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是文言文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10-10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万
展开全部

1. 古文《杞人忧天》和《穿井得一人》的注释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是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

2. 寓言四则后两则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穿井得一人的道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杞人忧天的道理: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扩展资料:

前两则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讲述了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是商人的庇护神,自己的雕像价格会很高,没想到只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添头而已。

道理: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2、《蚊子和狮子》

讲述了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我同最强大的动物都战胜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道理: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穿井得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杞人忧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蚊子和狮子

3. 古文翻译: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释义: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此文出自春秋时代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

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文章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文章简介:《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

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

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4.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译文 蚊子和狮子译文 穿井得一人译文 杞人忧天译文

前两篇不用翻译了吧?应该看得懂啊。

穿井得一人译文: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5.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扩展资料: 一、文章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 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二、出处 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三、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6.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注释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

汲:音jí,从井里打水。(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

译为:被宋君听到了。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释词】“氏”:姓。

“溉汲”:取水。“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使”:使用。"者”:的人。

“对”:回答。【释“之”】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

译为:被宋君听到了。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7.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是哪篇文言文的他的意思是什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出自文言文《穿井得人》,意思是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

穿井得一人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像这样追求听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扩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二、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