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的归因理论叫做

 我来答
白露饮尘霜17
2022-10-30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0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5万
展开全部
问题一:什么叫凯利归因理论 三维归因理论又称三度理论, 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于1967年创立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指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畴去着手。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 *** 物(存在);(2)行动人(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凯利认为,在把一个特殊结果归属于某个特定原因时,沿着这三个方面的线索可以很快考察出对归属中的信息资料的认识。

问题二:凯利的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是什么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之一,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三维理论:
H・H・凯利提出,可以使用3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②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 。③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 。这3个原因都是可能的,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3种信息 :一致性 、一贯性和特异性 。凯利强调了3种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三度理论。

问题三:三维归因理论的凯利的归因模型 我们在知觉人的行为时,总是试图进行推断和解释。所谓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社会心理学界于1958年最早提出了归因问题,但直到60年代中期才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1965年,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以行为者的具体行为推断其行为意图。凯利将归因现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在多次观察同类行为或事件的情况下的归因,称为多线索归因;另一类则是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单线索归因。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 *** 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 *** 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1、特殊性或区分性(英文:distinctiveness):被观察者是否对同类其它 *** 做出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 *** 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评了A,而没有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2、一贯性或一致性(英文:consistency):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情境中,同一行为人面对同一 *** 的反应是否相同? 即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 *** 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例如,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例如,教师甲总是批评学生A,还是只有今天批评A了。3、一致性(英文:consensus):不同人在面对相同 *** 时,行为反应是否与被观察的人行为一样?即其他人对同一 *** 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例如,所有的教师都批评学生A,教师甲也批评了学生A。那么着一行为就是一致性高的。凯利认为这三个方面信息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根据上述三方面的信息与协变,可以将人的行为归因于行动者、客观 *** 物或情境。 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区分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员工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工高),即低一致性,并且他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即高一贯性,则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他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绩效负有主要责任(内部归因)。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1 特异性信息 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针对某一 *** 客体做出反应。2 共同性信息 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 *** 的反应是否相同。3 一致性原则 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对于结果是互相补偿的。麦克阿瑟对凯利的三维理论的语言性作了系统的研究。她给被试者一个简单的假设事件,并操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变化,然后考察相应的归因结果。 共同性 一致性(一贯性) 特异性 (区别性) 归因方式 高(大家都喜欢小丑B) 高(A一直喜欢小丑B) 高(A不喜欢其他小丑) *** 对象(小丑B) 低(大家都不喜欢小丑B) 高(A一直喜欢小丑B) 低(A也喜欢其他小丑) 行动者(A) 低(大家都不喜欢小丑B) ......>>

问题四:三维归因理论的简述 历史凯利(Kelley,1921―200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际关系等方面。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发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继相应推断理论之后提出三维归因理论,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又一次扩充和发展。

问题五:凯利归因理论的基本要点 有哪些 凯利的归因理论--协变分析理论
凯利(Kelley,1967)对于归因研究的重要贡献就是协变分析模型。
协变是指多个事件之间同时出现的现象,如果两件事情总是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就是高协变性,如果只是偶尔同时出现则是低协变性。例如,每次我穿皮大衣时,小狗都会打喷嚏,这就是高协变性,而如果它只是有时在我穿皮衣时才打喷嚏,这就是低协变性。我们想要了解某个结果出现的原因,就应该考察结果与各种可能的原因之间的协变性,将结果归因于协变性最高的原因。例如,如果小狗打喷嚏和我穿皮衣之间的协变性很高,就可以推测它打喷嚏是因为对皮衣过敏。
凯利认为,人们在进行协变信息评估时,会考虑与行为相关的三种因素即特异性、一贯性、一致性。特异性指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以同样方式做出反应;一贯性指在其他情境、其他时候行动者的这种行为是否发生;一致性指该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一致。我们可以以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三种因素以及如何根据三种因素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例如,小裕在遇到菲菲时没和菲菲打招呼。在这个事件中,特异性是指小裕是否今天跟所有人都不打招呼?如果是则为低特异性,如果不是则为高特异性;一贯性指小裕在遇到菲菲时是否总是不招呼?如果是则为高一贯性,否则为低一贯性;一致性指是否今天所有遇见菲菲的人都不跟她打招呼?如果是则为高一致性,如果不是则为低一致性。
凯利认为,特异性、一贯性、一致性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基础,三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能为归因提供特定的信息。例如,小裕和其他人都招呼只是不理睬菲菲(高特异性),小裕从来不跟菲菲招呼(高一贯性),其他人也都不和她招呼(高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事情的原因在于菲菲,比如,她可能总是板着脸,或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让人感到难以接近,所以别人不敢和她打招呼。
如果今天小裕和其他人都招呼只是不理睬菲菲(高特异性),并且小裕以前遇见菲菲时打招呼(低一贯性),而今天所有遇见菲菲的人都不跟她招呼(高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事情的原因在于菲菲,她可能做错了什么事情得罪了大家,所以大家不愿意理睬她。

如果小裕今天只是不跟菲菲招呼而和其他人都招呼(高特异性),小裕遇见菲菲时从来不打招呼(高一贯性),而且今天只有小裕不和菲菲打招呼,其他所有人都跟她打招呼(低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小裕和菲菲之间可能有宿怨,所以他不理睬她。
如果今天小裕和其他人都招呼只是不理睬菲菲(高特异性),小裕以往都会和菲菲招呼(低一贯性),今天其他人遇见菲菲时都打招呼(低一致性),那么,事情的原因可能在于小裕,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适,没精打采也就顾不上和菲菲打招呼。
凯利的协变模型描述了一种理性的归因程序,他将每个人都比喻成一个朴素的科学家,会以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从资料中得出结论的同样方式来进行因果推断。尽管凯利的这一假设得到了很多实验的支持,但它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得到关于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三个方面的所有信息。例如,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个人先前的行为特点,于是无法得到关于一贯性的信息,我们也可能不知道其他人在同样情境下的行为,于是又丧失了关于一致性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凯利的理论就不适用。退一步来讲,即使完全具备了三方面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并不完全按照协变分析的方式进行原因的分析。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是,人们对一贯性的偏爱超过了特异性,而一致性用得最少。例如,你遇见一个熟人,和他打招呼,可他却不理你,这时你的第一反映往往是“这人今天怎么了?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呀!”而不是“他对别人也是这样吗?为什么单单不理睬我?”更不是“别的......>>

问题六: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概念
三维归因理论又称三度理论, 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于1967年创立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指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畴去着手。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 *** 物(存在);(2)行动人(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凯利认为,在把一个特殊结果归属于某个特定原因时,沿着这三个方面的线索可以很快考察出对归属中的信息资料的认识。
历史
凯利(Kelley's attribution theory,1921―200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际关系等方面。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发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继相应推断理论之后提出三维归因理论,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又一次扩充和发展。编辑本段凯利的归因模型
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我们在知觉人的行为时,总是试图进行推断和解释。所谓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社会心理学界于1958年最早提出了归因问题,但直到60年代中期才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1965年,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以行为者的具体行为推断其行为意图。   凯利将归因现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在多次观察同类行为或事件的情况下的归因,称为多线索归因;另一类则是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单线索归因。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 *** 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 *** 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归因判断标准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   1、 特异性: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 *** 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评了A,而没有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   2、一致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 *** 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例如,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例如,教师甲总是批评学生A,还是只有今天批评A了。   3、共同性:指其他人对同一 *** 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例如,所有的教师都批评学生A,教师甲也批评了学生A。那么着一行为就是一致性高的。   凯利认为这三个方面信息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根据上述三方面的信息与协变,可以将人的行为归因于行动者、客观 *** 物或情境。 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区分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员工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工高),即低一致性,并且他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即高一贯性,则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他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绩效负有主要责任(内部归因)。
归因中的错误或偏见
凯利还研究了归因中的错误或偏见。比如,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这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它可以解释下面情况:当......>>

问题七:用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解释为什么饭店老板总是只对一个员工发火 我的天,老板有病。

问题八:知觉与归因理论解释为什么会有差异 简单来说:四个原因、三个维度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1.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 2.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3.根据可控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如图:(这个不规则的框框我自己画的 太丑不要介意TOT)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这种对自己能力的根本质疑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点要十分注意! 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尽量让其归因于可控的原因,也就是努力,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这样才会激发学习动机! 那个图仔细看一下应该会明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