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太极拳有何特点?请写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展开全部
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
1.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转化思想
古代哲学用阴阳的转化规律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阐述事物,而太极拳的创始人(陈卫延)则用阴阳哲学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太极拳技术动作中的刚柔、动静、开合、起落、攻防、进退、虚实以及在攻防搏斗中的矛盾转化,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要求“动中有静”,定势时要求“静中寓动”,行拳演练时要求“刚柔相济”处处体现出古代阴阳哲学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又如太极拳要求“柔缓、园活、自然”动作无过不及;战术上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练功由柔至刚,这和老子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以及“将欲款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哲学是相通的。
2.蕴含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柔美”,集形体美、音乐美、舞蹈美于一体。它不仅能使人体美得到改善,而且也使追求美的天性得以满足。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审美价值。太极拳不仅展示“形”的美,即手、眼、身法、步法等各种姿势动作,而且更要体现“神”的美,即内在的精神、气、韵、功、内外合一、完整和谐,使人体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地交融。太极拳有其特定的审美特征,例如太极拳团体表演,动作威武雄壮,舒缓柔和队形图案多变,配上优雅的民族传统服装和民族乐曲,更给人以传统美的享受。欣赏太极拳表演,就象在品味着一首流动的诗,优美.高雅,从容而又充满精神美的韵味,同时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
3.技击性别具一格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几则滞。为此,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既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的来势以做出反应,又要在对方发动时迅速抢在前面,“彼不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转移分散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的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中正稳定、舒展自然的身型姿势
4.1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正、顶平、项直、颊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有根绳索将头顶向上提悬似的。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盏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4.2沉肩坠肘
肩关节要保持松沉,不可故意前扣或后张,肘关节要保持自然弯曲,并含有轻微垂坠的姿态,防止扬肘、直臂等毛病,这样可以使姿态自然、沉稳、柔和。
4.3展臂虚腋
在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时,上肢无论是屈臂还是直臂,都要充满膨胀的内力,太极拳称为“绷劲”。屈臂时不可松软扁瘪,要成弧形,向外展放;直臂时要前伸后拉,肘部下坠,仍要微屈成弧,虚腋是指腋下保持一定空隙,不要将大臂与肋部夹紧,使动作失去圆活自然。
4.4舒指坐腕
五指自然舒展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凹成球面,腕部下塌,使劲力贯注于掌、腕、指各关节,应避免指、腕关节过于松软和过于僵硬,舒指坐腕,实际上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4.5含胸拔背
含胸指胸部不能外挺,要保持舒松自然状态。拔背是指背部舒展开阔,含胸拔背的关键在于自然舒展,不能理解为缩胸驼背,失去中正自然而去追求“含胸”是不对的。
4.6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松腰指腰肌松活不可紧张,一旦紧张僵硬就使动作失去灵活自然。太极拳大多保持屈腿半蹲姿态,这时常有人发生挺髓、凸臀、前俯、后仰的现象,使上体失去端正,正确的做法是:缩髓收臀,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似的。
4.7尾阁中正
“十三势歌”中说“尾间中正神贯顶”。练拳时要求脊柱中正伸展,上下一条线,尽管动作有各种旋转变化,也要始终保持脊柱中正不偏,舒展伸拔。.
4.8活膝扣足
膝关节要松活有力才能保证两腿屈伸自由,但是要注意直的时候膝关节也不要紧张僵直,要留有少许松活余地。如弓步的后蹬腿,独立步的支撑腿等。扣足是指脚要踏实,防止在弓步、仆步时脚外侧的掀起或脚跟掀起的“拔跟”现象。二十四式太极拳采取腹式呼吸,古人称作“练气”,即通过呼吸来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要求在练拳时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顺其动作的开合、虚实来进行,呼吸的一般规律是:合、虚为吸;开、实为呼。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1.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转化思想
古代哲学用阴阳的转化规律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阐述事物,而太极拳的创始人(陈卫延)则用阴阳哲学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太极拳技术动作中的刚柔、动静、开合、起落、攻防、进退、虚实以及在攻防搏斗中的矛盾转化,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要求“动中有静”,定势时要求“静中寓动”,行拳演练时要求“刚柔相济”处处体现出古代阴阳哲学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又如太极拳要求“柔缓、园活、自然”动作无过不及;战术上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练功由柔至刚,这和老子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以及“将欲款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哲学是相通的。
2.蕴含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柔美”,集形体美、音乐美、舞蹈美于一体。它不仅能使人体美得到改善,而且也使追求美的天性得以满足。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审美价值。太极拳不仅展示“形”的美,即手、眼、身法、步法等各种姿势动作,而且更要体现“神”的美,即内在的精神、气、韵、功、内外合一、完整和谐,使人体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地交融。太极拳有其特定的审美特征,例如太极拳团体表演,动作威武雄壮,舒缓柔和队形图案多变,配上优雅的民族传统服装和民族乐曲,更给人以传统美的享受。欣赏太极拳表演,就象在品味着一首流动的诗,优美.高雅,从容而又充满精神美的韵味,同时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
3.技击性别具一格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几则滞。为此,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既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的来势以做出反应,又要在对方发动时迅速抢在前面,“彼不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转移分散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的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中正稳定、舒展自然的身型姿势
4.1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正、顶平、项直、颊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有根绳索将头顶向上提悬似的。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盏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4.2沉肩坠肘
肩关节要保持松沉,不可故意前扣或后张,肘关节要保持自然弯曲,并含有轻微垂坠的姿态,防止扬肘、直臂等毛病,这样可以使姿态自然、沉稳、柔和。
4.3展臂虚腋
在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时,上肢无论是屈臂还是直臂,都要充满膨胀的内力,太极拳称为“绷劲”。屈臂时不可松软扁瘪,要成弧形,向外展放;直臂时要前伸后拉,肘部下坠,仍要微屈成弧,虚腋是指腋下保持一定空隙,不要将大臂与肋部夹紧,使动作失去圆活自然。
4.4舒指坐腕
五指自然舒展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凹成球面,腕部下塌,使劲力贯注于掌、腕、指各关节,应避免指、腕关节过于松软和过于僵硬,舒指坐腕,实际上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4.5含胸拔背
含胸指胸部不能外挺,要保持舒松自然状态。拔背是指背部舒展开阔,含胸拔背的关键在于自然舒展,不能理解为缩胸驼背,失去中正自然而去追求“含胸”是不对的。
4.6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松腰指腰肌松活不可紧张,一旦紧张僵硬就使动作失去灵活自然。太极拳大多保持屈腿半蹲姿态,这时常有人发生挺髓、凸臀、前俯、后仰的现象,使上体失去端正,正确的做法是:缩髓收臀,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似的。
4.7尾阁中正
“十三势歌”中说“尾间中正神贯顶”。练拳时要求脊柱中正伸展,上下一条线,尽管动作有各种旋转变化,也要始终保持脊柱中正不偏,舒展伸拔。.
4.8活膝扣足
膝关节要松活有力才能保证两腿屈伸自由,但是要注意直的时候膝关节也不要紧张僵直,要留有少许松活余地。如弓步的后蹬腿,独立步的支撑腿等。扣足是指脚要踏实,防止在弓步、仆步时脚外侧的掀起或脚跟掀起的“拔跟”现象。二十四式太极拳采取腹式呼吸,古人称作“练气”,即通过呼吸来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要求在练拳时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顺其动作的开合、虚实来进行,呼吸的一般规律是:合、虚为吸;开、实为呼。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2010-06-14
展开全部
心静体松。起势
左右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
左右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左右倒卷宏
左揽雀尾
右揽雀尾
单鞭
云手
单鞭
高探马
右蹬脚
双峰贯耳
左蹬脚
左下势独立
右下势独立
左右穿梭
海底针
闪通臂
转身搬拦捶
十字手
收势
左右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
左右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左右倒卷宏
左揽雀尾
右揽雀尾
单鞭
云手
单鞭
高探马
右蹬脚
双峰贯耳
左蹬脚
左下势独立
右下势独立
左右穿梭
海底针
闪通臂
转身搬拦捶
十字手
收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1、起势 动作分解:
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分解:
(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动作分解: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分解:
(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动作分解:
(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动作分解: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动作分解:
(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 动作分解: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动作分解: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 动作分解: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动作分解: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动作分解:
(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动作分解: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动作分解: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 动作分解: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1、起势 动作分解:
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分解:
(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动作分解: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分解:
(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动作分解:
(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动作分解: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动作分解:
(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 动作分解: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动作分解: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 动作分解: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动作分解: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动作分解:
(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动作分解: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动作分解: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 动作分解: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