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什么变化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变化:载人航天、“上天”、“下海”、“入地”、“超算”。
1、载人航天
六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共发射了近300颗卫星、14艘神舟飞船,并发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进行了上千次其他各类火箭发射试验。
自2021年我国空间站进入建设阶段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常态化值守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应急救援、应急搜救等任务,成为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港。
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上天”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古代神话正逐渐走入现实。在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天问一号”正在进行环火星探测。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除了探月和探火,随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于2021年10月发射成功,中国正式迈入了“探日时代”。
3、“下海”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三天以后,“奋斗者”号再度实现万米深潜,并与“沧海”号联合作业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万米洋底直播。
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花了十年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个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此之前,我国的载人潜水深度没有超过600米。“蛟龙”号开创了中国的第一次,也为之后的工作建立了流程;2017年研制成功的“深海勇士”号,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
4、“入地”
2018年10月6日,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达200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
作为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自2012年取得勘探重大突破,至今累计产气突破445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占我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的34%。
5、“超算”
2018年,一台名为“神威·太湖之光”的国产超级计算机作为我国着力推进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典范,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速度”。
根据官方数据,这台由全国产系统“申威26010”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超过125petaflops。系统峰值性能12.5亿亿次,持续性能9.3亿亿次,性能功耗比每瓦特60.5亿次。它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0多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