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课件【三篇】
【 篇一 】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