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派别大全:19个欧美主要画派介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无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西方绘画派别大全:19个欧美主要画派介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画派主要有: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尼德兰画派、荷兰画派、佛兰德斯画派、学院派、古典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巴比松画派、拉斐尔前派、桥派、欧尔飞派、巴黎派、达达派、形而上画派、抽象表现派、移动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下面就将这十九个画派进行分别介绍。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重要画派。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约1267~1337)、马萨丘(1401~1428)、乌且罗(1394~1475)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自14世纪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当时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开始。这一画派,在绘画艺术方面,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改变中世纪绘画平面装饰的风格,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艺术的传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造型规律,形成以集中透视来表现的、具有明暗效果和三度空间感的绘画技法。题材虽多为宗教神话故事,但已用以表达新兴资宴旁产阶级的理想和愿望。除油画外,多创作大幅湿壁画。16世纪下半叶后,随着佛罗伦萨的经济衰落、政治反动的趋势,绘画艺术也逐渐暗淡,画家们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以及艺术家流落到其他城市,威尼斯、米兰、罗马等画派随之蜂起。
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有艺术特色的画派。威尼斯共和国14世纪起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起色。原受拜占庭影响,15世纪吸收了以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的基罗等大师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的经验,走上新的发展道路。该画派代配洞表画家有乔尔乔涅(1477~1510)、提香(约1490~1576)、委罗内塞(1528~1588)等。他们于15世纪由维发利尼家族和伯利尼家族奠定基础,至16世纪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是其鼎盛时期。作品描绘豪华生活,歌颂人间幸福,充满乐天、欢快、狂热的情调,即使宗教题材也被世俗化,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构图新颖,色彩绚烂,形式优美,具有浓厚的装饰味,这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特色。
尼德兰画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部尼德兰地区的绘画流派。尼德兰(相当于现在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在中世纪时,由于自由城市的建立及经济逐渐繁荣,至15世纪尼德兰美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客观对象,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创造了表现人民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和写实的风景画,并改进了油画技法。代表作者有雕刻家斯柳特尔,建筑家、雕刻家德·富里安特(1414~1575),画家凡·艾克兄弟等。1579年荷兰独立后,尼德兰美术发展为北方的荷兰美术和南方的佛兰德尔美术两种不同的倾向,前者以林布兰特为代表,后者以鲁本斯为代表。
荷兰画派
17世纪荷兰民族绘画流派。荷兰原为尼德兰的北部,经过民族斗争,摆脱了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于1579年独立,成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本国的经济和科学文化获得迅速的发展。绘画艺术的服务方向,从过去主要为宫廷贵族和教会转向为新兴资产阶级和一般市民阶层服务,绘画作为商品大量涌向市场,用来布置家庭的小型、精致的油画普遍地发展起来,题材、风格等也有了显著的变化。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开始真正作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流行,并取得突出的成就;肖像画也培祥枯十分发达,技术精湛,富有美感。他们的代表画家有佛朗斯·哈尔斯(约1580~1666),伦勃朗(1607~1669),鲁伊斯代尔(1628或1629~1682),维米尔(1632~1675),霍贝玛(1638~1709)等。以伦勃朗成就。荷兰画派不同于当时其他国家、地区盛行的豪华、艳丽的艺术倾向,而是充满着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以风格朴素、亲切著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风尚和情调,这是荷绘画流派的民族特色。
佛兰德斯画派
17世纪佛兰德斯民族绘画流派。佛兰德斯在今比利时、法国一带地区,原与荷兰统称尼德兰,属西班牙领地。荷兰经过民族斗争,于1579年独立,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共和国之一。它的艺术充满着新的活力,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风尚和情调,以及市民日常生活;而佛兰德斯却仍然受异族统治,绘画继续保持适应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需要,艺术表现为豪华、铺张、浮夸的风格。题材的内容大量是宗教和神话传说。代表画家有鲁本斯(1577~1640)、约尔丹斯(1593~1678)、凡·戴克(1599~1641)、达维特·泰尼尔(1610~1690)等。以鲁木斯成就。这些画家的作品具有民族气节。因为独立斗争的失败,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强烈地反映在艺术上的民主倾向和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这就是佛兰德斯画派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绘画的发展又带有民主性的倾向,这对欧洲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学院派
又称“学院主义”。是17世纪开始,在欧洲各国官办美术学院形成的绘画流派。学院派的特点是标榜古代艺术传统,迎合官方统治者需要,多取材于宗教传说、神话故事,或创作奉承当代权贵的作品、形式死板、繁缛、浮华,艺术观陈腐、守旧。以古典传统的维护者自居,压制和排斥主张革新的流派和其他学派的艺术创造和革新。这是学院派数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历史记实。学院派初创于15、16世纪的意大利,原系画家协会性质,17世纪上半叶法国始设官方学院,有一整套艺术观点、方法和数学的严密体系,并对此后其他国家创建的学院产生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不断地影响学院,其内部艺术思想和风格也时有变化。今日官方学院亦聘请抽象艺术名流,已与旧时不同。学院派的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勒布朗、席罗姆、布拉柔,及俄国的勃鲁尼等。
古典主义画派
在18世纪中叶西欧兴起的绘画流派。主要在法国。其代表画家有两位,前期以路易·大卫(1748~1825)为代表。他的作品一般从古代神话传说中选取严峻的题材,借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迸发现实斗争激情,这与法国资产阶级*紧密联系,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后期以安格尔(1780~1867)为代表,追求纯艺术,为宫廷服务,变成因循守旧的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准则,被称为“古典主义学院派”。虽然仍崇尚古典题材,但已失去了积极的意义。目的是为了回避现实,正好与现实主义绘画观相异,但严谨的画风对后世现实主义绘画派产生一定影响。古典主义画派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塑造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古代艺术规范进行创作,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情,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这就是古典主义画派特色。他们重视形式的统一与调和,表现明确,轮廓明晰,以理智的、调和的画法为理想。
浪漫主义画派
继古典主义之后,19世纪初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的法国人民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对现实不满,而又充满幻想和希望。要求“自由、平等、博爱”。浪漫主义画派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时达到了顶峰。这个画派在艺术上、哲学上的倾向,主张尊重个性,追求自由,注重想象。曾一度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艺术思潮。这时有许多资产阶级艺术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艺术上反对束缚创作发展的桎梏—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另一方面又对资产阶革命成功后的现实感到失望。故浪漫主义运动随着1830年革命的而渐趋衰落。法国的浪漫主义画派在艺术上打破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呆板、虚伪的画风,注重个性表现和革新创造。题材多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作品)中选择惊人事件,有一定的进步性。 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从构图动荡变化、色彩丰富、色调饱满等多方面着手,充满激越的情感。这种浪漫主义的画风色彩,虽活动时间不长,但对西方近代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籍里柯(1791~1824)、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是此派的代表画家。他们的作品,笔触奔放,色彩强烈,画面富有运动感。
巴比松画派
19世纪法国风景画派。巴比松是巴黎近郊一个小村,紧挨着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19世纪30年代后,对现实不满的画家,常到这里小住或定居下来写生作画,以描绘自然风光来寄托民族情感和自由理想的风景画家,被命名为“巴比松画派”。该派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写生,描绘真实、动人的自然风光。他们创作了许多出色地表现法国绮丽多彩的景色、赞美人民平凡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新的精神作为法国印象派风景画的先导。该画派还博取荷兰、英国风景画之长,植根于法兰西本土,开辟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代表画家有罗梭(1812~1867)、迪亚兹(1808~1876)、杜普莱(1812~1889)、杜比尼(1817~1878)、特洛杨(1810~1865)等。
拉斐尔前派
19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一个画派。1848年英国画家罗塞蒂·米莱司、亨特等为中心而兴起的美术运动,是反抗当时学院派艺术的革新运动。因认为真正(宗教)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挽救英国绘画而得名。并得到艺术批评家罗斯金的支持。它主张绘画应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题材应以圣经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忠实地反映主题,描绘对象。代表画家有罗塞蒂(1828~1882)、亨特(1827~1910)、密莱斯(1829~1896)等。随后还出现了进一步把艺术变成理想的说教的“新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有布·琼斯(1833~1898)、莫里斯(1834~1896)、克莱因(1845~1915)。这一画派的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反对学院派的陈规。这一艺术的革新运动,至19世纪末叶消失。
桥派
20世纪初德国表现派的一个组织。1905年在德勒斯登组成,创立者基尔比纳(Ernst Lrdwig Kirchner,1880~1938)、海格尔(Erich Heckel,1883)、施米特·罗特夫(KariSchmidt-Rottiuff,1884~)等。他们都是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建筑科学生,因热心绘画而聚合在一起,年少气锐反对当时受印象主义影响的分离派,受到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的启发,并受梵谷、孟克画风的影响。他们强调绘画必须表现画家内在的自我,有些作品带有象征主义倾向。1906年邀请诺尔德、佩比修坦因(Max Pechstein 1881~1955)加入为会员。1908年梵邓肯加入。桥派活动至1913年,因彼此不和而解散。但是,这个运动却成为表现主义的端绪,感动年轻一代的画家。
欧尔飞派
由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名手欧尔飞(Onpheus)之名而来,立体派的指导者诗人阿波里内尔,对德洛涅在1911年开始的新画风,而称为“立体主义的欧尔飞”。德洛涅原是立体派的一个分派“Section DOr”,画风脱离说明式的形象,进入纯粹的立体主义方向,而企求凭想像与本能去创作,以抽象的形与色,组成律动感,在音乐的韵律与构成中,表现速度感与运动现象,等于结合立体派与未来派的一些要素。此派的代表者有:德洛涅、毕卡匹亚、克普卡等。
巴黎派
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活跃在巴黎的一群国际 画家。如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荷兰画家梵·邓肯(Cornelius Van Dongen)、俄国画家史丁(Chaime Soutine)、波兰画家基斯林格(Moise Kisling)、保加利亚画家巴斯金(JnlesPascin)、夏卡尔(Marc Chagall)及日本画家藤田嗣治。20世纪初叶到第二次大战前,法国绘画的发展与这群外国画家有很大关连。他们活动于巴黎画坛,每个人的艺术体质仍潜流着地域传统、并富有个性与情感,画风独树一格。
达达派
1920年代欧洲各大都市兴起的绘画、雕刻和文学上的反抗运动。“达达”一词的由来,原是札拉(Tristan Tzara)、巴尔(Hugo Bail)与希森白克(Richard Hiilsenbeck)在法语词偶尔发现dada一词,他们即以此语作为反抗既成艺术运动的称呼。1916年5月他们在自己发行的达达派杂志上首用此语。此派的兴起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般人对人类希望的幻灭、产生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的背景下。达达派是对艺术传统中所认为神圣的东西的一种*,它愤世嫉俗,对一切传统价值都加以贬抑。此派的作品可说是幻想的、象征的、嘲讽的,也是无定形的构成,采用一些艺术家普遍都不使用的材料。达达派先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后来发展到德国和法国,一直到1924年导致超现实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除上述几人外,尚有杜象、阿尔普、曼雷伊、艾伦斯特、修维达士、李比达等。60年代美国又出现了艺术趋向一新达达主义。杜象指出新达达主义是达达主义的死灰复燃,因为此派艺术家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物品来构成艺术品,将达达主义的观念更推向极致。
形而上画派
意大利近代绘画的一支流派。基里诃(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是此画派的开创者。他说:“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更完整、更深奥而复杂的,换言之,就是形而上学的艺术。”此即形而上绘画名称的由来。基里诃在1915年从巴黎回到意大利后,开始作画,他爱好以人体模型、器具、几何体组合成的画面,追求形而上形态的特质,描绘谜样的孤独空间,在作品中牵引着梦幻与现实的观念。形而上绘画流行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5年(1915~1920),但它确实是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关连,甚至有人说形而上绘画是超现实主义的雏型。除了基里诃外,莫朗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也是代表画家。
抽象表现派
亦称“纽约画派”。(Abstract Expressionism)。从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抽象画派运动发展而来,独立于欧洲画派之外,具有影响力的第一个美国画派。亦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Painting)。抽象表现一词,原是德国批评家霍洛吉(Oswald Herog),在1919年时用来称呼康丁斯基1910年代所作的主观表现绘画。到1944年,美国批评家詹尼士(Sidney Jamis),首次以“抽象表现主义”称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所崛起的一群美国年轻的抽象画家。这群画家包括:帕洛克(Jacbson Pollock 1912~1956)、杜库宁(Willem de Kooning 1904~)、高尔基(Arshile Gorky 1904~1948)、马查威尔(Robert Matherwell1915~)、葛特莱布(Adoiph Gottlieb)、罗斯柯(Mark Rothko1903~1970)、克莱因(Franz Kline 1911~1962)等人。后来,他们都成为抽象表现派代表画家。美国批评家哈罗德·罗塞堡(Haold Rosenberg)认为这群美国画家的创作,只是行动的结果,所以他把这种绘画命名为“行动绘画”。又因为他们都以纽约为活动的据点,而且在精神上也有共通的特点,因此又称为“纽约画派”。此派绘画特点是使用巨大的画布,画面的任何部分都被认为同等 重要,即构图是没有中心的满篇幅;以线条、痕迹、斑点为符号去表现作者主观的意识,展示出笔触和质感,以及强烈的动作效果;利用作画过程中的偶发事故,表现作者和作品间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关系。这种注重内在心理表现的抽象艺术,促成美国现代绘画第一次获得世界绘画领导权。
移动派
译“巡回展览画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俄国一批现实主义画家组成的艺术团体,以在俄国各大城市进行美术展览活动而。认为写实绘画要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在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美学观点指导下进行创作。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农权制度的残余及反映俄国人民的生活。创始人和领导是克拉姆斯柯依和彼罗夫,代表画家还有列宾、苏里科夫等。他们的作品对我国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野兽派
也称作“野兽主义”,法国现代画派之一。20世纪初叶法国兴起的绘画运动。1905年马蒂斯等青年画家参加“秋季沙龙”,批评家沃克塞尔指着被这群青年画家作品包围的雕刻家马尔克所作的一件近于杜纳得勒风格的学院派雕刻《小孩头像》带讥讽的口吻说:“看!一群野兽里的杜纳得勒。”这句“野兽”的称呼,便被一般人用来称呼这群青年画家。野兽派的历史很短,1907即已达到顶点。他们强调绘画要表现主观感受,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夸张变形的形象,以求得单纯化的装饰效果。此派的名称后改为“巴黎画派。”其画风和技法因人也各不相同。代表画家有杜菲、马蒂斯、德朗、卢奥、马尔肯、凡邓肯、甫拉曼克等。
超现实主义
1924~1929年法国作家布鲁东(Breton)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者宣言”,之后产生了超现实主义画派,曾在伦敦、巴黎举行画展。此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受到精神分析学影响,认为“下意认的领域”,包括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否定文艺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表现在艺术上则是潜意识中的世界,将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代表画家有米罗、达利、马松、艾伦斯特等。后来从绘画、文学上的运动,影响到戏剧、摄影、电影、建筑、雕刻和商业美术。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西方传统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西方画派主要有: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尼德兰画派、荷兰画派、佛兰德斯画派、学院派、古典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巴比松画派、拉斐尔前派、桥派、欧尔飞派、巴黎派、达达派、形而上画派、抽象表现派、移动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下面就将这十九个画派进行分别介绍。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重要画派。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约1267~1337)、马萨丘(1401~1428)、乌且罗(1394~1475)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自14世纪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当时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开始。这一画派,在绘画艺术方面,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改变中世纪绘画平面装饰的风格,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艺术的传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造型规律,形成以集中透视来表现的、具有明暗效果和三度空间感的绘画技法。题材虽多为宗教神话故事,但已用以表达新兴资宴旁产阶级的理想和愿望。除油画外,多创作大幅湿壁画。16世纪下半叶后,随着佛罗伦萨的经济衰落、政治反动的趋势,绘画艺术也逐渐暗淡,画家们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以及艺术家流落到其他城市,威尼斯、米兰、罗马等画派随之蜂起。
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有艺术特色的画派。威尼斯共和国14世纪起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起色。原受拜占庭影响,15世纪吸收了以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的基罗等大师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的经验,走上新的发展道路。该画派代配洞表画家有乔尔乔涅(1477~1510)、提香(约1490~1576)、委罗内塞(1528~1588)等。他们于15世纪由维发利尼家族和伯利尼家族奠定基础,至16世纪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是其鼎盛时期。作品描绘豪华生活,歌颂人间幸福,充满乐天、欢快、狂热的情调,即使宗教题材也被世俗化,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构图新颖,色彩绚烂,形式优美,具有浓厚的装饰味,这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特色。
尼德兰画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部尼德兰地区的绘画流派。尼德兰(相当于现在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在中世纪时,由于自由城市的建立及经济逐渐繁荣,至15世纪尼德兰美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客观对象,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创造了表现人民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和写实的风景画,并改进了油画技法。代表作者有雕刻家斯柳特尔,建筑家、雕刻家德·富里安特(1414~1575),画家凡·艾克兄弟等。1579年荷兰独立后,尼德兰美术发展为北方的荷兰美术和南方的佛兰德尔美术两种不同的倾向,前者以林布兰特为代表,后者以鲁本斯为代表。
荷兰画派
17世纪荷兰民族绘画流派。荷兰原为尼德兰的北部,经过民族斗争,摆脱了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于1579年独立,成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本国的经济和科学文化获得迅速的发展。绘画艺术的服务方向,从过去主要为宫廷贵族和教会转向为新兴资产阶级和一般市民阶层服务,绘画作为商品大量涌向市场,用来布置家庭的小型、精致的油画普遍地发展起来,题材、风格等也有了显著的变化。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开始真正作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流行,并取得突出的成就;肖像画也培祥枯十分发达,技术精湛,富有美感。他们的代表画家有佛朗斯·哈尔斯(约1580~1666),伦勃朗(1607~1669),鲁伊斯代尔(1628或1629~1682),维米尔(1632~1675),霍贝玛(1638~1709)等。以伦勃朗成就。荷兰画派不同于当时其他国家、地区盛行的豪华、艳丽的艺术倾向,而是充满着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以风格朴素、亲切著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风尚和情调,这是荷绘画流派的民族特色。
佛兰德斯画派
17世纪佛兰德斯民族绘画流派。佛兰德斯在今比利时、法国一带地区,原与荷兰统称尼德兰,属西班牙领地。荷兰经过民族斗争,于1579年独立,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共和国之一。它的艺术充满着新的活力,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风尚和情调,以及市民日常生活;而佛兰德斯却仍然受异族统治,绘画继续保持适应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需要,艺术表现为豪华、铺张、浮夸的风格。题材的内容大量是宗教和神话传说。代表画家有鲁本斯(1577~1640)、约尔丹斯(1593~1678)、凡·戴克(1599~1641)、达维特·泰尼尔(1610~1690)等。以鲁木斯成就。这些画家的作品具有民族气节。因为独立斗争的失败,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强烈地反映在艺术上的民主倾向和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这就是佛兰德斯画派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绘画的发展又带有民主性的倾向,这对欧洲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学院派
又称“学院主义”。是17世纪开始,在欧洲各国官办美术学院形成的绘画流派。学院派的特点是标榜古代艺术传统,迎合官方统治者需要,多取材于宗教传说、神话故事,或创作奉承当代权贵的作品、形式死板、繁缛、浮华,艺术观陈腐、守旧。以古典传统的维护者自居,压制和排斥主张革新的流派和其他学派的艺术创造和革新。这是学院派数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历史记实。学院派初创于15、16世纪的意大利,原系画家协会性质,17世纪上半叶法国始设官方学院,有一整套艺术观点、方法和数学的严密体系,并对此后其他国家创建的学院产生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不断地影响学院,其内部艺术思想和风格也时有变化。今日官方学院亦聘请抽象艺术名流,已与旧时不同。学院派的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勒布朗、席罗姆、布拉柔,及俄国的勃鲁尼等。
古典主义画派
在18世纪中叶西欧兴起的绘画流派。主要在法国。其代表画家有两位,前期以路易·大卫(1748~1825)为代表。他的作品一般从古代神话传说中选取严峻的题材,借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迸发现实斗争激情,这与法国资产阶级*紧密联系,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后期以安格尔(1780~1867)为代表,追求纯艺术,为宫廷服务,变成因循守旧的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准则,被称为“古典主义学院派”。虽然仍崇尚古典题材,但已失去了积极的意义。目的是为了回避现实,正好与现实主义绘画观相异,但严谨的画风对后世现实主义绘画派产生一定影响。古典主义画派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塑造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古代艺术规范进行创作,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情,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这就是古典主义画派特色。他们重视形式的统一与调和,表现明确,轮廓明晰,以理智的、调和的画法为理想。
浪漫主义画派
继古典主义之后,19世纪初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的法国人民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对现实不满,而又充满幻想和希望。要求“自由、平等、博爱”。浪漫主义画派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时达到了顶峰。这个画派在艺术上、哲学上的倾向,主张尊重个性,追求自由,注重想象。曾一度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艺术思潮。这时有许多资产阶级艺术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艺术上反对束缚创作发展的桎梏—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另一方面又对资产阶革命成功后的现实感到失望。故浪漫主义运动随着1830年革命的而渐趋衰落。法国的浪漫主义画派在艺术上打破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呆板、虚伪的画风,注重个性表现和革新创造。题材多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作品)中选择惊人事件,有一定的进步性。 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从构图动荡变化、色彩丰富、色调饱满等多方面着手,充满激越的情感。这种浪漫主义的画风色彩,虽活动时间不长,但对西方近代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籍里柯(1791~1824)、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是此派的代表画家。他们的作品,笔触奔放,色彩强烈,画面富有运动感。
巴比松画派
19世纪法国风景画派。巴比松是巴黎近郊一个小村,紧挨着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19世纪30年代后,对现实不满的画家,常到这里小住或定居下来写生作画,以描绘自然风光来寄托民族情感和自由理想的风景画家,被命名为“巴比松画派”。该派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写生,描绘真实、动人的自然风光。他们创作了许多出色地表现法国绮丽多彩的景色、赞美人民平凡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新的精神作为法国印象派风景画的先导。该画派还博取荷兰、英国风景画之长,植根于法兰西本土,开辟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代表画家有罗梭(1812~1867)、迪亚兹(1808~1876)、杜普莱(1812~1889)、杜比尼(1817~1878)、特洛杨(1810~1865)等。
拉斐尔前派
19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一个画派。1848年英国画家罗塞蒂·米莱司、亨特等为中心而兴起的美术运动,是反抗当时学院派艺术的革新运动。因认为真正(宗教)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挽救英国绘画而得名。并得到艺术批评家罗斯金的支持。它主张绘画应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题材应以圣经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忠实地反映主题,描绘对象。代表画家有罗塞蒂(1828~1882)、亨特(1827~1910)、密莱斯(1829~1896)等。随后还出现了进一步把艺术变成理想的说教的“新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有布·琼斯(1833~1898)、莫里斯(1834~1896)、克莱因(1845~1915)。这一画派的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反对学院派的陈规。这一艺术的革新运动,至19世纪末叶消失。
桥派
20世纪初德国表现派的一个组织。1905年在德勒斯登组成,创立者基尔比纳(Ernst Lrdwig Kirchner,1880~1938)、海格尔(Erich Heckel,1883)、施米特·罗特夫(KariSchmidt-Rottiuff,1884~)等。他们都是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建筑科学生,因热心绘画而聚合在一起,年少气锐反对当时受印象主义影响的分离派,受到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的启发,并受梵谷、孟克画风的影响。他们强调绘画必须表现画家内在的自我,有些作品带有象征主义倾向。1906年邀请诺尔德、佩比修坦因(Max Pechstein 1881~1955)加入为会员。1908年梵邓肯加入。桥派活动至1913年,因彼此不和而解散。但是,这个运动却成为表现主义的端绪,感动年轻一代的画家。
欧尔飞派
由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名手欧尔飞(Onpheus)之名而来,立体派的指导者诗人阿波里内尔,对德洛涅在1911年开始的新画风,而称为“立体主义的欧尔飞”。德洛涅原是立体派的一个分派“Section DOr”,画风脱离说明式的形象,进入纯粹的立体主义方向,而企求凭想像与本能去创作,以抽象的形与色,组成律动感,在音乐的韵律与构成中,表现速度感与运动现象,等于结合立体派与未来派的一些要素。此派的代表者有:德洛涅、毕卡匹亚、克普卡等。
巴黎派
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活跃在巴黎的一群国际 画家。如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荷兰画家梵·邓肯(Cornelius Van Dongen)、俄国画家史丁(Chaime Soutine)、波兰画家基斯林格(Moise Kisling)、保加利亚画家巴斯金(JnlesPascin)、夏卡尔(Marc Chagall)及日本画家藤田嗣治。20世纪初叶到第二次大战前,法国绘画的发展与这群外国画家有很大关连。他们活动于巴黎画坛,每个人的艺术体质仍潜流着地域传统、并富有个性与情感,画风独树一格。
达达派
1920年代欧洲各大都市兴起的绘画、雕刻和文学上的反抗运动。“达达”一词的由来,原是札拉(Tristan Tzara)、巴尔(Hugo Bail)与希森白克(Richard Hiilsenbeck)在法语词偶尔发现dada一词,他们即以此语作为反抗既成艺术运动的称呼。1916年5月他们在自己发行的达达派杂志上首用此语。此派的兴起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般人对人类希望的幻灭、产生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的背景下。达达派是对艺术传统中所认为神圣的东西的一种*,它愤世嫉俗,对一切传统价值都加以贬抑。此派的作品可说是幻想的、象征的、嘲讽的,也是无定形的构成,采用一些艺术家普遍都不使用的材料。达达派先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后来发展到德国和法国,一直到1924年导致超现实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除上述几人外,尚有杜象、阿尔普、曼雷伊、艾伦斯特、修维达士、李比达等。60年代美国又出现了艺术趋向一新达达主义。杜象指出新达达主义是达达主义的死灰复燃,因为此派艺术家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物品来构成艺术品,将达达主义的观念更推向极致。
形而上画派
意大利近代绘画的一支流派。基里诃(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是此画派的开创者。他说:“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更完整、更深奥而复杂的,换言之,就是形而上学的艺术。”此即形而上绘画名称的由来。基里诃在1915年从巴黎回到意大利后,开始作画,他爱好以人体模型、器具、几何体组合成的画面,追求形而上形态的特质,描绘谜样的孤独空间,在作品中牵引着梦幻与现实的观念。形而上绘画流行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5年(1915~1920),但它确实是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关连,甚至有人说形而上绘画是超现实主义的雏型。除了基里诃外,莫朗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也是代表画家。
抽象表现派
亦称“纽约画派”。(Abstract Expressionism)。从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抽象画派运动发展而来,独立于欧洲画派之外,具有影响力的第一个美国画派。亦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Painting)。抽象表现一词,原是德国批评家霍洛吉(Oswald Herog),在1919年时用来称呼康丁斯基1910年代所作的主观表现绘画。到1944年,美国批评家詹尼士(Sidney Jamis),首次以“抽象表现主义”称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所崛起的一群美国年轻的抽象画家。这群画家包括:帕洛克(Jacbson Pollock 1912~1956)、杜库宁(Willem de Kooning 1904~)、高尔基(Arshile Gorky 1904~1948)、马查威尔(Robert Matherwell1915~)、葛特莱布(Adoiph Gottlieb)、罗斯柯(Mark Rothko1903~1970)、克莱因(Franz Kline 1911~1962)等人。后来,他们都成为抽象表现派代表画家。美国批评家哈罗德·罗塞堡(Haold Rosenberg)认为这群美国画家的创作,只是行动的结果,所以他把这种绘画命名为“行动绘画”。又因为他们都以纽约为活动的据点,而且在精神上也有共通的特点,因此又称为“纽约画派”。此派绘画特点是使用巨大的画布,画面的任何部分都被认为同等 重要,即构图是没有中心的满篇幅;以线条、痕迹、斑点为符号去表现作者主观的意识,展示出笔触和质感,以及强烈的动作效果;利用作画过程中的偶发事故,表现作者和作品间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关系。这种注重内在心理表现的抽象艺术,促成美国现代绘画第一次获得世界绘画领导权。
移动派
译“巡回展览画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俄国一批现实主义画家组成的艺术团体,以在俄国各大城市进行美术展览活动而。认为写实绘画要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在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美学观点指导下进行创作。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农权制度的残余及反映俄国人民的生活。创始人和领导是克拉姆斯柯依和彼罗夫,代表画家还有列宾、苏里科夫等。他们的作品对我国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野兽派
也称作“野兽主义”,法国现代画派之一。20世纪初叶法国兴起的绘画运动。1905年马蒂斯等青年画家参加“秋季沙龙”,批评家沃克塞尔指着被这群青年画家作品包围的雕刻家马尔克所作的一件近于杜纳得勒风格的学院派雕刻《小孩头像》带讥讽的口吻说:“看!一群野兽里的杜纳得勒。”这句“野兽”的称呼,便被一般人用来称呼这群青年画家。野兽派的历史很短,1907即已达到顶点。他们强调绘画要表现主观感受,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夸张变形的形象,以求得单纯化的装饰效果。此派的名称后改为“巴黎画派。”其画风和技法因人也各不相同。代表画家有杜菲、马蒂斯、德朗、卢奥、马尔肯、凡邓肯、甫拉曼克等。
超现实主义
1924~1929年法国作家布鲁东(Breton)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者宣言”,之后产生了超现实主义画派,曾在伦敦、巴黎举行画展。此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受到精神分析学影响,认为“下意认的领域”,包括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否定文艺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表现在艺术上则是潜意识中的世界,将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代表画家有米罗、达利、马松、艾伦斯特等。后来从绘画、文学上的运动,影响到戏剧、摄影、电影、建筑、雕刻和商业美术。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西方传统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