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
上海(Shànghǎi)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
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
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
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
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
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
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
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
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
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
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上海即将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历史沿革
1928年的上海外滩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
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
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
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
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新近发掘的松江广富林将上海历史极大推前。
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
“申”、“沪”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故称上海为“沪”,又称申城。
建城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
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 *** 在上海设立海关。
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辟为“通商”口岸。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开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