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吗?

 我来答
生活那丢事

2023-02-02 · TA获得超过2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62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5.6万
展开全部
原生家庭是一个非常值得说的话题,虽然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不要过于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原生家庭确实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后期的性格养成、依恋模式、情感认知等各方面起到了深远且长足的影响。

如果你仔细思考,我们很多的问题,都能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上。幼年时期看似什么都不懂,其实无形中,已经深深地驻扎到到我们心灵的最深处。

原生家庭决定了你最初的依恋风格

在我写亲密关系的三种依恋风格这篇文章时,说过它们的行成大多数与幼年时期与父母的依恋模式有关,包括很多有人格障碍的人也与最初的依恋模式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出生,最先依恋的就是父母,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奠定了我们往后对感情的初步态度。

缺爱在这个社会太普遍了,很少有人说,我完全不缺爱,不缺安全感。为什么缺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在幼年时期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上一代的父母,极少有情感需求这个概念,很多父母忙着养家糊口,也没有精神上的富养一说,觉得给够孩子吃穿、养大孩子就万事大吉。家庭不富裕的孩子,父母常年为了茶米油盐在争吵,根本没有精力在乎孩子的情感需求;家庭富裕的孩子,要么父母经常在外,缺少陪伴;要么极度溺爱,形成自恋型人格或者有这方面的倾向。

童年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在成年之后,就会产生补偿心态——想把缺失的爱都从别人身上弥补回来。亲密关系就成了获取这些爱的最好途径,所以很多人把索取和控制误解为爱。

常年在缺爱的环境下,会产生“不配爱”的习得性无助。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更想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焦虑型依恋风格往往就是这么来的。

另一种相反的情况是,父母极度溺爱,在这种成长环境下,已经习惯了被宠,就会表现的自我,甚至自私,没有共情能力,没有同理心,只想全世界的人都宠自己、爱自己。把宠当作爱,宠你才是爱你,不宠你就不是爱你,一旦没有得到心里的被宠的预期就认为不是爱。可就算是你的父母,都对你会有所要求,何况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呢?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由抚育者导致的创伤性事件、或者父母分离、缺失,有人格障碍等,可能会产生病态的依恋风格或者人格模式。

你会无意识模仿父母的相处模式

如果你找不到你在亲密关系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想不通为什么这样?可以先从原生家庭找起,因为你除了被影响,还学会了模仿,这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和有人格问题的人刻意模仿不一样。

一个从小没有在好好说话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是不会好好沟通的,他们会先用生气、争吵的方式解决,是不是很多人从小都是听着父母吵架长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亲密关系里,你也只会吵架。一个父母会使用暴力的人,大概率也会使用暴力,因为这是他从小接触到的,认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手段,等等一系列此类的模仿。

口是心非是很多人在感情里常见的问题,口是心非的人很吃亏,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改?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这样,一旦有这种想法,就会沮丧,认定没法改变。

其实口是心非大多时候,就是因为你的父母也是用这种方式对你的:我们中国的父母,秉承着“谦虚使人进步”的原则,很少夸孩子,即使他在心里认可你,他也怕表扬你,你会骄傲,所以就总是把赞美留在心里,嘴上都是批评你的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无形地学习到了这一点。

所以,去观察你父母的相处模式,看看你有没有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如果有,就不要把它当作是天生的,没法改变的。先去观察,然后再一点点规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