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水的危害
核废水的危害
海洋生物收到影响,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
放射速半衰期较长,某些放射元素半衰期甚至超过2000年,并且可以直接进入一切生物体内,如果不进行及时核污染处理,会影响几千年之久;
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会导致基因突变,后果可能是致癌致畸。
什么是核废水?
核废水,一般是指核电站排出的废水。另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数据,核污染水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
发展历史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染水。 对于日本的决定,多国对此表示质疑和反对。对这一关系本国民众、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日方不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一意孤行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
2021年4月14日,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经过处理,核污染水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没有办法彻底清除,到时会将核废水中的氚浓度稀释至日本国家标准的1/40(即1500贝克勒尔/升),是国际卫生组织设定饮用水标准10000 贝克勒尔 /升的1/7,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截至2020年8月,经“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设备处理后的73%的核废水仍含有超标的放射性元素,需要进行二次处理。
2021年5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日本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事关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事关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国际社会普遍对日方此举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示强烈担忧。在日本国内也遭到广泛反对。但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仍置国际责任、义务和道义于不顾,拒绝正面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
2021年11月27日,东电计划开始海底地质调查,为建设用于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做准备。按东电计划,从2023年春季开始,经稀释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将通过这条长约1公里的海底隧道排放入太平洋。建设海底隧道前,东电需对海底地质等情况开展调查。
2021年12月15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为了新设把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的海底隧道,东京电力公司14日启动了钻探调查。东电计划在近海1公里处排放,会详细调查海底地质,作为选定隧道具体路径的判断材料。
2021年12月21日,东京电力公司将向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提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申请。
2022年5月18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认可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计划。
2022年8月2日,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针对东京电力公司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2日,福岛县以及当地的大熊町和双叶町通知东京电力公司社长小早川,表示同意东电建设用于排放的海底隧道工程。
2022年11月,日本东电排核污染水海底隧道完成约20%。
处理方法
目前来讲并没有大批量处理核废水到安全级别的成熟技术,且据东京电力公司自己的评估,超过70%的储罐还需要进行二次处理,方能降低放射性元素浓度,达到法律规定的排放标准。再者即便是可以降低放射性元素浓度,但大量排放之下,放射性元素在海洋动植物体内逐渐蓄积,终究会在未来某一天爆发。且这会是最后一次排放吗?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大自然终会全加在人类自己身上。外交部曾连发3问斥责日本将核废水排海: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本个别官员称这些水喝了也没事,那请他喝了再说。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核废水对全球水域产生污染、对基因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损害、食物链的传递的污染。
有日本学者指出,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美国《科学》杂志此前也曾撰文称,除了目前为人所知的氚元素,核污水中还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需要高度关注将污水释放到海洋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食物链的传递的污染有实验证明,若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各种疾病。
核废水如何处理
向核废水中加入沉淀剂,通过沉淀剂中的化学成分和放射性元素发生的共沉淀反应来达到降低核废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工业沉淀剂主要有铝铁类沉淀剂、石灰苏打类沉淀剂和磷酸盐类沉淀剂等。
利用离子交换剂同核废水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将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离子交换去除。核废水中所含的放射性离子多为阳离子,所以离子交换剂中的带正电的活性基团就可以和放射性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将放射性离子交换到交换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