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史料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证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史实,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图从史料在教学中的分类、作用及运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史料的分类和作用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它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依据史学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可把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
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录的史料。它主要包括各种典籍、碑文、民谣等。文字史料的主要作用有:①补充说明教材,陶冶情操。一般情况下,课文采用的史料往往与教材内容相衔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史实。比如展现秦始皇、汉武帝一统天下、治国安邦的雄才伟略,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抗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等等。这些对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大有裨益。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兴趣中提高思维能力。比如课文中有许多民谣、谚语等材料,生动有趣,读来感人,朗朗上口,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起深化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的功效。
图片史料,就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如历史地图、文物照片、历史人物画像、数据图表及漫画等。图片史料的主要作用有: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图片史料,图文配合,相得益彰,能真实、直观地反映历史的面貌,有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培养探究意识,形成历史能力。历史科学的发展是随着大量原始材料的发掘与考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小到一件石器、一枚骨针、一块铁犁的发现,大到秦始皇陵墓、敦煌莫高窟遗址的发掘,都足以成为中国文明进程的实证。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文物图片真实而鲜活地展出了人类历史兴衰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对于学生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认识社会能力的形成及学科素质的提高,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文字史料的运用
第一,史料的运用应注意兴趣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费艾司说:“所有历史工作的起点,都在于对某些特定事物的兴趣被撩起。”即只有在这兴趣被撩起后,才会引起学生在认识历史本质方面有所探究,有所进展。可见,兴趣对学好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起重要作用。比如,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的不同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笔者补充了鲁迅在《电的利弊》中一段有趣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让学生思考:中国四大发明对近代中国有没有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精心设问,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二,史料的运用应与课堂教学进程有机结合,做到“论从史出”。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要从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以课堂情景为依托,选用典型史料充实教材,自然有机地穿插于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到论从史出。比如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在叙述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处于绝对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70年代以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这一历史结论时,笔者就利用70年代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数变化的材料,制作成表格来证明这一历史结论。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这种经济实力的变化对经济格局及政治格局有何影响?这样,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随之得以锻炼提高。
第三,史料的运用应注意与辩证唯物史观相结合,做到史论结合。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它的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历史教学在分析史料时,应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形成规律性认识,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自觉运用理论去解决新问题。比如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节,在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时,我引用了恩格斯的原话:“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通过引用这段材料,向学生说明拿破仑能取得成功,是与当时的形势分不开的,即“时势造英雄”,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创造历史的作用要受到当时社会历史的制约,从而把理论教学有机地融合在史料的分析之中,做到史论结合。
三、图片史料的运用
第一,历史地图的运用。古人云:“左图右史”,“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点明了历史地图的重要作用。历史地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历史地图,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第二,实物图片的运用。实物图片是将历史发展某一瞬间的真相锁定在画面上,比文字记载更生动、细腻,有助于学生产生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观点。如中国古代史有《战国铁犁》、唐朝的《曲辕犁》等实物图片,分别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铁农具的发展和改进情况。教学中应适时指导学生观察相关图片,有助于学生对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产生具体而真切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的理解。
第三,漫画的运用。漫画是借夸张、比拟的手法,以简单线条,达到针砭时弊目的的艺术形式。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揭露和批判,比实物图片更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教学中运用漫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并产生启思益智的作用。比如《一战前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这幅漫画,生动地刻画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嘴脸和充分说明德英矛盾是帝国主义矛盾中最尖锐的矛盾,从而让学生对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史料作用,要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取点拨、启示、自学、讨论或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灵活使用图文史料,并且在使用中始终将培养学科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是使用图文史料最高和最终的目标。
一、史料的分类和作用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它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依据史学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可把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
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录的史料。它主要包括各种典籍、碑文、民谣等。文字史料的主要作用有:①补充说明教材,陶冶情操。一般情况下,课文采用的史料往往与教材内容相衔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史实。比如展现秦始皇、汉武帝一统天下、治国安邦的雄才伟略,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抗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等等。这些对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大有裨益。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兴趣中提高思维能力。比如课文中有许多民谣、谚语等材料,生动有趣,读来感人,朗朗上口,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起深化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的功效。
图片史料,就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如历史地图、文物照片、历史人物画像、数据图表及漫画等。图片史料的主要作用有: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图片史料,图文配合,相得益彰,能真实、直观地反映历史的面貌,有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培养探究意识,形成历史能力。历史科学的发展是随着大量原始材料的发掘与考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小到一件石器、一枚骨针、一块铁犁的发现,大到秦始皇陵墓、敦煌莫高窟遗址的发掘,都足以成为中国文明进程的实证。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文物图片真实而鲜活地展出了人类历史兴衰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对于学生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认识社会能力的形成及学科素质的提高,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文字史料的运用
第一,史料的运用应注意兴趣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费艾司说:“所有历史工作的起点,都在于对某些特定事物的兴趣被撩起。”即只有在这兴趣被撩起后,才会引起学生在认识历史本质方面有所探究,有所进展。可见,兴趣对学好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起重要作用。比如,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的不同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笔者补充了鲁迅在《电的利弊》中一段有趣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让学生思考:中国四大发明对近代中国有没有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精心设问,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二,史料的运用应与课堂教学进程有机结合,做到“论从史出”。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要从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以课堂情景为依托,选用典型史料充实教材,自然有机地穿插于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到论从史出。比如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在叙述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处于绝对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70年代以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这一历史结论时,笔者就利用70年代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数变化的材料,制作成表格来证明这一历史结论。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这种经济实力的变化对经济格局及政治格局有何影响?这样,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随之得以锻炼提高。
第三,史料的运用应注意与辩证唯物史观相结合,做到史论结合。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它的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历史教学在分析史料时,应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形成规律性认识,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自觉运用理论去解决新问题。比如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节,在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时,我引用了恩格斯的原话:“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通过引用这段材料,向学生说明拿破仑能取得成功,是与当时的形势分不开的,即“时势造英雄”,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创造历史的作用要受到当时社会历史的制约,从而把理论教学有机地融合在史料的分析之中,做到史论结合。
三、图片史料的运用
第一,历史地图的运用。古人云:“左图右史”,“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点明了历史地图的重要作用。历史地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历史地图,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第二,实物图片的运用。实物图片是将历史发展某一瞬间的真相锁定在画面上,比文字记载更生动、细腻,有助于学生产生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观点。如中国古代史有《战国铁犁》、唐朝的《曲辕犁》等实物图片,分别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铁农具的发展和改进情况。教学中应适时指导学生观察相关图片,有助于学生对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产生具体而真切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的理解。
第三,漫画的运用。漫画是借夸张、比拟的手法,以简单线条,达到针砭时弊目的的艺术形式。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揭露和批判,比实物图片更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教学中运用漫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并产生启思益智的作用。比如《一战前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这幅漫画,生动地刻画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嘴脸和充分说明德英矛盾是帝国主义矛盾中最尖锐的矛盾,从而让学生对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史料作用,要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取点拨、启示、自学、讨论或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灵活使用图文史料,并且在使用中始终将培养学科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是使用图文史料最高和最终的目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