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大学是名气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我上的大学,不是特别有名,专业也是我们大学里面才开一年的专业,所以你考虑这两方面我都没有占到,也可以说我们专业的人都没有占到。但是走向 社会 以后,我在大学基础课对我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上大学期间,基础课也非常重要,这和那所大学和是否为重点大学,关系不是特别大。
再有就是你选了专业,最后从事的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你专业领域,或者你领域内的很少一部分,所以上学的时候要好好学习。
情商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比较重要,这可以在大学期间尽量去培养,因为大学很多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域的人,很多不同文化,习俗都在这里交织,正式提高我们认知和与人相处,结交的好时刻,所以这段时间对于提高我们情商是比较好的时期
希望这些能对你有用
想起一个例子。
我家一个亲戚的孩子考大学,分数很不错,当时请我帮助报志愿。他自小的心愿就是超越我这个家族第一个上清华的“榜样”,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的分数,真心 很不错,尤其是物理, 还有省级竞赛的奖项,总分应该在清华的线上,但不会超出太多。 我于是建议他, 如果报清华大学的话,他可能很难进入电子、计算机这类的热门专业,但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什么的问题不大;如果在学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的话,他可以上上海交大、同济之类的学校,不论什么专业基本都能进去,除非他本人确实是对机械或水利工程这样的专业感兴趣,否则后一个选择比较好。
他听了我的建议,进了上海交大的通信工程专业,自己非常喜欢,学起来非常有兴趣,毕业后他现在加州硅谷工作。
多数需要纠结优先择校还是重点考虑专业的人,很可能像我家亲戚这个小孩一样,分数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往上够一下能进一个好点的学校,但却进不去自己感兴趣的好专业,想进喜欢的专业时在学校上就得稍微委屈一下。当然清华和上海交大之间的选择还会稍微容易一点,若是一本、二本之间似乎就要纠结得严重一些了,尤其目前国内就业很看本科学校的前提下。
在美国,不少很一般的学校会有很出名的专业,譬如位于 Amherst的 麻省大学(不是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极其一般的学校,但它的高分子专业位于世界的前几位, 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到 常春藤大学任教的都有,与此对比,哈佛、耶鲁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反而没啥名气。因此,在美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会选择去麻省大学,而不是追求名校。
首先看自己的分数,能去985.211一定要先考虑学校,专业次之。985.211去不上但还是一本线内,就要考虑专业并尽可能的留在一本,如果所选的这些一本学校实在没有自己满意的专业,那就去二本找好的专业好的城市。二本以专业为主,学校不是特次就可。
我是一名博士生,经历了3次择校和择业,分别为高考、考研和考博。 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究竟是大学名气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
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我还是要给出一个自己认为的最正确的答案。拒绝选择困难 。
一、真实案例分析前几天看到一则学校教师招聘消息,一次作为例子来具体体会一下选择哪个重要?相信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感慨:
1、首先看待遇情况
另外,还包括以下配置待遇条件:
相信每个应届博士毕业生看到这个待遇条件都会很激动,在想着自己属于哪个档次的人才,不自信的人可能觉得自己不是A档就是B档,因为我也是这么想得。 但是,当看到对博士档次的划分依据后,我沉默了,自己属于C档博士。 不是因为待遇提件的从B档最低线的腰斩,而是从其因为该校设置的判断条件。
我是一个比较刻苦努力出成果的博士,并且确实也产出了不少成果,包括论文、 科技 获奖、专利等等,可以说在同级博士里面能算得上靠前的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却因为这个掉到了C档。
2、其次看博士分类条件
看一下博士分类依据就清楚了:
从上图可以看到, 该校对引进对象的条件进行了划分,并对第一学历(即本科毕业院校)做了严格的要求 , 且从A+档到C档都对第一学历的学校做了要求,要求需为海外知名高校或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或“211工程”高校,最次的也是需要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 可惜的是,我的本科高校为一所双非院校 。
也就是说, 因为我的本科高校是一所普通院校,不管你在之后多么努力、多么优秀,成果多么丰厚,但是从你高考填志愿被录取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被定格了,被定格为一个“差生”,即使你考取一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那你也只能算是C档博士,最低档 。
只能说现实就是这样,“出身论”一直都在你我身边,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自己的发展。
二、我的观点:大学 专业基于上述现实案例分析, 这也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选择大学的名气要比专业选择更重要 。
具体的理由如下:
1、 社会 “出身论”必须重视
在大学毕业求职中,虽然必须说专业很重要,但是也必须承认当今人才市场的“出身论“也很严重。 在人才选择过程中,你的能力根本来不及展示就已经因为你是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而淘汰了。
在这个 社会 里,每年毕业的优秀人才从来都是供大于求,再考虑到人才选择与培养成本的时候,用人单位更愿意采取一刀切的原则, 因为他们相信高水平高校(211或者985)的毕业生整体能力水平要优于普通毕业生,而普通高校中能力出众的优秀毕业生毕竟占少数,他们不愿意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筛选出这部分少数的普通院校毕业的人才 。 换句话说,性价比太低了 。
2、高校“环境论”很关键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孟母在孟子小时候为了能让他成为有用之才,曾经三次搬家,更换生活环境。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环境因素发挥的作用很大,甚至能决定你的一生的走向。
我认为大学名气其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所学校的发展水平,而 发展水平不止是用专业或者学科发展的实力来衡量的,很大一部分还与其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有关系 。不难发现,很多知名大学的校训都是家国天下之类的,高校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度、包容、博智。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你的眼界会得到很多的拓展,并且你接触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这可不是单纯地一个专业水平能给代替的 。
因此,环境可以造就人才,但是专业只是技术能力水平的体现。
3、专业选择需要有一定前提
当然,并不是说专业不重要,毕竟这个 社会 也是靠技能吃饭的,知名高校毕业是为你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初始发展平台。
另外,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定了大一或者大二期间可以进行专业调整,也就是说即使你上了知名高校但是选择了一个不满意的专业,也不用着急,还有可以二次选择的机会;当然,也会有很大一部人通过考研或者考博进行专业调整,让自己在第一学历和专业两个方面都很强 。
写在最后:
(1)大学名气决定起点,从高考就决定了,没有余地;专业决定技能水平和就业,有一定选择余地;
(2)大学平台高度能决定专业高度;反过来,专业高度很难决定平台的高度;
(3)长远发展看专业,短期解渴看大学名气;
(4)大学平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不容忽视,不是专业所能代替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话题的想法,欢迎大家指正。
我觉得这个问题再怎么争论,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这本来就是怎么选择都可以,而且怎么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事情啊! 我说一下我所经历过的两个孩子的选择吧!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来选择。
第一个孩子是专业优先。 他是2016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理科644,当年河北省的本一线是525分。他可以选择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工大分校、西北农林 科技 等几所985学校,当然还有很多211可以供选择。当时的情况是如果选985,那肯定上不了人家的高分专业(姑且认为高分专业就是好专业吧),再加上不愿意选择医学、师范以及和化学相关的专业还有地域等因素,最后放弃了985。然后圈定在西南交大、武汉理工、南京理工、华北电力(保定)哈尔滨工程等学校里面选择,最后报了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的提档线是531分)茅以升学院的电气专业,如愿被录取。西南交大在铁路行业业应该是老大级别的学校,它的交通运输专业全国第一,它的强势专业是土木、机械、电气,何况是茅以升学院的电气,保研率就业率都很好,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前景很好。
第二个孩子是学校优先。 2017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578分,当年河北省的本一线是485分。这个孩子不考虑专业,只要求学校,只要是985大学,最差的专业他也能接受。经过筛选最后选定了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他服从调剂,当年西北农林 科技 的提档线是577分,他仅高一分,如愿被录取。现在这个孩子发展也很好,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学识的平台,他今年暑假还打算去美国游学呢!
这两个孩子的选择都有道理,而且都如愿以偿,非常满意自己的选择。这能说谁好谁不好吗?将来发展得怎么样,这好像很难确定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争论不出来结果。 优先学校,肯定在学校的整体实力、学术氛围等方面有优势;优先专业,在专业能力、就业方面相对有优势。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求仁得仁何所怨,不管怎么选择,一旦认定了,就勇敢坚定地去做吧。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至于那条路更好走,很多时候取决于走路人的心态,只要认真走,谁都能收获一路风景。
大学毕业一年的个人观点:
可以选学校的情况下,一定先选学校,原因有三。
1.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公司招人只招985,211的,为什么?高校扩招,大学生太多了,上千份简历,总不能一个一个看吧,总得有筛选标准吧,学校是首当其冲的。同理,一本学校和二本学校,二本学校和三本学校,肯定会选择前者。
2.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校友资源是不可估量的,即便你上了一个不太好的专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旁听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通过转专业的途径去往理想的专业,学习途径有很多。另外,好学校的活动,学术论坛,报告会等公共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保研出国名额也很多,这些都是好学校的优势。
3. 除了理工科一些很专业对口的岗位需要对口专业的学生外,现在很多工作岗位的接受度是很大的。因为管理类工作大多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专业,毕业后进入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小白,需要重新学习很多东西。这是我认为专业没那么重要的理由。
当然,在学校差不多的情况专业是首要参考的,另外,如果一定要去理工科或者相关要求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可以参考专业。
读大学一部分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更重要的是锻炼好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如果混吃等死的话,还是推荐去个好大学吧,毕竟中建中铁这些老国企去我们大学都是什么都不问直接收人的。
再有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成绩都将公布。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志愿填报。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是应该选择院校呢?还是选择专业,是优先选择地域呢?还是选择大学?
也就是说,最理想的志愿=好学校+好地域+好专业。
而好学校+好地域+好专业=就业好。
1.为什么地域比较重要?
在志愿填报时流行这么一句话,求学就到北上广。
北、上、广、深地区的高校,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比较发达。
虽然说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到你的就业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比较多,不论是你在毕业的时候想找一份工作,还是在大学就读期间想找一个实习机会,大城市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些。
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考虑到机会成本,企业会优先去招聘成本低的地方,组织校园招聘。
而招聘成本最低的地方就是企业 周边的高校 ,如果周边的高校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那么这时候会去大学聚集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另外一方面,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往往也越好。
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这个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并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办学资金更充裕,学校的发展速度也更快。
因此,在志愿填报时,在地域方面,应该优先考虑一线城市,也就是通常说的北、上、广、深。除此之外可以考虑, 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是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密集的城市,比如像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南京、杭州、天津等。
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些经济发达程度比较高的非省会城市,比较典型的比如像大连、厦门、青岛等。
2.在志愿填报时,第二个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学校。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上大学就像坐火车一样,清华北大是软卧,重点大学是硬卧,普通大学是硬座,而专科院校是站票,火车一到站所有的人都下车了,没有人会看你是从哪个地方来的, 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会按照学历,来分配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因为除了学历之外,企业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的判断一个应届毕业生的能力高低。
在个人看来,在院校选择上应重点考虑名牌大学。
以往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会觉得,211、985院校都是名牌大学,但实际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有些院校,考生去了之后就立马后悔,这些院校之所以能够入选211、985院校,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就业质量比较好,而是由于行业照顾、西部扶持、政策倾斜等方面的考虑。
因此,院校选择上,不能只看高校是怎么宣传的,也不能只看这所院校是不是“211、985院校”, 而是应该重点看这所院校最近几年的投档分数线,一般最低投档分数线比较高的院校,不论是考生认可度,还是 社会 声望,一般都不会太差。
3.说完了地域和院校之后,接下来说下专业。在专业选择上,当然应该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至少说,你选择的专业自己不讨厌。
另外,有些考生喜欢某些专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这些专业,而是觉得这些专业比较热门,看到这些专业,工资待遇比较高,赚钱比较快。
就拿金融专业来说,最近几年金融专业非常热门,很多考生觉得学了金融专业之后,毕业就能够去券商或者银行。
实际上很多券商和银行,现在更青睐数学、计算机、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再或者是本科学的是数学、计算机、统计等理工类专业,而硕士读的是金融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即便是你金融专业本科毕业之后,能够进入到银行、券商,一般也要从基层做起,真正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是很多,并不是一毕业你就有几十万的年薪,有高大上的工作环境。
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如果你真正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那么这当然非常不错;如果你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其实也不用过分担心。
理科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理工类的专业,文科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英语、语言文学、经济学、法学,等传统的基础性的专业。 除非是自己真的感兴趣,真正的了解,不然不要贸然去选择那些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专业。
4.选院校还是选专业?把这三个因素分析清楚之后,那么题主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到底是优先选择专业还是优先选择学校?
这需要结合你的高考成绩来决定。
第一,如果你的高考成绩比较高,属于高分考生,那么在志愿填报时,要同时考虑地域、院校、专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尽量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好学校的好专业。
第二,如果你的高考成绩不太高,成绩属于中等水平,那么这时候建议优先考虑地域和院校。
在具体的院校选择上,建议优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211、985综合院校。
因为综合性的211 985院校,专业设置比较全面,并且大部分专业实力也不会太差, 假设万一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论是想调专业,还是想修双学位,选择的空间都比较大些,你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另外,最近几年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学,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减少考生专业方面的顾虑,这些院校推出了大类招生、零调剂(零调剂说的是,只要你填满专业志愿,并且不重复体检服务和专业要求,提档之后不会被退档,也不会被调剂到你没有填报的专业)、本科期间自由转专业等。
因此,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建议优先选择院校, 尽量选择一个实力比较强的211 、985综合性院校。
第三,如果你的高考成绩不太高,成绩处在本科二批次偏下,或者是专科批次,那么当然要优先考虑专业。
因为处在这个层次的成绩,是很难选择一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院校,甚至在地域方面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专业选择上,当然优先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专业,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那么就按照上面分析的,理科的考生就选择理工类的专业,比如像计算机、石化、通信、化工、数学等专业;文史类的考生,如果能学好理工科类的专业,也可以选择这类专业,如果学不好,那就选择一些基础性的专业,比如像英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法学、会计等专业。(当然,并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师范类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是和其他专业相挂钩的)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选择学校的时候到底是看重大学的名气还是专业呢?我觉得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考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最终想要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说下考研时候的择校选择。
如果这个同学认为自己本科学校不太好,当一入校门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四年努力,摘掉自己所谓的不好的学校的头衔,对学校级别的执念比专业要强很多,那就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好考或者竞争压力不是那么大的学校和专业。所谓的相对好考的定义就是:相对经济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或者是非省会城市的985、211类学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尽量选择招生人数不是那么少的,但是又不是对应学校优势专业的那些专业。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闹清楚一件事情,就是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就是学校名头,那其他的一切都应该为他让路。
如果你考的是 社会 人文学科,比如哲学、法学、 历史 学等偏文科类的学科,那你可以优先选择学校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因为在应聘的时候,HR不太容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清晰明确的了解对应应聘者的专业实力,所以看重学校会更多些。
如果你考的是自然科学学科的话,比如理工农类的,还是比较建议更看重专业实力的,毕竟这些专业实践要求比较高,如果相关专业在学校里面更受重视,那对应的科研经费就会更多,你也就越能锻炼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学术水平。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所谓的大学名气其实可以分两种理解,一种是学校整体实力比较强,一种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实力不是太强,但是有非常明显的霸道专业,比如 财经 类大学的经济类专业、政法类大学的法律类专业、师范类大学的教育类专业,类似这种情况就还是需要看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了。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如果你想说,有个985、211大学的背书很重要 ,我想问问你,有多少学生上得了985和211呢?全国各省通算985录取率不足2%,211录取率也仅有5%。与这些上了985、211的学生,其他省属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的学生是不是绝大多数?
你告诉我, 除了985、211,全国你能叫得上名字来的外省大学有多少所?非本市大学又有多少所? 随便举出两所来,你能知道有什么区别吗?恐怕让你说谁强谁弱,你也得扔硬币决定吧?
如果你想说,你学的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压根儿没关系,自己不是也混得不错吗? 我想问问你,如果你大学学了自己现在工作相关的专业,你现在的职场之路会不会还要更好?别着急,先想几秒钟再给我答案!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纽约大学,先通识教育后细分专业是他的特色之一,这就是尊重专业的最明显体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盲选专业而后悔终生)
你去上大学为了干什么? 往远说是为了开始 寻找自己的职业之路 ,往近说是 探索 自我,专心学业 。
从 未来的职业之路 来看,是跟你专业关系大还是学校的关系大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 专业关系大 !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专业是通用的,并不因为院校的标签而有极大区别,尤其是层次没有那么高的大学。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专业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你的职业方向。
反过来说,如果你未来从事的职业跟大学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想问,你大学这么多年学习的意义何在? 学了会计学,毕业去做了行政,你学得东西还能用上多少?学了临床医学,毕业去做了医疗器械销售,钱是不少赚,同学聚会你恐怕没脸去!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南方 科技 大学,通识教育的又一个例证,大三才细分专业,给了你延后选择的机会,保证你是从心所选)
从 探索 自我 的角度上来说,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应试教育极大的压榨了孩子们在K12阶段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导致很多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还从来没有考虑过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这个问题在大学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就会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你一定会问,这 跟专业的重要性也有关系? 当然!
如果你大学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 ,则无论你在什么大学学习,依然会像高中一样 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 ,如同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还谈什么理想,说什么情怀,怎么能体会到学习自己所爱的那种挥洒自由、淡定自若、游刃有余?
当你的 大多数时间依然在被应试包裹着,你也不过就是多上了4年,乃至7年,甚至更多年的高中而已 。而你的同学在用跟你相同的时间,上大学,他们 探索 自己,追根问底的跟自己和 社会 对话,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未来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请问,用4年时间上高中收获多,还是用4年时间上大学收获多?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清华大学,大类招生的典范,若干专业合并为为数不多的专业类招生,大二细分,让你先粗选一次,再精选一次,重视个人与专业的匹配)
最后就聊聊 专心学习 好吧?如果你是一个对于 汽车 特别感兴趣的人,请问同样是一本500页的书,是 汽车 专著你更容易接受还是烹饪菜谱你更容易记住?如果你是一个天赋出众的运动员,你更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奔跑健身,还是花一个小时去吟诗作对?
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轻轻松松就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成绩 ,花20分钟达到同学学习60分钟的效果,你不想要这感觉?
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动力更足,留出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干嘛?用来找自己,用来思考,用来学习其他关联知识,用来游历大好河山,用来谈谈恋爱增加阅历也是不错的嘛。
跟大家说个我的经历,我高考之后报了两电,西电和成电,两所大学在电子方面实力都很强,我把成电写在前面,后来分数线出来之后,发现距离成电分数线差几分,最终去了西电,上的是成电的重点专业。取录取通知书时,看到有个同学分数比我高一点,刚刚达到成电分数线,估计他填的是服从调剂,结果他在成都电子 科技 大学里上环境工程这样和电子关系不大的专业,去了一个好大学但是专业不好,以后也难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