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褚裒列传中一段文言文求解。
辟西阳王掾,历吴王文学。(这句需要解释)苏峻之乱爆发,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乱平,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后父徵拜侍中,迁尚...
辟西阳王掾,历吴王文学。(这句需要解释)苏峻之乱爆发,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乱平,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后父徵拜侍中,迁尚书,出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平州,迁左将军兖州刺史,假节镇金城,领琅邪内史。晋穆帝即位,授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永和初年,进号征北大将军、仪同三司,起用顾和、殷浩。准备乘北方石虎新死北伐。不久,除征讨大都督青、扬、徐、兖、豫五州诸军事,率众三万进彭城,北方归附的士人百姓不计其数。(其中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出,假节镇京口,领,除征讨。)
希望详细点的解释,谢谢。例如褚裒父亲的升官的用语,顺序是拜,迁,镇?迁,假?领等等,有点费解。拜和迁知道,那“出”是否是离开首都后的官职?
这是别人在百度百科简化版的文字,原版的文言文不是这个样子的,但问题依旧。
1.开始那句的意思。如果有典故,还望打出。
2.以上举出的动词的用法等等 展开
希望详细点的解释,谢谢。例如褚裒父亲的升官的用语,顺序是拜,迁,镇?迁,假?领等等,有点费解。拜和迁知道,那“出”是否是离开首都后的官职?
这是别人在百度百科简化版的文字,原版的文言文不是这个样子的,但问题依旧。
1.开始那句的意思。如果有典故,还望打出。
2.以上举出的动词的用法等等 展开
展开全部
接受西阳王任命,做他的助手,任吴王的文学官。辟,是诸侯王辟任僚属的意思。掾,掾吏,掾属,正是诸侯王的僚属。分封制下的诸侯王,五代唐时候的藩镇都有权自己任命助手,这既是“辟”某某为自己“掾吏”或“掾属”。“掾”还可以用来指一般地方官的助手。
历,就是经历,曾经被任命为。吴王是另一个诸侯王。文学就是文学官员,例如文学侍从、侍读之类的。
封,封侯。
迁,改任。如果不加“左”字,一般是升迁。
除,任命为。
出,离开京城,出任外地官员。
拜,任命为,一般品秩较高的京官。
镇,镇守。古代地方官一般同时处理地方政务、军务。有的地方是军事管理区,任命时可以用“镇”。
假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领,任命为。
“征讨大都督”是官名,怀疑这个官名后面缺一动
词“督”字,督五州军事。
升官的那些词没有什么固定的顺序,很多都是可以互相交换的,史书这样写,是有意的“交错其文”,也就是说,在比较短的一段文字中,故意用不同的字来表示相同的意思,以免重复。
历,就是经历,曾经被任命为。吴王是另一个诸侯王。文学就是文学官员,例如文学侍从、侍读之类的。
封,封侯。
迁,改任。如果不加“左”字,一般是升迁。
除,任命为。
出,离开京城,出任外地官员。
拜,任命为,一般品秩较高的京官。
镇,镇守。古代地方官一般同时处理地方政务、军务。有的地方是军事管理区,任命时可以用“镇”。
假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领,任命为。
“征讨大都督”是官名,怀疑这个官名后面缺一动
词“督”字,督五州军事。
升官的那些词没有什么固定的顺序,很多都是可以互相交换的,史书这样写,是有意的“交错其文”,也就是说,在比较短的一段文字中,故意用不同的字来表示相同的意思,以免重复。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82047.htm?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