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肟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头孢呋辛说明书
- 4.1 药品名称
- 4.2 英文名称
- 4.3 头孢呋肟的别名
- 4.4 分类
- 4.5 剂型
- 4.6 头孢呋辛的药理作用
- 4.7 头孢呋辛的药代动力学
- 4.8 头孢呋辛的适应证
- 4.9 头孢呋辛的禁忌证
- 4.10 注意事项
- 4.11 头孢呋辛的不良反应
- 4.12 头孢呋辛的用法用量
- 4.13 头孢呋肟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4.14 专家点评
- 5 头孢呋辛中毒
- 5.1 临床表现
- 5.2 治疗
- 6 参考资料
- 附:
- * 头孢呋肟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tóu bāo fū wò
2 英文参考
Zinacef
3 概述
头孢呋肟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阳性菌有较第一代强的抗菌活性,对某些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腹腔、尿路、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
4 头孢呋肟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头孢呋肟
4.2 英文名称
Cefuroxime
4.3 头孢呋肟的别名
头孢呋辛;优乐新;新福欣;头孢呋辛酯;新菌灵;头孢呋肟酯;西力欣;Zinacef;Zinnat;Cefuroxime Axetil;Kefurox;Cefuroxime Sodium
4.4 分类
抗生素 > 头孢菌素类 > 第二代
4.5 剂型
1.注射剂:0.75g,1.5g,0.25g,0.5g。
2.片剂:0.125g,0.25g,0.5g。
4.6 头孢呋肟的药理作用
抗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和对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均比第一代头孢菌素强;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产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似或略差,但比第三代头孢菌素强。头孢呋肟对肺炎链球菌、淋球菌、克雷白杆菌、链球菌属、脑膜炎双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卡他莫拉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有很强抗菌活性;对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对不动杆菌属、沙雷菌属、MRSA、肠杆菌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支原体、衣原体耐药。
4.7 头孢呋肟的药代动力学
男性志愿者空腹服药0.5g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6%,餐后服用为52%。与食物和牛奶同服可增加药物的吸收,饭后立即服药250~500mg,大约2h后血清平均Cmax分别为4.1mg/L和7mg/L。12h后尿中回收原形头孢呋肟量为约药量的43%~52%。肌内注射750mg,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45min,平均血药浓度为27μg/ml;静脉注射1g后的血药峰值浓度为144μg/ml。药物吸收后在体液、组织中分布良好,能进入炎性脑脊液(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每8小时静脉滴注3g,脑脊液浓度可达0.1~22.8μg/ml)。每8小时肌注750mg后痰液中的药物浓度为0.17.8μg/ml;注射后2.5h胆汁中药物浓度为1.5~15μg/ml。肌内注射750mg或静脉注射1.5g后骨组织中药物浓度可分别达2.4μg/ml和19.4μg/ml。皮肤水疱液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接近。产妇肌内注射后的羊水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头孢呋肟也能分布至腮腺液、房水和乳汁中。头孢呋肟血清蛋白结合率为31%~41%。药物大部分于给药后24h内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泄。药物血清半衰期为1.2h,新生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半衰期可延长。血液透析可降低头孢呋肟血药浓度。
4.8 头孢呋肟的适应证
1.下呼吸道感染。
2.尿路感染。
3.骨和关节感染。
4.皮肤、软组织感染。
5.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用于治疗对磺胺类、青霉素或氨芐西林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
6.败血症等其他严重感染。
7.耐青霉素菌株所致单纯性淋病。头孢呋肟也可用于手术前预防用药。
4.9 头孢呋肟的禁忌证
对头孢呋肟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
4.10 注意事项
1.对一种头孢菌素过敏对其他头孢菌素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
2.慎用:(1)孕妇、哺乳期妇女;(2)早产儿、新生儿;(3)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者;(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5)高度过敏性体质者;(6)年老体弱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2)高铁氰化物血糖试验呈假阴性;(3)硫酸铜尿尿糖试验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则不受影响。
4.11 头孢呋肟的不良反应
头孢呋肟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以皮疹为多见,可达5%左右。约5%的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红蛋白降低。肌注区疼痛较为多见,但属轻度。静脉炎少见。
4.12 头孢呋肟的用法用量
1.(1)肌内注射:①轻至中度感染:每天2.25~4.5g,每8小时1次。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每天6g,每6小时给药1.5g。③脑膜炎:每天剂量不宜超过9g。④单纯性淋病:单剂1.5g,同时口服丙磺舒1g,可治疗耐青霉素菌株所致单纯性淋病。(2)静脉给药:①轻至中度感染:每天2.25~4.5g,每8小时1次。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每天6g,每6小时给药1.5g。③脑膜炎:每天剂量不宜超过9g。(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不全者按肌酐清除率制定给药方案:①肌酐清除率大于每分钟20ml者,每天3次,每次0.75~1.5g;②肌酐清除率为每分钟10~20ml者,每次0.75g,每天2次;③肌酐清除率小于每分钟10ml者,每次0.75g,每天1次。(4)透析时剂量: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750mg。
2.儿童:(1)肌内注射:每天50~100mg/kg,每6~8小时给药1次;大于3个月的婴儿,每8小时16.7~33.3mg/kg。骨感染,每8小时50mg/kg。细菌性脑膜炎,每天200~240mg/kg,每6~8小时给药1次。(2)静脉给药:每天50~100mg/kg,每6~8小时给药1次。大于3个月婴儿,每8小时16.7~33.3mg/kg。骨感染,每8小时50mg/kg。细菌性脑膜炎,每天200~240mg/kg,每6~8小时给药1次。
4.13 药物相互作用
1.头孢呋肟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
2.与丙磺舒合用可延长头孢呋肟血浆半衰期,提高头孢呋肟的血药浓度。
3.头孢呋肟与速尿等强利尿剂同用可增加肾毒性。
4.头孢呋肟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使机体对伤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可能的机制是头孢呋肟对伤寒沙门菌具有抗菌活性。
4.14 专家点评
头孢呋肟为第二代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对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敏感的全部菌株几乎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且对广泛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均有效。头孢呋肟临床治疗呼吸道、五官、骨、软组织感染及脑膜炎、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有效率达70%~100%,预防外伤术后感染也有满意疗效。头孢呋肟治疗淋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淋病和尿道感染十分有效。某医院对169例淋病患者,肌内注射头孢呋肟单剂量1.5g,160例于肌内注射1~5天疱状消失,治愈率97.7%,头孢呋肟的短期和长期细菌学治愈率为55%和48%。
5 头孢呋肟中毒
头孢呋肟(头孢呋辛、西力欣、明可欣、力复劳)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阳性菌有较第一代强的抗菌活性,对某些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腹腔、尿路、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本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31%~41%,半衰期为1.1~1.4h,严重肾功能减退时可延长至15~22h。青霉素过敏者对本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5%。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750~1500mg,3/d;严重感染时可用到100mg/kg,分3~4次给予。[1]
5.1 临床表现
[1]
1.不良反应轻而短暂。皮疹的发生率约5%;约5%的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偶有嗜伊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降低或Coomb's试验阳性发生。
2.肌肉注射引起局部疼痛较常见,罕见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5.2 治疗
头孢呋肟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对青霉素过敏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本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