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文化影响及历史价值 10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论少林功夫文化的当代价值(王岗 高晓明)
◎王岗 高晓明
少林功夫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如何在新时期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自己的道路,成为关心少林功夫文化、关心少林寺命运的人们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少林功夫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导向意义。
一、文化转型期的少林功夫文化
1.当今少林功夫文化所处的文化环境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中国社会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给予文化转型以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推动,同时又迫切要求文化领域的改革相配合”。“市场经济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给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等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文化真空’和‘文化失范’的文化生态危机,也成为市场经济初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代价”。中国文化开始面临改造传统文化和建立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选择。
2.少林功夫文化在社会转型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封闭之中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而日渐向世界开放。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与他民族文化有来有往。今天,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对外开放更向纵深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在许多发面受到世界的关注。独一无二且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少林功夫文化已经开始向着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但在此过程中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
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熏陶下的中国社会,在新世纪到来以后开始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中国社会遭遇全球化风暴无法回避的历史选择。中国人无论从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变。同样的,在对待少林功夫文化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不同以前。人们开始意识到它对于本民族的重要性,并开始加以保护和开发。少林功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看似与现代社会很难相适应的少林功夫文化也开始寻找着恰当的契合点。
“地球村”概念提出以来,传媒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在网络时代到来之际,“地球村”变得名副其实。发达的传媒和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网络为少林文化在全球范围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许多的外国人对少林功夫文化兴趣盎然。也许以“禅武归一”为特点的少林功夫文化精髓很难被外国人所理解,但是无论是玄妙的“禅悟”还是精湛的“少林功夫”都在不同的侧面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人蜂拥至少林寺,以满足自己的夙愿。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文明病”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而对于“文明病”的一个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参加体育锻炼。武术作为传统项目以其不受场地制约的特点在中国社会向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武术具有6000万练习者,这一数字是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一半。”近些年来,由于关于少林功夫题材电影的播映和“少林国际武术节”的活动的举办,在国内外掀起了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单从少林寺周边的武术学校来看,就有80余所,招生人数达3万余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少林功夫将会在人们日益追求健康的今天找到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为少林功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在许多方面也向其提出了诸多挑战。尤其表现在少林功夫文化1500年文脉的传承和少林功夫文化资源流失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在“禅武归一”的旗帜下享誉千年的少林功夫文化,不是仅仅摆在那里的一些需要保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的少林功夫文化。我们对于它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殿堂、碑铭、壁画等物态层面上,少林寺的佛、僧、禅、武、医、斋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应该加以保护的对象。其次,自“少林”和“少林寺”字样成为某种商标出现,到入世后对“少林”和“少林寺”商标在国际范围内的抢注和盗用。世界唯一的少林功夫文化开始被淡化、曲解、混淆和瓜分。在少林功夫僧团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建交庆典中,永信方丈从一位日本友人手里得到“一本厚达3000余页的日本国内抢注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联盟等272项相关商标以及在全球发展了28个加盟会员国的查询报告”。虽然中国社会开始与世界“接轨”,但在其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到许许多多始料未及的情况和问题。长期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少林功夫文化已经在一开始就蒙受了巨大的挑战。少林功夫文化不能够只是与世无争的“关门念经”,为了少林功夫文化今后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当站出来捍卫少林寺自身的利益和权利。另一方面,在少林功夫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之际,少林功夫表演、少林国际武术节等活动为少林寺创造了丰厚的经济价值,但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少林功夫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加以保护和宣传。总而言之,少林功夫文化在新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像永信方丈所言:“我要为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考虑。”
二、少林功夫文化的本原价值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发扬光大,形成中国化的佛学宗派——禅宗。少林寺以“禅宗祖庭”和独具特色的少林功夫在中国的众多寺院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少林寺涵载着极大的文化价值。因此,正是少林的武术文化使得少林寺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在少林寺发展至今的1500年里,它始终发挥着它自身的价值。什么是少林功夫文化的本原呢?我们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少林功夫文化的未来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为僧人跋陀修建少林寺一直到今天,少林寺作为一个位于中原地带的皇家寺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文化模式。
少林功夫文化的一个显著的文化价值就是印度佛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冲击和融合,印度佛教在中原大地上最终形成了中国禅宗佛教。中国的禅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相融合,并且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占据了一个显赫的地位。
“禅以它顽强、活泼的生命力,还活在中国现实的文化中,并且构成现实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一种处世的心态。”始于印度的禅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禅起初在中国的土地上传播之时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法避免的发生过碰撞,与不同的宗派之间也经历过多次的纷争。中国禅的最鼎盛时期是在五祖弘忍之后禅宗本身的分化阶段。以六祖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有着不同的修持方法。前者主张顿悟,后者主张渐修。两者对于佛本性的认识也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一点从慧能和神秀为承传五祖弘忍的衣钵所作的偈中可以看出。神秀之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之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和“无”。最终,南禅宗压倒了北禅宗,并使得中国禅宗进入繁荣时期。慧能视心性本体为“无”,这是中国禅宗形成的真正标志。这种对于心性的认识正是印度大乘佛教与中国道家思想相融合的产物。而在被称为禅宗宗旨的四句真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佛”几乎成为儒家和道家所追求的“真人”和“圣人”。这样一来,渐渐地中国禅宗就超出了宗教,并且向着文化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在文化方面突出个“雅”字,例如“从魏晋南北朝以来,隋、唐、宋、元、明、清,其文学艺术的许多领域,都不能拒绝禅境的诱惑,甚至不能不以禅境为高雅之境。”而“从生活层面看,悟禅、参禅,不仅为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所趋附,以之为高标;而且‘平常心是道’的禅风,也使平民大众为之倾心。”毋庸置疑,中国禅宗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现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少林功夫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保卫寺院安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功夫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保护寺院的安全而传承的一种技击术,尤其在冷兵器时代过去以后它逐渐向着多层面发展,少林功夫的体系也变的博大而精深,其价值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少林功夫的最经典之处莫过于“禅武合一”。可以说少林功夫以一种特有的修炼方法将中国佛教、儒家和道家等传统思想的精髓融入少林功夫,使得自身更加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在少林寺,和尚练武也是一种‘禅’的形式,完全符合石头希迁‘万物体玄而自现’的思想和云岩‘宝镜三味’中‘即事见真’的禅法。”少林功夫习练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禅心”。通过以这种特有的方式练习少林功夫,习练者可以将习武过程等同于学佛修禅的过程。另一方面,少林功夫是以套路为单位的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其动作从设计到组合成套路,都是符合中国古代人体医学和人体运动规律的。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少林功夫追求自身和自然的和谐。因此,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改良,少林功夫在发挥人体潜能的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体多方面机能,显示出了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少林功夫套路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韵”、“气”、“形”、“神”、“意境”在少林功夫中都有完美的体现。例如,少林“象形拳”,其动作、造型形象的体现了各种动物的特征,真正将力与美完美地结合到一起,那种惟妙惟肖的表演实然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少林功夫中所蕴涵的禅的精神还是中国传统审美情趣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创新的结果。
少林功夫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扬名还是从唐王李世民授封少林僧人开始的。从那时起,少林功夫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就紧紧地与之联系在一起。少林寺本应该是佛门禅宗之净地,与外界无所瓜葛的,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开始卷入了国家的争斗之中,并以“安邦济世”闻名天下。此后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在明朝中期,少林武僧抗击倭寇的侵略。无论在哪个时期,少林寺在民族危难之时,没有将自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是毅然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重任。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少林功夫中的渗透,更奠定了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因为,无论是从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还是从佛门的“普度众生”的愿望而言,少林寺“安邦济世”之举对于树立民族意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值得赞扬的。万籁声先生所著《武术汇宗》中的专节《少林功夫传授门徒规条》中有“十愿”,其中第一条就是“一愿学此本领,保国安民!”“早在十二世纪,少林寺觉远和尚就为训练众僧习武规定了森严的‘习武禁约’,名为‘十禁’:一禁叛师;二禁异思;三禁妄语;四禁浮艺;五禁盗劫;六禁狂斗;七禁违戒;八禁抗诏;九禁欺弱;十禁酒淫。”少林功夫在这样种种戒规之下进行传承难怪少林功夫正义的习武宗风能够代代相传而不泯。少林功夫文化发展至今,昔日少林寺“安邦济世”之举也许永远不会发生在今日,但是,那种爱国主义精神会永远伴同少林功夫文化在新时期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精神,对中华武术乃至佛教信仰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少林功夫在追求技法精进的同时,同样重视心性的修炼,功夫只不过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少林寺僧人通过修习少林功夫找到了觉悟佛法的另一途径。少林寺僧人将这种般若性空精神贯彻到少林功夫演练过程中,使少林功夫获得一种中国武术其他流派难以企及的境界,从而形成少林功夫特有的有益于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宗教品质。少林功夫的这种宗教品质和文化功能,丰富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内涵。
希望这些对你有点用
◎王岗 高晓明
少林功夫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如何在新时期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自己的道路,成为关心少林功夫文化、关心少林寺命运的人们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少林功夫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导向意义。
一、文化转型期的少林功夫文化
1.当今少林功夫文化所处的文化环境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中国社会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给予文化转型以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推动,同时又迫切要求文化领域的改革相配合”。“市场经济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给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等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文化真空’和‘文化失范’的文化生态危机,也成为市场经济初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代价”。中国文化开始面临改造传统文化和建立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选择。
2.少林功夫文化在社会转型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封闭之中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而日渐向世界开放。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与他民族文化有来有往。今天,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对外开放更向纵深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在许多发面受到世界的关注。独一无二且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少林功夫文化已经开始向着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但在此过程中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
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熏陶下的中国社会,在新世纪到来以后开始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中国社会遭遇全球化风暴无法回避的历史选择。中国人无论从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变。同样的,在对待少林功夫文化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不同以前。人们开始意识到它对于本民族的重要性,并开始加以保护和开发。少林功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看似与现代社会很难相适应的少林功夫文化也开始寻找着恰当的契合点。
“地球村”概念提出以来,传媒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在网络时代到来之际,“地球村”变得名副其实。发达的传媒和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网络为少林文化在全球范围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许多的外国人对少林功夫文化兴趣盎然。也许以“禅武归一”为特点的少林功夫文化精髓很难被外国人所理解,但是无论是玄妙的“禅悟”还是精湛的“少林功夫”都在不同的侧面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人蜂拥至少林寺,以满足自己的夙愿。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文明病”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而对于“文明病”的一个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参加体育锻炼。武术作为传统项目以其不受场地制约的特点在中国社会向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武术具有6000万练习者,这一数字是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一半。”近些年来,由于关于少林功夫题材电影的播映和“少林国际武术节”的活动的举办,在国内外掀起了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单从少林寺周边的武术学校来看,就有80余所,招生人数达3万余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少林功夫将会在人们日益追求健康的今天找到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为少林功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在许多方面也向其提出了诸多挑战。尤其表现在少林功夫文化1500年文脉的传承和少林功夫文化资源流失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在“禅武归一”的旗帜下享誉千年的少林功夫文化,不是仅仅摆在那里的一些需要保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的少林功夫文化。我们对于它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殿堂、碑铭、壁画等物态层面上,少林寺的佛、僧、禅、武、医、斋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应该加以保护的对象。其次,自“少林”和“少林寺”字样成为某种商标出现,到入世后对“少林”和“少林寺”商标在国际范围内的抢注和盗用。世界唯一的少林功夫文化开始被淡化、曲解、混淆和瓜分。在少林功夫僧团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建交庆典中,永信方丈从一位日本友人手里得到“一本厚达3000余页的日本国内抢注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联盟等272项相关商标以及在全球发展了28个加盟会员国的查询报告”。虽然中国社会开始与世界“接轨”,但在其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到许许多多始料未及的情况和问题。长期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少林功夫文化已经在一开始就蒙受了巨大的挑战。少林功夫文化不能够只是与世无争的“关门念经”,为了少林功夫文化今后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当站出来捍卫少林寺自身的利益和权利。另一方面,在少林功夫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之际,少林功夫表演、少林国际武术节等活动为少林寺创造了丰厚的经济价值,但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少林功夫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加以保护和宣传。总而言之,少林功夫文化在新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像永信方丈所言:“我要为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考虑。”
二、少林功夫文化的本原价值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发扬光大,形成中国化的佛学宗派——禅宗。少林寺以“禅宗祖庭”和独具特色的少林功夫在中国的众多寺院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少林寺涵载着极大的文化价值。因此,正是少林的武术文化使得少林寺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在少林寺发展至今的1500年里,它始终发挥着它自身的价值。什么是少林功夫文化的本原呢?我们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少林功夫文化的未来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为僧人跋陀修建少林寺一直到今天,少林寺作为一个位于中原地带的皇家寺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文化模式。
少林功夫文化的一个显著的文化价值就是印度佛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冲击和融合,印度佛教在中原大地上最终形成了中国禅宗佛教。中国的禅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相融合,并且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占据了一个显赫的地位。
“禅以它顽强、活泼的生命力,还活在中国现实的文化中,并且构成现实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一种处世的心态。”始于印度的禅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禅起初在中国的土地上传播之时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法避免的发生过碰撞,与不同的宗派之间也经历过多次的纷争。中国禅的最鼎盛时期是在五祖弘忍之后禅宗本身的分化阶段。以六祖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有着不同的修持方法。前者主张顿悟,后者主张渐修。两者对于佛本性的认识也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一点从慧能和神秀为承传五祖弘忍的衣钵所作的偈中可以看出。神秀之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之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和“无”。最终,南禅宗压倒了北禅宗,并使得中国禅宗进入繁荣时期。慧能视心性本体为“无”,这是中国禅宗形成的真正标志。这种对于心性的认识正是印度大乘佛教与中国道家思想相融合的产物。而在被称为禅宗宗旨的四句真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佛”几乎成为儒家和道家所追求的“真人”和“圣人”。这样一来,渐渐地中国禅宗就超出了宗教,并且向着文化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在文化方面突出个“雅”字,例如“从魏晋南北朝以来,隋、唐、宋、元、明、清,其文学艺术的许多领域,都不能拒绝禅境的诱惑,甚至不能不以禅境为高雅之境。”而“从生活层面看,悟禅、参禅,不仅为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所趋附,以之为高标;而且‘平常心是道’的禅风,也使平民大众为之倾心。”毋庸置疑,中国禅宗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现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少林功夫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保卫寺院安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功夫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保护寺院的安全而传承的一种技击术,尤其在冷兵器时代过去以后它逐渐向着多层面发展,少林功夫的体系也变的博大而精深,其价值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少林功夫的最经典之处莫过于“禅武合一”。可以说少林功夫以一种特有的修炼方法将中国佛教、儒家和道家等传统思想的精髓融入少林功夫,使得自身更加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在少林寺,和尚练武也是一种‘禅’的形式,完全符合石头希迁‘万物体玄而自现’的思想和云岩‘宝镜三味’中‘即事见真’的禅法。”少林功夫习练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禅心”。通过以这种特有的方式练习少林功夫,习练者可以将习武过程等同于学佛修禅的过程。另一方面,少林功夫是以套路为单位的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其动作从设计到组合成套路,都是符合中国古代人体医学和人体运动规律的。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少林功夫追求自身和自然的和谐。因此,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改良,少林功夫在发挥人体潜能的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体多方面机能,显示出了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少林功夫套路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韵”、“气”、“形”、“神”、“意境”在少林功夫中都有完美的体现。例如,少林“象形拳”,其动作、造型形象的体现了各种动物的特征,真正将力与美完美地结合到一起,那种惟妙惟肖的表演实然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少林功夫中所蕴涵的禅的精神还是中国传统审美情趣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创新的结果。
少林功夫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扬名还是从唐王李世民授封少林僧人开始的。从那时起,少林功夫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就紧紧地与之联系在一起。少林寺本应该是佛门禅宗之净地,与外界无所瓜葛的,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开始卷入了国家的争斗之中,并以“安邦济世”闻名天下。此后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在明朝中期,少林武僧抗击倭寇的侵略。无论在哪个时期,少林寺在民族危难之时,没有将自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是毅然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重任。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少林功夫中的渗透,更奠定了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因为,无论是从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还是从佛门的“普度众生”的愿望而言,少林寺“安邦济世”之举对于树立民族意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值得赞扬的。万籁声先生所著《武术汇宗》中的专节《少林功夫传授门徒规条》中有“十愿”,其中第一条就是“一愿学此本领,保国安民!”“早在十二世纪,少林寺觉远和尚就为训练众僧习武规定了森严的‘习武禁约’,名为‘十禁’:一禁叛师;二禁异思;三禁妄语;四禁浮艺;五禁盗劫;六禁狂斗;七禁违戒;八禁抗诏;九禁欺弱;十禁酒淫。”少林功夫在这样种种戒规之下进行传承难怪少林功夫正义的习武宗风能够代代相传而不泯。少林功夫文化发展至今,昔日少林寺“安邦济世”之举也许永远不会发生在今日,但是,那种爱国主义精神会永远伴同少林功夫文化在新时期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精神,对中华武术乃至佛教信仰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少林功夫在追求技法精进的同时,同样重视心性的修炼,功夫只不过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少林寺僧人通过修习少林功夫找到了觉悟佛法的另一途径。少林寺僧人将这种般若性空精神贯彻到少林功夫演练过程中,使少林功夫获得一种中国武术其他流派难以企及的境界,从而形成少林功夫特有的有益于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宗教品质。少林功夫的这种宗教品质和文化功能,丰富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内涵。
希望这些对你有点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