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来历。(短一些)
展开全部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就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金银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成为了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到了明清时期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