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孤独的周星驰
中文互联网上曾经非常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喜剧的最高境界就是悲剧。
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源头出自哪里,但当初听到这句话时,顿感不明觉厉,相当有深度的样子。
后来,这句话又不知道怎么回事,被人慢慢安在了周星驰的身上。人们都说他的电影表面上讲的是嘻嘻哈哈,但实际上却充斥着满满的悲伤与无奈。
人们还搬出了其他喜剧大师的例子来佐证,你看,卓别林、憨豆先生、金凯瑞、罗宾威廉姆斯等人,虽然在银幕上在观众带去了无数欢笑,但私下里却都沉默寡言,甚至还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虽然不知道周星驰是否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但这种银幕形象与真实生活截然相反的差异,确实是相当一部分,包括周星驰在内喜剧演员的真实写照。
前两年,围绕周星驰脾气暴躁,人品不好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当时,众多与周星驰有过合作的演员,都或直接或委婉地表达了与对方相处过程中的不愉快。
当然,也有不少圈内好友纷纷站出来为力挺周星驰。直言所谓的性格缺陷,不过是对方专注于作品而带来的严格要求而已。
“倒周派”、“挺周派”“撇清派”“暧昧派”,几乎整个香港演艺圈,加上小半个内地 娱乐 圈,各式各样的人物轮番登场,一时间好不热闹。
但诡异的是,身处舆论风暴中心的周星驰,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发表过一句辩解。他像一个沉默的入定老僧,冷眼旁观着外界对自己的指指点点。
当风暴过后,一切安静下来,我们再来审视这场声势浩大的“倒周运动”时就能发现,周星驰的反应并不意外。
周星驰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如同一个孤独的诗人,隔绝于世界之外。寂寥,淡然,孑然一身。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九龙的穷人区。他的名字是母亲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在周星驰7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便因感情破裂而正式离异。原生家庭的不幸,也让原本就内向的周星驰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中学毕业以后,成绩糟糕的周星驰便早早地步入 社会 ,开始赚钱补贴家用。先是做过一段时间的办公室助理,后来又加入丽的电视台,成为特约演员。
所谓的特约演员,其实就是现在俗称的“跑龙套”。这份工作虽然听上去光鲜亮丽,每天也能接触到各种大明星。但实际上却是份收入微薄,没有多少前途的辛苦活。
周星驰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82年,在报考第11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失败后,他在戚美珍的介绍下进入了夜训班学习。
一年后,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的周星驰,正式成为无线电视台的签约艺员。同年,他开始担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的主持人,并开始在电视剧中扮演一些没有多少分量的配角。
1986年,周星驰被调入无线电视台戏剧组。随后,他首次担任男主角,在单元情景剧《哥哥的女友》中饰演可爱活泼又略带羞涩的潘家伟;7月,与温兆伦、郭晋安共同出演时装喜剧《城市故事》。
在电视剧中摸盘滚打了数年之后,周星驰开始尝试在电影中争取一些角色。在与万梓良、李美凤共同出演动作片《捕风汉子》后,周星驰得到李修贤的赏识,在电影《霹雳先锋》中饰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以及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配角奖提名。
随后,周星驰又一口气出演了《大都会》、《斗气一族》、《龙在天涯》、《义胆群英》、《他来自江湖》等多部影片。
时间的脚步悄然走进1990年,这年3月,周星驰出演了一部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电影《一本漫画闯天涯》。
这部电影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轰动,但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周星驰正式确立了他无厘头的喜剧表演风格。
电影主要讲述了迷恋漫画的星仔误打误撞加入黑 社会 ,并在经历生死之劫后最终退出江湖的故事。
影片中周星驰表演的几个经典特征甚至是情节,在他日后的多部同类型作品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
紧接着,周星驰的动作喜剧片《赌圣》在香港地区获得了4132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不仅获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冠军,还打破了香港地区的票房纪录。周星驰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同年,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片《赌侠》,继续在香港地区狂揽4034万港元,并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二名。
这一年,在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中,周星驰主演的另一部电影《无敌幸运星》也榜上有名,位列第十。
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而且还包揽了状元与榜眼的位置。这种前无古人的成绩,也让周星驰在香港 娱乐 圈风头无两。
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周星驰凭借着自己愈发娴熟的 搞笑 功力,与周润发、成龙一道,开启了香港电影的‘双周一成’时代。
进入1994年后,演而优则导的周星驰,开始尝试着进入导演领域。接连推出了《国产凌凌漆》、《破坏之王》等电影。票房与口碑都很不错,也延续了他一贯的无厘头喜剧风格。
1995年,周星驰接拍了载入华语电影史册的标志性作品—— 《大话西游》 。
电影中,那些或有心或无心的恶搞台词,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中,完美契合了青春少年们对于感情,对于未来的思考。
而且,这种思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逐渐消退,反而历久弥新,愈发沉醉。
对于《大话西游》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人将它捧上神坛,奉为圭臬,认为它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喜剧电影。
但也有人觉得它徒有虚名,言过其实。冗长的剧情发展,拖沓的感情纠葛,杂乱的角色设计。总之,他们认为这部电影的评价不应该如此之高。
不过这些争论那时候周星驰是无法听到的,在经历短暂的票房‘滑铁卢’后,他又凭借着《百变星君》、《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97家有喜事》、《算死草》、《行运一条龙》、《喜剧之王》、《千王之王2000》、《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等影片,继续统治着香港以及内地的电影票房市场。
在这些影片中,有一部特殊的作品在日后经常被观众提及。那就是周星驰以自身经历为参照,自编自导自演的半自传体电影 《喜剧之王》 。
这部电影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有着和《大话西游》一样的悲剧色彩。甚至是看似合家欢的大结局,也有人推测其中埋下了很多隐性的暗示。
这种略带遗憾的爱情故事,似乎是中国人特有的民族记忆。从殉情化蝶的梁祝,到仙凡有别的牛郎织女,再到哭倒万里长城的孟姜女。
中国人的爱情传说中,鲜少有一帆风顺的皆大欢喜。人们相信,只有经历磨难的爱情才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进入2010年,周星驰开始逐渐隐居幕后,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制作了《西游·降魔篇》、《美人鱼》、《西游·伏妖篇》、《新喜剧之王》等作品。
而这些影片,也经历了观众从最初的‘我是来还星爷电影票’的追捧,到‘这不就是在炒冷饭圈钱吗’的质疑。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那场声势浩大的“倒周运动”,将周星驰在 娱乐 圈中的特立独行,彻底暴露在大众视野里。
从星仔走到星爷,回顾周星驰的一生,从最初的穷困潦倒,默默无闻,到后来的逐渐发迹,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不管身处低谷或是巅峰,他身上总缠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他不善交际,没有多少朋友。谈过几次恋爱,但最后却都无疾而终。
你说他孤傲也好,自负也罢,但年近花甲却依旧孑然一身,这对于带给我们无数欢笑的‘星爷’来说,实在让人有些心酸。
我还记得八年前,当头发斑白,眉头紧蹙的周星驰坐在摄像机前,用我们稍显陌生的嗓音接受柴静采访时的画面。
当最后被问到为什么要在《西游·降魔篇》中重复用十几年前的旧台词时,周星驰回答:我可能对这几句话有情意结。
柴静又问: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是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人生中想说的话。
听到这个提问,周星驰原本沧桑疲惫的眼睛,忽然有了几丝亮光。
“对,你有这个感觉吗?”
看到柴静微笑着点了点头后,周星驰望着对方,意味深长地回道:“谢谢你啊,谢谢……”
这句谢谢也是我想对星爷说的,纷纷扰扰之后,不管如何,我都想对他说一句:“谢谢,谢谢你为我们带来的笑容与幽默!谢谢你,喜剧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