹勺,日本正仓院藏传世唐代留青竹刻“尺八”,宁夏 *** 自治区西夏陵出土竹雕庭苑残片,表明竹雕始终占据历史生活的重要位置,可惜竹材不易保存,显得过于零散而缺乏系统。
可以说,在明中期以前,竹雕囿于日用,功能介于收藏品和日用品之间,还不能称为独立的门类,只是为其自身的勃兴准备了条件。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大量文人的喜爱与追捧,竹刻的艺术性得以大幅提高,影响及于牙、木雕等领域,逐渐成熟。
雕刻技艺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的竹雕与流派 竹雕在明中期开始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某些地区孕育出竹雕的流派,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艺人,依据不完全的计算,明清时载名典籍的竹刻家达二、三百人之多。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
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想要在竹雕的收藏领域入门,了解明清竹雕的流派就显得非常重要。
1、嘉定派竹雕 嘉定(今属上海)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竹雕中心。其竹雕工艺的开拓者和代表者是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他们合称“嘉定三朱”,共同创造并完善了多层浮雕与镂雕的风格,开启了嘉定竹刻的传统。
在他们周围还有秦一爵、侯崤曾、沈大生等众多竹刻家。 大约在康熙至乾隆时期,嘉定竹雕迎来了全盛时期。
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大家和数代经营的世家,如创制了去地浅浮雕——“薄地阳文”法的吴之璠;善制圆雕人物并曾供职宫廷造办处的封锡禄,及其兄弟锡爵、锡璋,子侄始镐、始歧,弟子施天章;开创纯以阴刻表现笔墨皴点影响及于后世百多年的周灏;其余以浅刻芭蕉丛竹著称的周乃始、细巧近于微雕的顾珏、雕镂小像的好手蔡时敏和张宏裕、七代刻竹的时钰、时学庭等人,以及王易、邓孚嘉等,均各有所长;知名文人和画家李流芳、钱大晰和吴历等,也爱好竹雕,显示了当时竹雕的风行。而竹雕的各种技法,如圆雕、浮雕、镂雕、留青、阴刻、文竹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有一整套工艺程序、技法口诀和制作工具,单是作为纹饰衬托的地子处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种。
器型丰富多样,以文具居多,陈设、日用品次之,包括:笔筒、臂搁、笔洗、水丞、山子、如意、香筒、冠架、簪钗、扇骨、人物、动物、花果等。纹饰内容多为历史典故、吉祥图案、山水人物、书法篆刻等。
构图深受版画艺术影响,善于变通名家墨迹。 道光以后,嘉定竹雕逐渐势微,虽然有程庭鹭、陈凝福等名家,但以阴刻及浅浮雕金石文字为主,技法与题材日益狭窄。
倒是嘉定城中州桥西的竹刻街开始闻名全国,时大经的“时文秀斋”、张学海的“张文玉斋”、朱渔甫的“酉阳俎”等,经营甚为成功。 成书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的《竹人录》,作者是金元钰,书中对竹雕历史作了初步总结,并以介绍嘉定竹人为主,是研究嘉定竹雕的重要著作。
2、金陵派竹雕 金陵(今南京)派竹雕由名艺人濮仲谦(1582-?)开创,以注重选材,随形施艺,不事雕琢著称。 濮仲谦活跃于明末清初时,与当时名士钱谦益、张岱等相友善,以刻竹名世。
《陶庵梦忆》称“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南京三山街上靠贩卖他的作品得厚利者就有数十人之多。而濮氏的雕刻确有独特面目,“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价”,可知重视选材,随形施刻,刀法简洁是他的代表性风格。
这与“嘉定三朱”所开创的以雕镂精细,多层深刻为主的风格颇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钰《竹人录》将濮氏列为与“嘉定派”并称的“金陵派”创始人。 濮仲谦之后,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潘西凤,被看作是自觉追随金陵派风格的另一位大家。
他与郑板桥相友善,擅长浅刻,刀法简练传神。传世竹根雕梅花笔筒,疤痕错落,稚拙可喜,体现了潘氏的技巧。
总体而言,金陵派不象嘉定派那样集中一地,传统深厚,名手辈出,而是较为松散,更多情况是艺人倾慕濮仲谦开创的风格所做出的个人选择,但不论如何,金陵派还是形成了不同的面目,丰富了竹雕的表现力。 3、其他竹刻名家的鉴识 除去嘉定派与金陵派外,各地还有若干竹刻名家也都有非凡的造诣。
张希黄,清代初期竹刻艺术家。江苏江阴人,或谓浙江嘉兴人。
刻竹能另辟蹊径,拓展了留青技法的表现力,成为可同嘉定竹刻分庭抗礼的人物。他能将极薄的竹皮切分层次,通过所留厚度的变化,烘托“墨分五色”的效果,如运笔渲染。
雕刻题材则以近似界画的山水楼阁为主,施于笔筒、臂搁之上。作品传世极少,却多为精。
4. 目前竹雕的收藏现状怎样
在拍卖市场上,明清竹雕属于杂项里的一个较小门类,但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 明清竹雕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各大拍卖场上表现不俗。
近几年,竹雕拍卖市场日渐成熟,竹雕精品迭出,市场活跃,整体的拍卖成交率很高。从2005年开始,西方买家开始收藏投资竹雕文房器,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中,伦敦知名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纳茨曾以1076万元的高价竞得一件清康熙年间的高浮雕山水人物的竹雕笔筒。
—般来说,与青铜、瓷器、器物价格相比,竹雕作品的价格较为低廉,但处于上升趋势,尚有一定升值空间。以竹雕笔筒为例,一件清代竹雕笔筒价格一般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有名家款识的真物则更为珍贵,价格可以达到百万元。
现代名家的作品也身价不菲,如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上,现代范遥青的刻竹林雉鸡图臂搁便拍出了成交价15.4万元的价格。
5. 竹雕制品怎样保存
竹雕作品是很不好保存的,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过于干燥,易干裂变形,失去光彩;过分潮湿的地方,也不适宜,因为受潮起涨,更易损裂,且易虫蛀,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为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60%。
北方偏干燥,保存宜使用加湿器。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常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
对待竹雕表面的陈年积垢,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可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或橄榄油作擦拭剂,不仅可以出去渍垢,也可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竹雕作品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
摩挲把玩应注意做到和缓适度。如无时常把玩之闲,宜用绵纸包裹,再以布套或匣子纳藏之,放入防虫药片如樟脑精,并定期清理。
6. 为什么竹雕收藏以明清为贵
具有书卷气的明清竹雕作品,一直为海内外收藏家看重,其价值并不亚于同时代的著名书画,如一件明清时期的名家竹雕笔筒,往往可以超百万元成交。
明清日寸期的竹雕艺术品如此珍贵,是因为当时为竹雕艺术的鼎盛时期。明代之前,竹雕技术逐渐发展,但竹雕制品大多是实用品或工艺品。
清末民初以后,竹雕业渐渐衰落,雕刻者大多为一般的匠人,竹雕作品也失去了高水准的艺术品位。只有在明清两代,竹雕被当做了艺术品来制作与欣赏。
这是因为在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对竹雕制作广泛参与,竹雕名家不但雕刻技艺高超,而且具备良好的艺术人文修养。这一切,使得.明清竹雕具有一种沉着精湛的雕刻技术与优雅自然的艺 术情韵。
现代亦出现竹雕名家,其技法与艺术品位兼具,但由于时代的差别,其作品价格 虽处于上涨阶段,但尚不能与明清时期的名家竹雕的价格比肩。
7. 清朝竹雕如何保养
这些古旧竹雕器件,流传到今天,当然成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万不能将这些作品封存起来,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收藏办法,还是向古人学习,以清玩代收藏,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器物表面产生污垢时,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经常化,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顽垢,又起到了保护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植物,只有在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竹雕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彩。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60%。
第三,传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现出棕黄、浅黄、暗红、棕红等色泽。收藏者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摩挲把玩,应以不损伤竹雕本身为前提,做到和缓、细致、适度。
第四,务必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为这种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器物的包装,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摆放位置若需移动,应该一手握持其上端,一手托住其底部,轻提轻放;搬运作品,先以绵纸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后装箱。
8. 清朝竹雕如何保养
这些古旧竹雕器件,流传到今天,当然成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万不能将这些作品封存起来,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收藏办法,还是向古人学习,以清玩代收藏,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器物表面产生污垢时,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经常化,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顽垢,又起到了保护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植物,只有在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竹雕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彩。
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60%。 第三,传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现出棕黄、浅黄、暗红、棕红等色泽。
收藏者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摩挲把玩,应以不损伤竹雕本身为前提,做到和缓、细致、适度。
第四,务必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为这种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器物的包装,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摆放位置若需移动,应该一手握持其上端,一手托住其底部,轻提轻放;搬运作品,先以绵纸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后装箱。
9.
竹刻作品的保护 历代传世竹刻作品,总体数量相应较少,主要原因是竹材易败坏,很难保存。
导致败坏的因素有物理损伤、化学腐蚀,生物破坏。作品的收藏保护,是针对这些有害因素,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竹刻作品造成物理损伤,有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内在因素是由竹子构造特性所致。
竹壁呈薄管状,管壁主要由纤维细胞和导管细胞等构成维管束的纵向排列,这种排列的构造特性,决定了纵向收缩小,弦向收缩大;加之竹青组织致密,竹肌、竹黄组织较松,外层、中间层、内层胀缩率差异很大;竹材的薄管壁构造,其弦向抗拉力、抗压力差。在外界条件如高温、潮湿、干燥、机械压力、拉力、撞击等影响下,竹刻作品裂痕、破裂、色变、碳化、腐朽。
预防物理损伤的办法是在加工时,一般都要刮去青皮,待竹材干后,用清漆内外封闭,或用清质油浸渍,防止阳光曝晒、高温和机械损伤。竹刻的化学腐蚀,在常温下,弱酸、弱碱、盐类对作品无影响,但竹材长期接触化学药品,材料内部吸入酸、碱、盐类,易于潮湿,导致物理损伤。
在高温下,酸、碱、盐与竹材发生化学反应致变色、碳化、腐朽。竹材在作防虫处理时,在高温下一般不宜用酸、碱、盐类。
涂漆是隔离酸、碱的一种预防措施。竹刻作品的生物破坏后果最严重,竹材成分中含有可溶性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是虫菌的养料。
竹刻的防霉、防虫主要应把握三个环节:即先期预防措施,加工时的防虫灭菌处理,贮藏的保护措施。 先期预防是从选择竹种、竹龄、采伐季节着手,新竹要及时进行浸提物质处理,减少菌、虫的滋生养料。
加工时防虫灭菌办法是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如采用远红外线与烘烤技术杀虫;或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代换空气中氧气达到灭虫效果;有的采用超低温冷冻办法,灭菌效果好,对作品也无损害。 化学防霉防虫办法是采用浸渍、涂刷或加压渗透,或空气熏蒸,使灭虫药剂进入竹材内部,达到杀死虫、菌的效果。
涂刷防虫剂有清漆、虫胶漆、桐油等;防腐涂刷剂,可用氟硅酸钠12份,氨水19份,水500份,配制成混合液,也可用浓度4%的五氯醛松节油溶剂加入清漆,配成含o.2一o.5%的五氯酚清漆涂刷。 浸渍液有:防霉浸渍液,用苯甲钠o.5公斤,加入4.4公斤水,竹材浸泡1分钟,就可以达到防霉效果,且材色更好;另用杀虫眯1份,托布津1份,水25份的混合液浸泡,防霉效果较佳。
广西全州县配制的防虫防霉液,是用浓度0.125~o。166%的亚砷酸钠注入水池,将竹材浸泡4—8小时,可起到防治效果。
印度学者发明世界防腐防虫剂“CCA”(铜铬砷防腐剂),或用药剂中的单盐硫酸铜、氧化锌浸泡防腐处理,室内防霉防虫效果可达25~30年。竹刻的贮藏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竹刻作品应用良好橱柜存放,并放入防虫药片如樟脑精等,保持一定温度、湿度,隔离灰尘、飞虫,定期清洁作品,定期对收藏室除虫灭菌。
据《竹人录·藏法》介绍:“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其色红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
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竹刻作品的保护办法,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现代科学为作品保护提供了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少用化学药剂,一般不要在高温下处理材料,许多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办法,如用有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充填竹材微孔隙,并使溶剂固化在竹内,既增加了竹材的物理强度,又达到了防霉、防虫、防裂效果,但此法技术很复杂,尚不能普遍使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