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的胜利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郑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的胜利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郑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