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家。德国在电气、内燃机、化学工业和炼钢工业等四个重要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科学成果,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进行;迅速将科学理论、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轻重工业同步发展。
1、开始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成就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4、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扩展资料:
革命评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 政权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权保障。19世纪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席卷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日本。如19世纪二三十年代希腊、比利时的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改革或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或巩固完善;其次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中晚期,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了整个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 市场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后都开辟了各自统一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后,也形成了统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此期间,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这有利于资本主义列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工业品和资本,并进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即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成规模,但它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它需要更强劲的生产力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三. 科技条件: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而这些工业方面新的成就主要得益于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的许多重大突破,以及把这些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如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为主要特点的电力的广泛应用,其理论准备就是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由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证实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推断出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理论的发现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理论条件,在此基础上,人类制成了电动机、发电机,并开创了新的通讯手段––––电报、电话等。此外,化学理论也取得重大成就,19世纪中期,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末,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为化学工业的新发展提供了条件。生物学方面,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的基础和动物学家施旺发现动物组织也是由细胞形成的,确立了细胞学说体系;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继承性”,成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另两大发现分别是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19世纪,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四. 劳动力条件:一方面,欧美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如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美国经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等;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就达到97.5%,文盲率仅为5.52%。其它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政策使自由劳动力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五. 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阻碍,又经过对外扩张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兴起和向其它国家的扩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象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工程师西门子于1866年制出了发电机。比利时的格拉姆于4年后发明了电动机。于是,电力开始被用于带动机器,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在这之后,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诸如电灯、电钻、电车、电报、电话以及电焊技术等等。这不仅使生产技术得到飞跃发展,而且还建立起远距离快速通讯的设备。电的广泛使用,造成对电力的需求大增。于是又有了德国人马·德普勒关于远距离送电技术的发明,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更建成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将输电线路结成了网络。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电器、电缆、电线等等。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率先由蒸汽机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这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象征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德国人奥托、戴姆、狄赛尔先后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马力大而体积小的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和简便节省的内燃机(以柴油为燃料)。这些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促成了汽车的发明。90年代,不少国家建立起汽车工业,而且日益成为最发达、最有前途的工业之一,至今其势不衰。由此还牵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坦克、飞机等等的制造和使用。这是一场旷古未有的交通革命,大大缩小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这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工业部门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与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化学工业的兴起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又一个重要象征。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都在这时建立和发展起来。与很多行业有密切关联的纯碱、硫酸的生产,对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诸如化肥、化学药品、人造染料、人造丝和人造纤维、赛璐珞等等。炸药工业更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部门。60~80年代瑞典人诺贝尔因发明火药和无烟火药而成为世界名人。化学工业还为其他工业的改造提供了新方法,如碱性转炉能将含磷铁矿冶炼成优质钢等。
上述成就以及在它们带动下对老工业部门进行的技术改造,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有不少新的特点。
第一,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机器的发明者基本上是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机械师等,如飞梭的发明者凯伊是机械师,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及被他剽窃成果的海斯、克隆普顿等人,都是工人、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原来也是机工,又当上大学实验室的实验员,算是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但他也是得益于该校教授的帮助,才初步将科学知识与机器发明结合起来。而上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却表明,它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等的突破性科学成就,决不可能出现新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第二,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几十年造成的工业群,主要是纺织工业,以及随后兴起的煤炭业、铁路运输业和机器制造业(主要制造轻工业机器)等。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等,以及经过技术改造的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却有巨大能力去改造和武装各轻工业部门和使农业机械化,从而使发达国家首先实现工业化,城市人口也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之大,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它是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比其他国家至少早了约半个世纪。绝大多数的发明及其成果,也都是在英国出现并由英国制造出来的。以至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却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人贡献尤多,其次是美国人,英国与法国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如电影以及橡胶轮胎的发明并用于汽车之上,就是法国人最早做到的。而且,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电力、内燃机等都是如此。你追我赶,发展迅速,到1900年,美、德、英、法四大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全世界工业产值的72%。这种情况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所没有的,它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了。
第四,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当时,只有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东北部即新英格兰地区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他国家则正处于高潮,有些则刚刚起步。这样,就有利于大多数国家依据自己的情况和财力选择购买技术成果。还有利于某些国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上直接跳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更早地以最新技术装备自己的工业,德国和日本就具有这种特点。
以上几点足以表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使当时的人们也大为惊叹。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很自然地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出现了垄断组织。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经济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这种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现象,本来是个客观的规律,不足为奇。但是,多年来它却被当作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和走上衰亡道路的证明,并认定腐朽与衰亡的总根源就是垄断。这种结论恐怕很难说得通。垄断经济造成垄断价格,确实在个别方面出现过阻碍和停滞的现象。但是那并不代表全局,更不反映主流。实事求是地考察,垄断经济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是明显地优越于原来的独家企业的。
第一,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在厂房、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都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过去的独家企业无法满足的,而且一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例如汽车工业,涉及到内燃机、金属模压、多种机器零件、橡胶轮胎、座椅等等众多的生产行业,没有横向的联合是不能制造出汽车的。电力工业、炼油业、化学工业等则要求巨型设备,进行大批量生产,否则就会亏损。于是,集中资金的合股公司迅速增加起来,超大型企业垄断组织也就应运而生。
第二,垄断的形成体现了优胜劣汰、以先进改造落后的进步趋向。垄断组织就是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卡特尔、辛迪加的成员虽还保有生产上的独立,但也都是很大型的企业彼此结成的同盟。托拉斯、康采恩则是生产、经营统一管理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群了。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造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的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管后,也要采用先进方式经营。
第三,企业大了,不仅资金充实,便利于技术改造,而且在管理上也会更讲究科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出来。美国人泰罗创立的“劳动科学组织”学说,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泰罗制”,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列宁称它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则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概念,主张把动力、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高速运转等原则,结合起来集中运用到生产中去。他强调“标准化”,即运用上述原则,以最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出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材料制成的商品。实践证明,福特的这种科学管理制度,使制造一部汽车的时间缩短了将近9.5小时。
第四,超大型企业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这是垄断组织的又一个优势。垄断并不排斥竞争,而是由于投资大,产品多,价值高,范围广,使竞争更残酷,风险也更大了。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了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的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是自觉地适应市场、接受市场调节的表现,形成了比过去更灵活的机制。
总之,科技优先,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是现代经济模式成型的表现,说明资本主义正在进入成熟的阶段。垄断形成后出现的经济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局面,也证明垄断组织不但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上的调整,而且它返转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现代时期,又有国家垄断的形成,跨入信息化时代的新发展,更证明垄断与腐朽衰亡是无法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资料: http://jyzyw.fjsmyz.com:8010/tengtu_faredu/gzpd/jxzy/lishi/g2/ls13/kzzl5.htm
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成就 石油,电力,汽车,化学,电信等新兴产业兴起。
代表人物 西门子 发电机 德国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 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爱迪生的电灯等一系列发明 诺贝尔 炸药
特点 1 第一次工业革命许多的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重要发明主要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国,德国成为中心 3 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革新以轻工业为主,第二次以重工业为主 4 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 日本 德国 5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影响 1电力作为补充和代替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 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随着工业的大发展,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4 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重工业在工业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列强加剧向海外扩张,寻找和扩大投资场所,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连成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0-06-17
1、基本含义: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到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2、兴起的条件
(1)、政治前提: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技: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3)、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4)、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德国、美国
4、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领域)
具体成果
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电的广泛使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制造出来
④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日益完善
⑤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③制造出用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
④发明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具体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经济结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出现——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6、人们生活:对人们生活的各种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